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阈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2018-09-10蒋海强
蒋海强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对终身体育理念的践行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人本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和方法论,其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心灵,培养独立个性的人,为塑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助力。本文从人本主义理念的涵义入手,在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论述相关的人本主义实践改革策略。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阵地,加强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而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纵观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一味强调学生体质的锻炼,忽略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容易导致其出现思想冷漠、精神异化等问题,无法较好地实施人本主义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指导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乃是大势所趋。因此,将人本主义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发展是当前体育教育者应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人本主义的涵义
人本主义,顾名思义是以人为根本,把人和人性摆在首要位置,主要是指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该理念是党中央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理念,要求充分重视人的需要,尊重人和鼓励人。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齐国国相管仲就已经提出人本主义的理念和思想,即“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人本主义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渗透到各行各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人本主义是建立在众多教育学派理论的基础上的,要求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课程中,尤其重视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的个性化差异,并实施相应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其实现自身的良好的发展。体育课程中的人本主义,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从中得到乐趣,实现个性的塑造;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实现全面发展。二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本主义理念要求改变过分依赖教的行为,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三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本主义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体育教师将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其人格。
二、人本主义视阈下的高校体育教学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但是许多高校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成绩决定论”“分数唯一论”仍是当今教学思想的主流,这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许多体育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运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倘若学生成绩不合格的话便会要求学生反复训练,直到成绩达标为止。这种教学理念缺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其它素质,忽略了人才标准的多元性,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严重制约着体育事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只是沿用传统、落后的教材,在授课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教学大纲,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和技能。这样教学内容不能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没有根据现有的形势来进行合理的改进,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只会导致学生丧失兴趣,教师陷入教学困境的局面。以篮球教学为例,倘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是千篇一律地讲授几个知识点的内容和篮球基本技法,并且每一届皆是围绕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展开,长期以往篮球教学内容便会滞后于篮球的现实发展,从而制约着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当务之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自身的发展出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体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教学方法单一
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目前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由于许多高校体育教师是从体育院校中招聘引进的,他们接受过系统、专业的体育知识与训练技能,能够给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部分因此而形成了固定化的思维模式,不善于学习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套用体育专业的训练方法,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训练负担,还有可能出现意外伤害,久而久之学生怨声载道,教学效果也是不尽人意。同时还有部分体育教师,特别是教龄长的教师,他们长期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模仿教学法,学生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设施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存在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体育授课过程中沿用的是陈旧的体育器材设施,这不利于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的需求。造成这种现象,一是因为资金不足,政府划拨的建设资金只能用在基础性建设方面,而专业的体育设施则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等,这就容易挫伤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长期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下降。二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高校在学科建设上陷入“重知识,轻体育”的误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投入较少,严重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人本主义视阈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倡导“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所有教育都是一种人的教育,要把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自尊、价值以及自我实现,培养出具备创造性、自主性、独创性以及责任心的人才。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首先,教师要坚持人文体育与竞技体育并重,深入推进人文教育,充分关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身心愉悦,真正爱上体育锻炼。其次,高校体育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当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性格特点以及性格爱好等情况作大致的了解,并进行层次划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要包容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当学生有思想的火花时,教师要为之提供空间,充分鼓励,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二)促进教学内容多元化
以人本主义为理念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具备多样性和可接受性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该实现多元化,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要注重体育锻炼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满足学生自身和社会的需求。其次,要注重可接受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可过于简单,难度也不宜太大,如开设健美操、瑜伽、跆拳道等课程,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又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三)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对外界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不加以改变和创新的话,那么学生极易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高校大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首先,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或小组合作学习法。如在制定篮球教学目标时,从学生体育基础情况出发,将篮球的每个基本动作细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过难或过简单,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其次,在教学方法中,要加入师生互动环节,增进师生的感情。当然在互动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不能过多的干预,让学生自由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是保证学生开展体育训练的前提,也是调动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当前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新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如羽毛球、乒乓球拍等,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物质基础。其次,认真检查各种教学设施,对于已经破坏的设施与器材,要及时维修和更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确保学生能够正常进行体育训练活动。
总之,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将人本主义理念融入其中,能够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求,满足学生被认可的需求,满足学生求知和发展的需求。本文认为应该从倡导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良好转型,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程金林,吴斌.高等教育人本管理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袁莉萍.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邢金明,佟贵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认识[J].科技资讯,2010 (03).
[4]高明信.马斯洛人本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16 (03).
[5]李欣.健康与人本并重:普通高校残疾人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02).
[6]赵波,涂春雷.人本主义视角下的体育教育观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體育教育观[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 (04).
[7]洪圣达.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