APP下载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2017-01-07刘东菊

职教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技能人才职业素质

摘 要:面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此,职业院校须借鉴国际大赛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及对接国内优质企业技能标准,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归属感;将竞技比赛融入校园文化,助力学生职业品质的提升;探索综合能力内涵,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培养。

关键词: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

作者简介:刘东菊(1963-),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能竞赛、教师伦理研究。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技能人才培训质量的影响力研究”(编号TJJX15-036),主持人:刘东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5-0065-05

历经9届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基本确立了国赛、省赛、校赛组成的竞赛体系[1]。实现了作为职教发展助推器的设计目标。

在大赛引领下,职业院校实现了办学观念转变,增强了服务企业意识,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但是从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上,肩负着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的中高职院校,需要对接国家产业发展而努力培养合格技能人才。为此,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下,职业院校需要借鉴国际大赛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及对接国内优质企业技能标准,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将竞技比赛融入校园文化,助力学生职业品质的提升;探索综合能力内涵,加大学生知识获取能力、职业技能、品德、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力度,从而使培养的技能人才达到入职标准,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一、重视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体现了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内涵要求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应对接企业技能标准,对学生施以职业能力、职业品德、职业态度、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实际状况则不尽然。2012年8月1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2012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届高职报关项目上,超过半数参赛学生没有见过报关单,四分之一的学生用错报关单,二分之一的学生不知报关单为无碳复写纸。说明学校教学并未对接企业实际内容,暴露了职业教育存在严重的办学缺陷。

教育部前副部长鲁昕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5年年会上做了“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讲话,指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着“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不够、课程体系僵化、教材滞后、师资队伍结构跟不上科技时代的要求”等问题,其结果会影响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步伐。

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就业率高,但却不能实现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技能人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就业者的实际技术水平不是很高。除此之外的毕业生,无论就业层次及专业相关度都不太高。从最近所做的一项“大赛对引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中高职院校学生在选择毕业后的去向上,近80%的被调查者选择“若有可能,希望毕业后能先提升学历”。从中反映出,中高职学生认同学历提升对就业收入影响较大。说明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力度不足,使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强。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随着工业4.0的演进,新的工业形态需要对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人的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等成为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

早先就有研究揭示“内省的、人际的技能”才是影响教育成就和劳动生产率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但这一结论并没有引起重视。而最新的内生增长理论才对此作了进一步揭示,明确教育的作用就是把人培养成懂得“合作与交流”,并且在工作能力上能够具有适应新的职业转换的能力。指出“教育投资”,不只是对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投资,更是对人的应变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能力培养投资[2]。为此,职业院校应根据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重视技能人才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从当前产业发展对人的综合能力需求中,可以看到,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加快,对人的职业素养与知识需求不断加快。如动漫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要具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还需要懂得财务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人员。说明产业的发展很难预测到对哪类人才的需要。因此,作为职业院校,要紧跟产业发展步伐,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技能人才岗位转换能力,实现技能的跨越式发展。这就是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使命,培养的技能人才素质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发展需要,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发展速度,升级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促进产业的跨越式或螺旋式上升。教育部职成司印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6年工作要点》的函([2016]31号)中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从中明确职业院校应对接生产实践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

作为技能强国的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技能人才在企业进行培养的理念,但职业院校要肩负起培养作为准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素质的责任。

引领工业制造4.0的德国,更是将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等植入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中。德国只有8千万人口,却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总结为,这是因为德国人对工作拥有严谨的态度,重视每个生产细节。德国的每个企业员工都要拥有“要承担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的理念。企业生产的灵魂“一是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二是生产过程的和谐安全。而不是利润的最大化”[3]。从中反映出德国坚持技能人才素质培养理念,并重视对技能人才职业品质的培养。

相同的原料、相同的生产线和管理制度,中国工人却无法生产出发达国家同等质量的产品。这说明我国企业技能人才职业素质表现不尽如人意。企业技术工人严重缺乏职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被认为是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工匠的优良品质被标注为:专注、坚守、耐心、淡然、创新、自我突破。表现在产品和服务上,体现为以人为本、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质量上乘等特质。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表达实际也是对高层次技能人才拥有的职业综合素质的栓释。工匠精神是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的,但职业素质可以在职业院校学习期间奠定。实现《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需求,将主要来自职业院校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品质,将决定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未来。

从我国技能工匠成长的经历上,可以了解到技能人才职业品质的培养,应远重于技能本身的培养。他们能够付出超过常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努力,充分显示了他们对职业所具有的热爱、敬畏、沟通能力、专研、精益求精等品质。他们的成才带动和培养了更多年轻技能人才的成长。正如技能大师内蒙古一机集团瑞特公司高级技师宋殿琛说的“即便是普通技术工人,只要有以技能立身的愿望,并为之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4],道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真谛。他还提出“技术比武最能锻炼一个人的综合业务能力”。无论技术比武还是各种比赛,比的不只是技术,更主要的是考验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毅力,以及技术创新的潜能。由他带领的团队16人,个个有绝活。不仅如此,他认为自己所带的班组最大的优势是团队协作精神好,遇到问题师徒间相互指导、帮助。这也与他个人带徒弟时就无私心,技术上言传身教毫不保留,率先垂范等良好职业品质密切相关。正是他所带班组工作氛围好,很多来到班组学习的人都不愿意离开。

