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i1-xBi4+xTi4O15薄膜制备与表征*

2018-09-12孟靖华杨丽清焦斌权

无机盐工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铁电介电常数极化

孟靖华,杨丽清,焦斌权

(1.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2167;2.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学院;3.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铋层状钙钛矿结构材料的通式一般表示为(Bi2O2)2+(Am-1BmO3m+1)2-,其中 A 是由配位数为 12 的Bi3+、Sr2+、K+等阳离子构成,B 是由配位数为 6 的Fe3+、Ti4+、Nb5+等阳离子构成,(Bi2O2)2+层状结构与(Am-1BmO3m+1)2-类钙钛矿结构交错排列可增加其铁电性[1-4]。由于该类材料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与较佳的抗疲劳性能,使其在非挥发性铁电随机存储器的制作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5-8]。SrBi4Ti4O15是一种典型的铋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9-11],有着较好的铁电性能与较大的剩余极化强度。近年来碱金属元素与Bi元素共掺杂方式成为该材料的研究热点[12-15],常见掺杂方式有Na-Bi与K-Bi,而Li-Bi掺杂极为少见[12]。所以笔者将以Li-Bi掺杂的方式来制备Li1-xBi4+xTi4O15系列薄膜,并对其微观结构、铁电性能、介电性能及漏电特性进行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薄膜的制备

Li1-xBi4+xTi4O15系列薄膜(x=0.3、0.4、0.5、0.6)及其电容结构制备如下:

1)前驱物溶液配制:首先,按相应化学计量比称取适量硝酸锂[LiNO3,AR,质量分数≥99.0%]和硝酸铋[Bi(NO3)3·5H2O,AR,质量分数≥99.0%],完全溶于特定比例的乙二醇甲醚[C3H8O2,AR,质量分数≥99.0%]和乙酰丙酮[C5H8O2,AR,质量分数≥99.0%]中,其中硝酸铋须过量10%(质量分数),以弥补Bi离子因高温挥发所留下的空缺位置;然后,加入二(乙酰丙酮基)钛酸二异丙酯溶液[C16H28O6Ti,质量分数为75%],放置在加热搅拌器上搅拌并加热,待溶液完全混合后即可得到澄清的前驱物溶液。

2)薄膜旋镀:首先,用前端装有孔径为0.1 μm过滤器的针筒吸取适量的前驱物溶液滴在LiNiO3/SiO2/Si基板上;其次,在加热板上先后以200℃持温5 min、400℃持温5 min进行两阶段烘烤以去除有机残留物;最后,在氮气气氛中以600℃持温30 min进行退火处理。

3)电容结构制作:首先,利用铜网定义出上电极面积后放入真空腔中以射频磁控溅镀法镀制Pt上电极;其次,为使上电极与薄膜之间结合效果良好,并弥补溅镀上电极过程中产生的氧缺陷,镀制完成后须在大气环境下以500℃退火处理10 min。

1.2 薄膜表征

利用XRD-6100型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薄膜的晶体结构;利用JSM-6380LA型扫描电镜(SEM)观测薄膜的表面形貌;利用 TF-Analyzer 2000型铁电综合测试系统测量薄膜的铁电特性与漏电流特性;利用HP4284A型精密LCR测试仪探讨薄膜的介电特性。

2 结果与讨论

图1为Li1-xBi4+xTi4O15薄膜XRD谱图。由图1看出,所有衍射峰中(119)晶面衍射峰强度最大,表明该系列薄膜是沿(119)晶面择优生长的,且无二次相产生,亦即在氮气气氛中以600℃退火处理30 min可成功制备出单一相的Li1-xBi4+xTi4O15铁电薄膜。此外,由图1还可发现,x为0.5时所得薄膜的衍射峰群皆比其他薄膜的衍射峰群尖锐,故可知在该系列薄膜中Li0.5Bi4.5Ti4O15薄膜的结晶效果最好。

图1 Li1-xBi4+xTi4O15薄膜XRD谱图

图2为Li1-xBi4+xTi4O15薄膜SEM照片。由图2可明显观察到x为0.3和0.4时所得薄膜的晶粒尺寸略大于另外两种薄膜的晶粒尺寸,且晶界比较明显,但x为0.3时晶粒有聚集现象;x为0.6时薄膜的晶粒聚集现象尤为严重,而x为0.5时在薄膜表面则能形成一颗颗独立的晶粒。故可知Li与Bi的比例会严重影响该系列薄膜的表面能(晶界是否明显),但对其晶粒尺寸的影响比较微弱。

