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师范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2018-09-10严晓秋杨丽君吴卓琳

高教学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模式

严晓秋 杨丽君 吴卓琳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由此可见,高度重视并认真分析高校师范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师范素养培育方面的育人模式构建亟待落实。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通过实践探索,以《第二课堂学生学习指导手册》为抓手,在内容设置、活动方式、执行机制和评价反馈等四个方面进行师范类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对其他高校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指导手册;师范人才;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2-0144-04

Abstract: In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is fundamental to our pursuit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We must give priority to education, further reform in education, speed up its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 education that people are satisfied with. We will strength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mpetence of teachers, and encourage public respect for educators and public support for education.” Hence highly emphasizing and carefull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ssues of pedagogical personnel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and exploring how “Second-Class Transcript” mode operates in pedagogical qualities training system are of great importance.Based on,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of Wenzhou University has been working on the “Second-Class Transcrip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rom four perspectives: content design, working pattern, execu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feedback, which is worthy of referenced by other universities implementing “Second-Class Transcript” mode.

Keywords: Second-Class Transcript; guidebook; pedagogical personnel;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一、概述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高校共青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鉴“第一课堂”工作模式和内在机理,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将团的工作和活动课程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测量化,服务高校中心工作、響应社会实际需求,促进青年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要求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整套工作体系和制度[1]。

二、当前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现状

“面对目前中国有淡化师范教育特点的倾向,我们的师范教育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师范特点,充分发挥中国师范教育的优势”[1],其中,要“加强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培养”(《卓越计划》)。

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重要项目,许多高校都对其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模式。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完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并将成绩单学分分为基本学分和特长学分[2]。中原工学院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比较科学可行的实施模式:按活动的类别、级别和参与方式三个要素对活动进行分类;将学分给定方式与活动的级别挂钩;搭建便捷化的“二课”活动网络工作平台[3]。南京工业大学把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必修课,设置了固定学时和学分,将第二课堂活动划分为寒暑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文体与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工作与技能培训等4类[4],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和社会公益活动。西安交通大学通过整合团学资源,在构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实践+感悟”三阶段立体式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搭建了团学第二课堂新媒体管理信息系统[5]。除此之外,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也分别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高校共青团在此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但就目前高校“二课”的模式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重视还不够,对于师范人才培育方面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

基于此,温州大学作为承担师范教育职能的本科院校,总结自身84年的师范教育办学传统,特别是近年来作为浙江省重点教师培养基地的师范教育办学经验,于2013年创造性地提出“师范气质”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学校推动师范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与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师范气质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和实施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仅靠相对单一的第一课堂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发展需求,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亟待受到重视和关注。

三、“師范人才培养”第二课堂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评测

(一)第二课堂实施的样本情况

以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5、16、17级学生为被试对象,对第二课堂的组织情况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本项调查依据年级、专业、性别等条件初步筛选参与调查的学生,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调查样本。本次调查中学生层面共534位学生为被试对象,有效取得被试对象528位。其中,男生共36人(占6.82%),女生共492人(占93.18%)。问卷共设置20道问题,其中涉及学生对目前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的认识、看法、类型偏好、影响以及收获等内容。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以师范气质的四个维度开展师范生的人才培养,即“博·爱·雅·艺”四大板块。在调研问卷中,将“第二课堂”活动分为以下十一类:学生专业工作坊类、教博论坛及学术讲座类、社会实践类、志愿服务类、团学工作类、职业规划类、体育类、娱乐文艺类、学科竞赛类、师范技能类、其他。其中,学生专业工作坊类、教博论坛及学术讲座类属于“博”板块;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类属“爱”板块;团学任职类、职业规划类及体育类属“雅”板块;文艺技能类、创新创业活动及考级考证类属“艺”板块。

(二)效果分析

1. 满意度测评

当被问及现有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师范生能力提高的作用时,近九成的学生给予肯定的回答,其中21.59%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能强化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特别是“爱”板块的一些社会志愿类活动,能在实践中提升师范生整体素养;67.0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但仍有近12%的学生认为现有的活动作用不大,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部分学术讲座效率较低。由此可见,目前第二课堂活动仍存在缺乏应用性的问题,部分活动的内容与师范人才培养的相关性不高,故学生对其举办的意义不理解。