来自企业一线技能大师的工作经验和育人体会,启示职业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重在培养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品德、毅力、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和专研的兴趣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这就是技能人才培养的精髓。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学的引领就是对接产业标准提升选手的技能素质和水平,以此使热爱技术、努力专研技术、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通过技能大赛提供的职业训练平台,率先实现技能综合素质的提升,他们技术才华的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选拔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在技能大赛氛围的营造下,将激励并带动职业院校更多的学生产生学习技术的动力,也让社会上更多的青年人对学习技能充满向往。每年举办一届的全国技能大赛就是让参赛职业院校逐渐深刻认识到在技能人才培养上,要对接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建设方向,要不断加强学生技能品质培养,让每个准技能人才入职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才能,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二、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

(一)借鉴国际大赛让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对接国内优质企业技能标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

拥有66年发展历程的世界技能大赛,在制定竞赛标准上,不仅依托世界一流企业专家制定赛项规程、技术标准,而且汇集世界参赛国家技能专家的智慧,共同研究赛题内容。通过对参赛选手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培养选手解决问题能力和提升技能创新能力。对参赛者的技能操作培训始终遵循职业规范与安全标准进行。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竞赛标准培养出来的参赛选手,个个符合企业用人的实际标准。

我国举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虽然有80%以上的赛项对接企业标准,但是据资料显示,这个企业标准主要由参赛设备商提供,与世界技能大赛对接生产实践技能设置赛项技术标准相距甚大。

每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会增设反映新兴技术领域的技能赛项,以此引领职业院校按照新设项目技术标准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并引领与新设赛项相近的专业转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但是,对于技能人才培养最重要的职业标准以及使用教材的缺乏,会使职业院校因操作起来难度大而导致无法及时将赛项内容有效地转化为教学或课程资源,不利于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掌握与能力的提升。据我们对大赛影响下的职教师资状况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高度一致认同,将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或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消化过程才能做到;只有占极少数的教师认为很容易实现转化。此外,职业院校生源水平长期以来在低层次徘徊,学生学习能力低,职业院校又重视专业学习,又因设备投入少和设备更新慢,难以满足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要求,导致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低。而我国又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对职工的职业规范要求意识不强,加之职业院校办学上文化层次定位又较低,从而制约了职业院校建立遵照优质企业技术标准、规范,培养技能人才素质的意识和做法。因而,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优质企业不被认可。入职标准的低层次培养,也会影响在校生对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在大赛引领下,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应参照国际大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做法,积极借鉴国际技能人才培养的做法,以及对接国内优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对学生施以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品德和职业精神等。如此做法,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也为学生自觉提升自身技能素质提供学习动力,进而使学生对职业学习具有归属感。学生素质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职业院校自身办学形象的提升,就会激发和带动更多青年人对技能学习的兴趣,并可能投身到对技能学习的行列中。

(二)将竞技比赛融入校园文化,助力学生职业品质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方面是检验职业院校办学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宣传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与品牌建设的一个契机。职业院校发展,不仅要靠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更要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丰富的学校文化生活、良好的师资队伍以及优良的管理文化,以促进育人质量提升。此外,更须将竞技比赛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助力学生职业品质的提升。

作为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的职业院校,一直未能摆脱学生人文素养不高这一办学困境。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却是国家培养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军中的主要力量。在社会尚未对技能人才培养形成共识观念下,如何让职业院校毕业生能迅速并很好地承担起技能人才的工作重任,一方面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使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期间,了解、熟悉、适应企业生产方式、流程和技术要求,使职业素质获得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竞技比赛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让学生浸润职业文化的熏陶,实现学生职业品质与职业精神的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素质,能与企业用人标准吻合,不仅会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学校职业品牌形象的树立,有助于突出学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更有助于扭转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低的社会观念。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根基和沃土。文化的意义是对学生精神发挥浸润与影响的作用,生活在富有职业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就会受到陶冶。让职业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充满浓郁的职业特色、文化韵味,与时代发展结合并不断推陈出新,如将国家近期发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政策信息、大事件等,通过新闻广播或板报或媒体演示等多元的方式,及时在校园内传播,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优质品牌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的根基。教师作为学校文化的缔造者和继承者,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品质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通过授课,传递教师的职业态度展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技能,呈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教师对学生关爱、无私帮助、培养共同兴趣、爱好、开展技术切磋,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提升以及与人沟通能力的建立等等。尤其是教师的品格对学生品格的潜移默化影响更深。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师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德发展水平以及友好程度等方面,都比其他类型教师对学生影响好。教师文化是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教师群体的价值观、态度、信仰及团队合作能力,是教师文化的核心。校园竞技比赛将会增进教师群体间的凝聚力,为掌握训练要点,提升训练水平,改进技术方法,必然会促使教师间共同开展技术研究、探索、切磋。教师及其团队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必然会影响并带动学生品质的提升。

