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2018-09-10徐露璐王敏周莹
徐露璐 王敏 周莹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把握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3-0027-03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era has brought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era,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and realize innovation on this basis, and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urgently.
Keywords: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novation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主要有社交网站、微博、移动客户端等,与传统的图书、报纸等“旧媒体”相比较优势明显。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也深刻影響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方面,而其中最广泛、最活跃的使用群体是当代大学生,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怎样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实效,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受到冲击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受新媒体影响较大,认知模式、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青年大学生善于接收新鲜事物,在新媒体时代体现更为突出,几乎所有的学生每天都接触新媒体,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非常快,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元化,借助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就可以在各个网络场景随意切换,交流、阅读等。但这也造成大学生对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依赖,上课时带智能手机自然也成了标准配备,部分学生觉得上网看看新闻即可,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不听课只玩手机,这让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受到很大挑战。
与此同时,大学生每天关注的新闻信息大都只是新媒体推送的热点新闻,表面上看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多元,但新媒体平台为提高关注度,往往设置娱乐新闻占据热点新闻版面,因此信息内容却较为单一,为吸引关注度的新媒体时时更新热点新闻,学生注意力容易被转移,接触的内容“碎片化”特征明显,朋友圈、微博和抖音的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表达方式,传递的大多是个人情感和非理性的观点,大学生大都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随意性”特征十分明显,这让大学生思维方式变得简单、零碎和感性,缺乏系统性、理论性思考,也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以主导舆论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面临巨大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有待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较缺乏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的意识,新媒体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智能手机普及,网络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大都通过QQ、微信等应用进行联系和沟通,交流时经常采用有个性的“表情包”和“网络语言”,他们时常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自己的观点,在这些网络媒介中大学生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不仅接收信息,也传递信息。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的联系沟通方式仍相对单一,如使用微信、QQ等与学生互动的频率较低,工作范围和时效性也受到极大的限制,没有充分的将新媒体与工作紧密结合,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没有有效发挥。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几页课件,老师讲、学生听”,有的教师所讲授内容与现实脱节、语言较为生硬,这对于喜欢接触新异事物的青年大学生十分缺乏吸引力。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班级建立QQ群、微信群,这样课后学生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在群里互动讨论问题的方式,能让群里更多的学生关注到这些问题上来,发表他们的想法、意见,这十分便于教师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但是总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善于通过新媒体手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学生沟通的比例仍然较小,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等大都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与学生交流较少,这也会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未能充分利用
当前各高校已经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如通过建立学校网站、官方认证微博、校园公众号等形式,介绍、宣传学校基本状况和开展的各项具体工作,与学生实现交流和互动,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可咨询提问等,但是高校搭建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较少。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对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缺乏专职人员精心运营维护平台,因此在平台上展示内容较少、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的情况较多,如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网页无法正常打开浏览页面,能打开的通常也只能展示课件、页面内容,网页视频点击后不能正常浏览的状况较多,这就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对于学生而言“用户体验感”也较差,导致学生关注度较少,这进一步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平台作用发挥有限,有些流于形式。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
(一)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海量信息资源
新媒体时代网络、视频、音频等媒介都成为信息和知识来源的主要渠道,信息资源广泛、传播速度快、实时的双向互动。以依赖于方便、高效互联网的慕课为例,慕课的低制作成本、高效率,可以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极大的扩展教育对象的覆盖面,慕课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涉及各所院校的优势学科、重点专业,实现跨地区、跨学校、跨领域的资源汇聚和使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充分通过网络学习其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经验和方式方法等,通过学习精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希望参与学习的学生而言,也是十分简便快捷的,在线上注册登录后,便可在线学习,共享优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同时,内容丰富、来源渠道广的海量信息资源的传播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大量案例和资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贴近學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下对海量信息资源甄选,秉承考虑“学生实际需求、专业需要、社会要求”的标准下,充分体现出信息资源的普遍适用性和实用性。
(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多样和平台宽泛提供可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将传统方式和“线上”方式互为补充。报纸、广播、电视、书籍、互联网、手机等媒体,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和多重载体,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实现新媒体时代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时代。以慕课、微课等为例,课程以10分钟左右短时间视频为主,体量小、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和分解,便于学生重复观看和学习。这种方便灵活的网络平台学习方式,实现了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精心设计录制视频,电子教材为辅助材料、在线作业与考试的结合,便于掌握和学习知识,当前大量推广的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优势明显,取得很好的反馈,成为教学模式创新的集中表现。