2. 参与度测评

对于“每学期参与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次数”,222人选择1-3次,占比42.05%;一次也没有、3-5次、5次以上的人数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3.64%、19.32%、25%。可以看出,学生大多在一学期中会参与部分第二课堂活动,少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对于大学期间参加过的第二课堂活动,占比最高的为“爱”板块活动与“艺”板块活动,分别占总样本数的89.67%与73.67%,其次为“雅”板块活动,“博”板块活动占比最低,为62.12%;在“雅”板块活动中,参与职业规划类活动的人数要远远少于参与团学社会工作及体育类的人数。在问及参与各类活动的帮助与收获时,表示“爱”板块活动、“雅”板块活动(主要为团学工作类)对自己帮助最大、收获最多的分别为203人(占38.5%)与247人(占46.7%)。

3. 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参与情况

对于“目前开展第二课堂时教师的指导情况”,204人选择有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占比38.64%;84人认为部分活动临时找教师指导,占15.91%;198人选择有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参与活动并进行指导,占37.5%;另有42人认为目前活动基本没有教师指导,占7.95%。

4. 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偏好

(1)学生对 “第二课堂”活动类型的偏好

当被问及所喜爱的第二课堂活动类型时,娱乐文艺类活动在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中均是最受欢迎的,整体占比71.6%;其次为社会实践类与志愿服务类,教博论坛及学术讲座类在三个年级中均占比较低。在数据交叉分析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大三的学生要远远更重视学术科技方面(如学科竞赛、学生科研项目等)的活动;选择志愿服务类活动的学生中,大一大二人数占比多于大三。可以发现,大学生普遍更偏爱比较轻松愉快的活动,在“爱”板块和“艺”板块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对于讲座类的活动兴致不高;随年级的上升,学生对于“博”板块的活动(专业工作坊类、教博论坛类)的关注度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开始着眼于对自己专业发展更有帮助的学术类活动,但从整体来看,学生对于“博”板块活动的积极性相对其他三类活动较低;对于“爱”板块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类)偏好程度下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多数学生在大三前都已基本累记志愿者小时达40小时,达到学分申请条件后,对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就有所下降。

由此,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可围绕师范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进一步的完善和突破;在评价机制方面,可考虑打破学分累计的形式,对学生第二课堂的参与作全面性评价,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期望

对于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原因,锻炼能力及开拓视野为占比最高的两项,分别为330人(占62.5%)与240人(占45.45%)。在数据交叉分析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大三的学生更重视积累人脉这一方面;大一的学生相较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更期望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来丰富课余生活;大二大三的学生选择愉悦身心这一选项的比例则远高于大一的学生。

同时,在期望在第二课堂中提高的能力方面,占比最高的为人际交往能力(占77.27%)与语言表达能力(占60.23%),远高于其他选项,其次为组织管理能力与学习工作能力。可见,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需求较强。

单一的专业知识教授已无法满足当前师范生培养的需求,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展开应着眼学生的发展需要,明确举办目的,以师范气质培育为核心,为学生师范技能提高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机会,与第一课堂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师范生成长成才。

四、聚焦师范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模式构建探索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以《第二课堂学生学习指导手册》为抓手,在内容设置、活动方式、执行机制和评价反馈等四个方面进行针对师范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模式的构建探索。如图1所示为师范气质培育的四个维度,及其活动内容和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涵盖内容等。