管理文化,尤其是校长的育人取向、文化理念、文化思想,是奠定学校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校长是学校管理团队的主帅、核心。校长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团队的管理方式。作为学校主帅,校长要善于带领团队学习中外优秀的学校管理经验,掌握先进科学思想,树立科学的价值理念,并通过相应的活动将先进的科学的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观,外化为师生行为,引导师生从各个方面提升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为此,职业院校应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团队合作、和谐管理、和谐共事的学校管理文化。校长充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形成人性化管理的氛围和环境,就能激活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同拥有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形成具有共同执行力的学校文化。而这种学校文化必然有利于孕育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有利于学生职业品质的培养[5]。以德国的企业文化为例,企业员工具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接受调查的员工表示,公司内同级员工间竞争压力不是很大,主要是员工在团队领导带领下,以团队合作形式取得共同进步成长。优秀的教育背景、扎实的专业素质、与人为善的交际手段,是成为团队负责人的资质。公司文化的必备条件主要体现为上级与下级之间的良好沟通。如一汽大众公司面向员工公开信息:“很多具体问题、解决方案,尤其是敏感、关键问题,比如信任、质量标准、共同利益、尊敬、系统思考、发展计划、效率以及企业发展的思考、责任,都在中德员工中分组讨论。”可见,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的精华,使师生具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

总之,将竞技比赛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的浸润、熏陶,有利于孕育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认同并自觉接受职业规范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正确的职业服务态度和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树立职业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敬业、奉献精神与品质等。为此,职业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塑造学生的职业品格,力争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受并体会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价值、意义。

(三)探索综合能力内涵,对学生实施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二十世纪70年代德国提出的“关键能力”被指为跨职业的综合能力。德国企业认可的关键能力主要体现了作为“复合型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具备“解决社会问题的知识、能力、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认为个体具备的“能力、观点和态度”是超出专业能力和知识之外的,成为个体自身的永久能力,即素质。具备这样的素质,在工作中被认为是创造能力强。

德国专家舒尔茨将企业对学生提出的综合能力培养,从三个维度进行总结,这些内容对我国职业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三个维度是:专业能力要求、方法能力要求、社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包括12个要素,具体为:保持工位的整洁;具有责任意识;具有安全意识;工作要投入;工作要有时间感;具备自我检验能力;思考问题具有前瞻性;能优化工作进程;要保持与工作的一致性;要形成保护环境意识的行为;要合理的工作;要求具有精度的感觉。方法能力要求包括14个要素,具体为:具有信息的独立处理能力;工作专心;工作要有计划能力;工作要有决定能力;具有寻找信息源的能力;对信息具有复述能力;能了解自己学习类型;能会逻辑思考;掌握学习的技术;学会培训记忆力;具备向别人传达信息的能力;会系统思考问题;学会区分重要性与非重要性问题;了解工作的目标。社会能力要求包括18个要素,具体为:做人要坦率;对职业有积极态度;具有学习的愿望;懂得用事实论证;具备口语表达能力;个人做事有积极性;乐于助人、具有独立性;能自我评价;有自我意识;要有自信心;具备评判能力;有可靠性;有责任心;集体行动;共同负责;对经验交流的诚意;宽容、客观[6]。

上述内容启示我们,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就是“让学生毕业后,能用所学知识从事一种能维持生活的工作。”这也是每个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中,重视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培养,要培养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工作方法的能力培养上,要培养对工作目标的了解,要对自己有正确认识,对职业有积极态度,要具有信息获取能力,要具有清晰表达能力等。社会能力上,要善于助人,要有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职业院校可以积极借鉴上述内容,在教学中的任何环节上,对照职业规范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就会让学生获得观念提升,并增强职业认同感,促进对技能学习的兴趣,为今后在技能岗位工作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探索中成长 大赛从初创期步入成长期—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22-25.

[2]李立国.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式方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1):6-15.

[3]李工真.德国工匠:我们不相信物美价廉[J].国资报告,2015(5).

[4]王永.“技术痴”带出金牌班组[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报社出版,2014:78-81.

[5]刘东菊.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创造力培养[J].天津教科院学报,2010(5).

[6]王婀娜,吴全全.德国职业“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培养途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14(7):74-77.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世界技能大赛技能人才职业素质
浅谈高职建筑类实训项目与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的有效对接
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技能人才的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她代表中国勇夺“世界技能大赛”银牌
世界技能大赛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及其认证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