图2 Li1-xBi4+xTi4O15薄膜SEM照片

表1为外加电压为10 V时测得Li1-xBi4+xTi4O15薄膜剩余极化强度(2Pr)与矫顽场(2Ec)。 由表 1 可知,x 为 0.3 时剩余极化强度(2Pr=56.0 μC/cm2)虽较大,但其矫顽场(2Ec=217.8 kV/cm)也最大;x为0.4时矫顽场(2Ec=135.2 kV/cm)最小,但其剩余极化强度(2Pr=45.7 μC/cm2)也最小;x 为 0.5 时剩余极化强度(2Pr=53.5 μC/cm2)相对较大,其矫顽场(2Ec=144.2kV/cm)相对较小;x为0.6时剩余极化强度(2Pr=58.6 μC/cm2)最大,但其矫顽场(2Ec=198.4 kV/cm)较大。由此可知,该系列中Li0.5Bi4.5Ti4O15薄膜在氮气气氛中以600℃持温30 min退火处理后所得铁电性能相对最佳。

表1 外加电压为10 V时测得Li1-xBi4+xTi4O15薄膜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场

图3为外加电压为10 V时测得Li1-xBi4+xTi4O15薄膜电滞回线。由图3看出,x为0.3与0.6时所得薄膜的电滞回线没有明显偏移现象,x为0.4时电滞回线向正电场方向偏移,而x为0.5时则向负电场方向偏移。由此可知,通过调控Li与Bi的比例可降低Bi原子与Ti原子的空位累积程度,从而改善电滞回线的偏移情形。

图 3 外加电压为10V时测得Li1-xBi4+xTi4O15薄膜电滞回线

图4为Li1-xBi4+xTi4O15薄膜介电常数(a)与介电损失(b)随频率(tan δ)的变化。 由图 4a 可以发现,所有薄膜的介电常数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x为0.3与0.5时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加而快速减小;在相同测量频率下,x为0.4时介电常数最小,x为0.6时介电常数相对于x为0.4时有微幅增大,而x为0.3与0.5时介电常数最大且相差不大。当频率为1×106Hz时,x为0.3与0.5时介电常数可达80~100,x为0.6时约为64.9,而x为0.4时仅约为37.1。由图4b可以看出,x为0.3与0.5时薄膜的介电损失随频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x为0.4时介电损失开始时基本保持不变,当频率大于1×105Hz后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x为0.6时介电损失随频率的增加一直在减小。总体而言,该系列薄膜的介电常数介于 37~100,但其介电损失(0.7~1.0)相对偏高。

图4 Li1-xBi4+xTi4O15薄膜介电常数(a)与介电损失(b)随频率的变化

图5为Li1-xBi4+xTi4O15薄膜漏电流随外加电压的变化。由图5可以明显看出,所有薄膜的漏电流均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中x为0.3与0.4时漏电流增大较为剧烈,x为0.5与0.6时漏电流增大相对比较缓和。当外加电压为10V时,x为0.3时漏电流最大,约为1.38×10-4A;x为0.4时薄膜的漏电流虽有减小,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大,约为3.41×10-5A;x为0.6时漏电流大幅降至约为4.79×10-6A;x为0.5时漏电流最小,约为3.88×10-6A。由此可知,少量Bi的受体掺杂对薄膜的漏电流极为不利,但过量Bi的受体掺杂则对薄膜的漏电流无显著影响。

图5 Li1-xBi4+xTi4O15薄膜漏电流随外加电压的变化

3 结论

在LiNO3/SiO2/Si基板上镀制了Li1-xBi4+xTi4O15薄膜,并分析了该系列薄膜的微观结构、铁电、介电及漏电流等特性。XRD分析表明该系列薄膜均为单一相结构,其中x为0.5时薄膜的结晶性最佳。SEM观测表明x为0.3、0.4、0.6时薄膜表面的晶粒有不同程度的聚集,而x为0.5时则能形成一颗颗独立的晶粒。铁电测量结果表示x为0.5时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2Pr=53.5 μC/cm2)较大,且其矫顽场(2Ec=144.2 kV/cm)较小,相对而言其铁电性能是该系列薄膜中最好的。介电分析揭示所有薄膜的介电常数均随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相同频率下x为0.3与0.5时介电常数最大,频率为1×106Hz时可达80~100。漏电流检测结果说明所有薄膜的漏电流均随外压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电压下x为0.5时漏电流最小,外加电压为10 V时其漏电流只有3.88×10-6A。

猜你喜欢

铁电介电常数极化
硅片上集成高介电调谐率的柱状纳米晶BaTiO3铁电薄膜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铁电材料中发现周期性半子晶格
不同表面层铁电薄膜的相变理论研究
示踪剂种类及掺量对水泥土混合浆液的电学行为影响研究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
太赫兹波段碲化镉介电常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无铅Y5U103高介电常数瓷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