(一)在“二课”内容设置上加强思想引领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握好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坚持教育自信,培养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根据师范类院校培育行为承担的人才培养和思想引领功能,开展学生以博览悦读、深入思考、互动提高为环节的博学读书活动;开展以关爱儿童、帮扶弱者、践行责任为核心的公益志愿活动;开展以举止文明、气度从容、崇善尚美为标志的雅美教育活动;开展推进使全体学生多才多艺、求真务实、拓能创新为目的的艺术与科技教育活动。努力打造教师以身作则、乐教爱生,学生尊师重教、积极上进,师生一体共同营造师范气质的校园文化;策划编写师范文化系列丛书,创新师范文化载体形式;统筹布局、精心设计学校师范文化长廊、网站与公众号,不断完善以师范气质为核心的校园物质文化与网络文化;积极开展主题化系列化文化活动,精心打造具有师范气质特质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风表彰大会”,以师范气质节、知心姐姐、艺术之春、儿童剧公演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构筑师范气质的制度文化和品牌文化,促进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一套良好的体系,有效起到引领功能。

(二)在“二课”活动方式上凸显师范人才培养特色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在继承与弘扬悠久师范教育传统基础上,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涵养师范气质,推进创新创业,深化实践育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才。通过搭建多个平台,大力培育学生师范气质。“师范气质节”,打造师范生过硬的教师技能基本功;“知心姐姐”志愿服务队,增强师范生社会责任感;“童欣”儿童剧团,提升师范生社会服务能力。

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师范类院校“二课”成绩单在模块设置方面,在学科竞赛、创业实践、文体比赛、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学术讲座等领域都凸显师范人才培养特色,从而促进学生对人民教师这一角色的认同、理解及践行。同时,师范类院校还需要通过学分制和学时制等,采用师生协同、院区协同、校地协同等多方协同合力推进的方式来汇集不同层面、不同单位的多方资源推进第二课堂体系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进行评定,打印“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今后综合成绩评定、人才培养评估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全面提升自身师范素养。

(三)在“二课”执行机制上与“一课”协调推进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保障第二课堂成绩单推进。在激励机制方面,打通学科、科研、专业、平台、实验教学、学生培养等各级各类等研究与建设经费,以专项支持师范气质培育行动。在评价机制方面,开发师范生核心素养评价量表,开展师范素养养成的成长档案袋评价,逐步完善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机制。在保障机制方面,通过制度文件确保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长期贯彻实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等手段,建立有效的数据库平台,根据网络平台大数据分析得出不同专业学生对不同活动的喜好,以及通过学生对参与活动的反馈意见,得出活动对师范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效果,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紧密联系,互补共赢,从而有效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师范人才培育的育人效果。从而让第一课堂的知识学习和第二课堂的思想文化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更好为社会做贡献。

(四)在“二课”评价反馈上完善育人体系

“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是高校有效开展各项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保证,其在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在各高校的实践中也日益突出。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部署,响应《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部署要求,切实推动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学院经过一年的调研、编制和完善,于四月份正式发布了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指导手册,其在促进学生对文化素养的养成程度、对专业意识的认知情况,对社会责任的意识认知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大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指导手册》,对第二课堂学分计分、管理、认证等做了规定,以指导手册的方式深入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着力强化全方位育人格局。并根据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前后的变化,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活动开展的效果,不断调整活动方案。《指导手册》让学院建设起统一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平台,让学生以低成本和高效率获取活动信息,从而使活动本身的效果大大增强。各活动组织单位在了解学生喜好与需求基础上,改变第二课堂活动粗放型开展的模式,以达到精准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能力培养、德育培养等进行跟踪调查,反馈第二课堂效果,学生变化体现绩效变化。

参考文献:

[1]李立红.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N].中国青年报,2016-09-23(3).

[2]张明会,兰青,张儒奎.专科层次学校应当稳步推进共青团改革,全力实施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績单”制度——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2017(3).

[3]张志增,苏文龙.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探索——以中原工学院为例[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7(10).

[4]南京工业大学团委.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打造共青团工作全覆盖的有效方式[J].中国共青团,2016(6):59-60.

[5]陕西省教育厅.陕西3所高校入选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优秀项目[EB/OL].(2015-02-03).http//www.sn.edu.gov.cn/jynews/rdjj/201502/03/46578.html.

[6]中国青年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答记者问[EB/OL].(2016-03-30).http://qnzz.youth.n/qckc/201603/t20160330_7796930.html.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模式
浅析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研究实践意义
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抓手激发和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浅析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