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促思 以图激趣
2018-09-14尹慧红杜洁燕
尹慧红 杜洁燕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发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图示表现出来,让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链接,对揭示事物规律、开发大脑潜能、增强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是一所对农民工子弟开放的学校。为了让“流动的花朵”也能平等地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学校把思维导图作为课改的抓手,持续、深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过五年努力,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阅读思维导图是学生在阅读时完成的一种思维导图,包括单篇阅读思维导图、群文阅读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三种类型。它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阅读理解更鲜明、全面、深入。
利用单篇阅读思维导图读懂一篇文章
读完一篇文章后,建立整体感知(如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写、按什么顺序写等)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整体感知,思维导图就有了大致框架,即按文章内容、结构、顺序等画出整体架构图。
按照正常的阅读经验,一篇文章只读一遍往往难以深入理解。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弄清文章重点讲了什么、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还需要在进一步阅读中静心思考。把思考的结果补充、充实到初步绘制的思维导图中,使之更科学、完善,是画思维导图的第二步。
这样一步步阅读思考的过程,适于用树状图来呈现。例如:阅读《西湖的绿》时,学生先略读文章,弄清作者主要写了六月到西湖游玩时在灵隐寺、苏堤、花港观鱼所见的景色,把课题放在正中,把三个景点分别放在适当的位置,思维导图的大致框架就有了;接着细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三个景点分别观察了哪些景物、是怎样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边思考边把结论在原有的思维导图中呈现出来。经过这两个步骤,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就绘制完成了(如图)。
这个过程看似是绘图的过程,其实是学生由初读到精读,思维逐步展开,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因为学生要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每个部分的关键词,必须细心阅读、圈点批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步习得了阅读方法,提升了阅读能力。
利用群文阅读思维导图帮助深层理解
“群文阅读”是在单位时间内围绕某一个主题呈现多篇文章,并引导学生理解的阅读方式。
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是有区别的。单篇阅读侧重于精读,而群文阅读多采用浏览、略读的方式。浏览、略读侧重于信息处理,即提炼出这一组文章的主题,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这是画思维导图的第一步,如果采用韦恩图来画,就是在圆圈相交的地方写上群文的主题。群文阅读的目的不是把每篇文章割裂开来阅读,而是采用分析、比较、判断等高级思维,把群文当作一个整体,思考整组文章在内容、方法、情感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是画思维导图的第二步,即在相应的圆圈内把每篇文章的不同方面表现出来。
阅读《凡卡》《穷人》《我的老师》这组文章时,学生先通过略读找到文章之间的关联以确定主题,即都是寫人的记叙文。接着,分析比较三篇文章,发现内容、写作手法、情感等方面的不同。如:内容方面,《凡卡》主要写凡卡给爷爷写信求爷爷带他走,《穷人》主要写桑娜和渔夫抱回西蒙的孩子来抚养,《我的老师》主要写T老师热诚地为“我”补习算术;写作手法方面,《凡卡》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穷人》主要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我的老师》主要运用语言描写;人物品质或特点方面,凡卡命运悲惨、善良可怜,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乐于助人,T老师温柔细心、循循善诱;情感方面,《凡卡》揭示了社会制度的黑暗,《穷人》展现了穷人互帮互助的美好心灵,《我的老师》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将这些不同分别填写在相应的圆圈中,这组文章的思维导图就绘制完成了(如下图)。
学生通过层层分析比较,认识到三篇以写人为内容的记叙文是想表现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懂得了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其认知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利用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提升阅读品质
阅读整本书时,不少学生囫囵吞枣,不能入脑入心,而画思维导图是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有效方法。画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一般分两步:首先,把厚书读薄,即读完整本书后,根据记忆画出书的框架。其次,建立关联,即弄清书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并用思维导图表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回看全书,边思考边完善。
阅读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战马》时,学生通读之后先理出线索——战马乔伊在它的成长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位主人,以此作为导图的分支。接着,思考乔伊和五位主人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并用关键词句归纳出来,以此作为二级分支。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五位主人来写呢?经过深入思考,学生会发现,作者是想表现肤色、年龄、国籍、身份的人都给予了乔伊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从而突出人性善良这一主题。把这个内容加进去,一份完整的思维导图就完成了(如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列出的只是一种常见的画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本书时所采用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看法也有异,因此画出来的思维导图也是不同的。比如《战马》,也能以时间、地点的转换画思维导图。又如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既可以围绕主要人物,也可以围绕地点转换,还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画思维导图。
总之,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充分尊重、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个性化创作,尽力维护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