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8-09-12翟永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

翟永文

【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200例本院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研究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检出率、检出情况、诊断准确率。结果 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分析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中,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较高,检出情况较好,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腕关节损伤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8.23..02

腕关节损伤后患者多表现为腕部无力,腕关节活动不灵,轻伤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肿胀,疼痛程度较轻,多在大幅度活动腕关节时出现疼痛;重伤患者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程度较重,腕关节不能进行活动。腕关节作为连接手和关节的主要部位,较容易出现损伤。腕关节解剖结构较复杂且形态各异,致使其在临床的诊断中困难程度较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将CT、核磁共振成像等引入到诊断和治疗中,效果较好。基于此,本次就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相关资料分析,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0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研究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5.5±20.5)岁,左侧损伤患者62例,右侧损伤患者38例;对照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6.5±24.5)岁,左侧损伤患者60例,右侧损伤患者40例。将两组腕关节损伤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符合研究标准,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腕关节损伤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64排CT来进行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指导患者全身放松,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电压:

120 KV;额定电流:0.2A;扫描时间:500 ms;扫描层厚:5 mm;重建层厚:1 mm;重建相隔层厚:0.2~0.5 mm,将数据均传送至工作站形成图像后进行处理,整个过程使用可以让图像最大程度显示的方法(MPR、SSD、VR、CPR),尽最大可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1]。

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来进行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多层螺旋CT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电压:120 KV;额定電流:0.2 A;扫描时间:500 ms;扫描层厚:5 mm;重建层厚:1 mm;重建相隔层厚:

0.2~0.5 mm,将数据均传送至工作站形成图像后进行处理。核磁共振成像使用超导性磁共振成像仪,层厚:3 mm,层间距:0.3 mm,对患者扫描过程中,要通过矢状面、冠状面的自旋回波序列(T1WI),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冠状面脂肪抑制技术序列(STIR)进行扫描。联合诊断,两组诊断结果后,对图像进行综合性分析,得出结果[3]。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为诊断依据,分析两组腕关节损伤患者的检出率、检出情况、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表示,P<0.05,两组腕关节损伤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检出率对比

两组患者检出率对比,研究组检出95(95%)例,未检出5(5%)例,对照组检出73(73%)例,未检出17(17%),两组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x2=8.455。

2.2 两组患者检出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检出情况对比,研究组出现脱位22(22%)例,出现隐匿性骨折33(33%)例,移位性骨折40(40%)例,对照组出现脱位40(40%)例,出现隐匿性骨折13(13%)例,移位性骨折19(19%)例,两组检出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x2=8.365。

2.3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研究组确诊60(60%)例,延诊29(29%)例,误诊11(11%)例,诊断准确率89(89%)例,对照组确诊52(52%)例,延诊24(24%)例,误诊24(24%)例,诊断准确率76(76%)例,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x2=5.853。

3 讨 论

腕关节结果较复杂,作为支撑人体的重要组织,其主要构成包括腕骨、尺桡骨等,在外界暴力的引导下极易出现骨折和脱位,造成腕关节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腕关节具有解剖结构复杂、活动频率高的特点,其一旦出现损伤,诊断较困难,主要是由于骨骼处于重叠状态,必须使用成像较清晰的仪器进行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检出情况为95.00%,高于对照组,检出准确率为89.00%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核磁共振成像具有无辐射、高敏感度、分辨能力强的优势,是利用磁共振原理,通过发射大量的电磁波来对检测图像进行绘制,进而进行诊断,主要是根据机体各组织之间的氢离子浓度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成像来诊断,其还可以明确的辨别骨折线和骨折组织,有利于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等的诊断,这与王博[2]中对核磁共振成像的描述一致,但其对碎骨片的诊断效果较差,主要是由于核磁共振属于二维图像,成像质量较差,在临床诊断中极易出现漏诊。多层螺旋CT是从常规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主要是通过MPR、SSD、VR、CPR等重建模式,提高图像的清晰程度,清晰明确的反映出患者在临床发病时出现的脱位以及腕骨骨折状况,将骨折完整的显现出来,但其不足之处就是只能显示部分隐匿的骨折,这与刘满河[4]中对多层螺旋CT的描述一致,其单独使用进行检测,准确率较低,两者联合进行检测,可以避两者的短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综合上述,在分析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中,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较高,检出情况较好,可以明确的显示细微骨折片,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边澜涛,秦建国.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6):95-96.

[2] 王 博.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联合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5):66-68.

[3] 莫海宾,潘枝婉,陈源凯.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联合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1):123-127.

[4] 刘满河.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150.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比研究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鼻骨骨折的法医学意义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脊柱损伤的比较影像学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16例多系统脑萎缩的临床与MRI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