在课堂教学、讲座、汇报等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媒介的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无时空限制的互动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微博等方式开展工作。大学生往往更热衷于在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会更加自然、真实的表达自己所思所想,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是十分有帮助的,便于找准学生“痛点”展开工作。
(三)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涵盖范围和深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参与到教学等工作中,在教育手段上不断开展实践与探索,实现新媒体功能与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相契合,以期实现互相促进和发展。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对时事专题进行探讨,可以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状态,对其进行及时、积极的引导,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自主研究和开发“思想政治工作资料库”,涵盖基础理论、学习资料等,整合多种学科资源,实现交叉学科、跨学科的有效融合。“思想政治工作资料库”的建立和使用,可以适度避免高校思想整治工作者的重复性工作,更为高效的组织日常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并通过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期望发展目标和水平。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课程涉及社会实践、实验、实习等。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课程的开展要依据学生的专业等特点,精心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网络现有的诸多成功经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探析
(一)内容紧贴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
一方面,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渠道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注和重视多样化社会生态,更好的通过新媒体媒介传达思想政治工作所要传递的信息,善于将网络词汇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提升了亲和力、感染力,拉近与工作客体的距离,要找准学生“痛点”实现个性化教育,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回避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热点事件,成为意见领袖。树立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要明确认识到对处于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实际上最需要的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面对海量信息要具有甄别的能力,不轻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随波逐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大学生日常接触的新媒体为提高关注度,展示的界面大都生动、简明、形象,以达到吸引用户眼球的目的,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展示、表现形式提出了高标准。如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的制作展示必须简明、生动,符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多使用口语,如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灵活运用学生认可度高的话语体系,表现出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等语言特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方式方法整合创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首先,要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十分了解熟悉和善于运用新媒体媒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投身新媒体时代,学习如何运营和维护新媒体平台,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网络流行词汇、语言同学生交流,让学生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更乐于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以无声感染影响的方式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打破传统工作方式时空局限、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要定期组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组织参加新媒体技术学习交流、研讨活动,通过持续的学习更新以提高媒介素养,着重提高工作者在这一时代亟需的网络语言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熟练应用、信息资源整合优化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及时准确掌握时事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先进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这样的便利条件,让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随时随地了解工作对象的状况,倾听其真实意见和诉求,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有针对性的及时更新内容,营造良好的学生“用户体验感”,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平台,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效益。
(三)工作队伍协同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力
高校要切实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新媒体技术发展步伐,积极建立、运营官方微博、微信、论坛等,并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加学生关注度,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多发布与之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新闻、活动等内容,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采取生动、多样的形式增强吸引力。即時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权威消息,引领新闻热点、焦点关注问题的主题设置,依靠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积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向引导作用,提高工作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拉近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距离,融入其生活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
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需要整合各种资源的系统工程,因此更需要整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集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力量,加强联系与合作,实现队伍内部高效协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将所了解到的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及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沟通,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团队QQ群、微信群等,开展专题讨论、分享新媒体使用技术和工作经验等,这样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因材施教,从而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等积极配合,才能构建完善的工作队伍,也要发挥大学生同辈群体的作用。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是实实在在的人,在新媒体时代,时时处处都在急速变化更迭,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其顺利开展,实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海波.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
[2]杜成煜.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7(1).
[3]孙立军,刘爱军,王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
[4]徐露璐.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和机遇[J].高教学刊,2018(12):182-184+187.
[5]王婧惠.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探析[J].高教学刊,2016(22):230-231.
[6]贾铮.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7(0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