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分析

2018-09-10王恒

体育风尚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社会开发利用

王恒

摘要:随着我國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精神追求,作为锻炼身体进而提高人们身体综合素质的体育场所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社会上的体育场馆越来越供不应求。但是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程度来看,它除了作为体育教学以及学生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和娱乐的场所之外并没有得到任何其他的利用和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高校的管理者需要不断探索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措施,充分实现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当前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享受美好的生活,体育健身成为人们喜爱的方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导致社会的健身场馆不仅人满为重,而且价格呈现日益升高的趋势。社会场馆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人们的健身需求。

高校体育场馆为了满足巨大学生数量的教学要求,一般修建的空间较大而且质量较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除了平时的体育教学外也就只有数量稀少的学生锻炼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面对社会体育场馆短缺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浪费之间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实际调查与分析,将社会人员引流到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解决上述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

一、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现状

笔者通过实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体育场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其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锻炼条件,也没有许可社会人员进入场馆进行锻炼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下

首先,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全校广大师生的体育教学和教职工的身体锻炼,高校师生主要在体育场馆内健身和学习,但是一些高校在修建体育场馆的过程中往往讲究排场,不惜耗费巨资建设成设备完善甚至可以同专业体育场所相媲美的场所,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有些设施完全应用不到,并且也把一些想要进入场馆使用这些设施的社会人员拒之门外,造成了大量体育设施的浪费。

其次,我国一些高校的部门设置不合理,在修建体育场馆的时候通常由高校的后勤等部门全权负责,没有根据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和一些比较专业的体育人员建议进行实际分析,并且招标建设体育场馆也都是选用一些不专业的施工队,缺乏体育场馆施工的经验,使得修建的体育场馆不能真正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要求,甚至一些设计也违背体育原理。

最后,高校许多体育场馆存在收费项目,学生除了平时上课教学之外如果想要进入诸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场馆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限制了学生的使用,造成了众多学生渴望健身与收费导致的体育场所内部使用人员寥寥无几之间的矛盾。

(二)高校体育场馆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的低下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考虑到经费问题很难寻找专业的体育管理人员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而是通常将体育管理的责任划分给学校的后勤部门或者从社会外面聘请一些临时工进行管理。

这些不专业的体育场馆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训练,无法及时满足体育教学或者健身时高校师生提出了要求,造成师生对体育场馆的不满,并且这些不专业的人员不懂得有效保养和维修健身器材,造成体育健身器材的毁坏,他们也无法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开闭馆时间表,满足学校师生的健身时间要求,造成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无法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策略

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目的虽然是满足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是除此之外闲置较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高校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实际调研,在满足教学计划的条件下实现体育场馆的社会开放,迎合社会群众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制定合理政策,服务学生与社会人员

高校体育场馆需要充分结合体育教学计划采购训练设施,使体育场馆真正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并且最大程度开放体育场馆,使学校师生和教职工充分享受到体育资源的便利,对于学校的一些收费场馆,相关部分可以进行实际的调查和分析,最大程度降低收费标准,降低学生进入场馆进行锻炼的门槛。

针对体育场馆面向社会人员开放方面,高校的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使社会人员可以在不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前提下进入场馆进行健身,并且学校还需要增加体育场馆的监督人员,一方面保证社会人员进入学校后维护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防止社会人员对体育场馆的破坏。高校体育场馆在真正面向社会人员之前可以先进行小范围实验,充分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开放范围。

(二)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素质

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也是高校的一张名片,当社会人员进入体育场馆后与其发生联系的就是管理人员,因此必须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素质,维护高校的声誉。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体育专业的知识培训,懂得如何保养体育训练器材以及应对体育场馆发生的紧急事故,最大程度上满足高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员提出的条件,使他们可以在服务质量高的环境下进行锻炼,提高对高校体育场馆的依赖程度。

(三)合理安排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

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不能和高校的体育教学时间相冲突也需要综合考虑到学校教职工和社会人员进行体育锻炼的闲暇时间段,在科学合理的开放时间下满足最广大人群的需求。

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一般都设置为课后时间,防止影响正常的教学行为,除此之外也需要人性化的安排,一些学生和社会人员可能喜欢晨练,在早上时间段高校的体育场馆也可以适当开放。另外也需要考虑天气和季节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开放时间最大程度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利用。

参考文献:

[1] 刘芳,苗耀祥.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01).

[2] 邹师,曾冰.辽宁省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03).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社会开发利用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