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018-09-10罗清郁马妍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传承

罗清郁 马妍

摘 要:众所周知,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与支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经路径。渊博贯通、精深微妙的优秀传统文化于发展、变革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超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及影响力,直至今天依旧对国人思想、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其杰出的历史成就与鲜明的现代意义和时代精神,足以促使中华儿女感到自豪、骄傲和自信。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增强文化自信进行研究,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并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 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6-0775-04

0 引 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且必须注重文化自信,因文化自信属于更基础、宽泛且深厚的自信。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长河里衍生所得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党、人民伟大斗争下演变形成的红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了华夏儿女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可视为华夏民族独有且特殊的精神标志,其可视为文化自信的主要意义。要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渊博贯通,对其传承并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今后的发展具备极为关键的效用。基于此,此次研究对优秀传统文化于增强文化自信进行了分析。

1 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概述

1.1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器物文化、比如历史文物,社会制度、即所谓的制度文化,还包括观念文化、如文学、史学、医学、农学。作为系统的思想理论的观念文化是各种文化形态的理论基础,是文化的核心。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近代文化、现代文化而言,其中的“传统”具体表示经由历史传承,构建产生的享有特殊性质的思维方式、人文风俗等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其在相应阶段内存在历史、传承、稳定等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出来的,其中的精髓部分蕴含想着爱国主义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最珍贵的精神瑰宝,是华夏民族在世界舞台立足的精神支撑。

1.2 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于共产党创设95周年的大会中表明:共产党人应坚定初心、不断前行。这也就表明共产党人需坚定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四个自信。同时,其还着重表明,“文化自信是更为基础、宽泛且深厚的自信”,可以对民众的精神思想产生直接作用,且对民众的行为模式构成深远影响。由此可见,文化自信给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精神、智慧及道义基础。要知道,道路、理论、制度的涵义解释均应经由文化表述。

文化和民众生活密切关联,其属于内化為精神、外化为行为的内在动力。文化的内核、外延会经由多元化影响民众的思想和行为,由本质上来讲,文化自信即给社会的发展给予向心力,创设契合全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价值。并且,文化自信存在深刻且强大的影响力,其所表明的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思维、行为方式的认同及国家社会的归属,仅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增强文化自信,方可对华夏民族与全社会的向心力予以强化,从而促使社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表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识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等。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优秀文化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2.1 缔造了人类文明史的文化瑰宝

我国传统文化能视为世界文化史中的瑰宝,其文明开化较早、程度较高,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仅有的传承到当前还未消失的文化,其从最初成形之时便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精神。具体而言,中华文明发起之时还没有文字记载,仅能借助后世著名文献中貌似离奇古怪的神话传说解释,我国远古传说便是原始社会古代居民经由推理、想象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主观释义,尽管此类神话传说光怪陆离、变化多端,但是依旧没有与实际生活分离,经由此类神话传说可发现“人”的影子,对人类、生命的感怀,其是连接较多神话传说的逻辑主线。纵观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尽管有过朝代更迭、时代变迁等考验,但实际上中华文化却包罗万象、求同存异,一次又一次的促使文化互融,产生了无数个文化辉煌,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中的奇迹,这足以促使中华儿女倍感自豪与自信。

2.2 凝聚了华夏民族更深层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

文化对人的形塑是无形且深刻长远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国人思维、行为模式具备重要影响,凝聚了华夏儿女更深层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较多学术专家都试图通过通俗易懂的词汇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由多个维度入手对其论述,由此也就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渊博贯通、微妙精深、包罗万象,难以由一个维度将其释义。并且,这一难以读透的优秀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人的世界、人身、价值观,积聚了华夏儿女更高深的意志、品格与追求,逐步变为了文化自信最高深的精神标志。

2.3 在世界舞台中的作用愈加显著

现阶段,在世界舞台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众多,其世界效应愈加显著,是华夏儿女骄傲、自信的根本。譬如,全球各国均有学习汉语,对相应文化具有较大兴趣,国外已有较多高效开始设定专门的中国文化研究所。不仅如此,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也开始在全球各国盛行,愈来愈多的学术专家都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者汤因曾指出:今后最具资格且有望给人类社会缔造新文明的即中国,中国文化会引领世界。这也在一定层面表明,优秀传统文化于世界舞台中的效用愈加鲜明,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3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瑰宝,它的传承对我国发展极为重要,此章节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

3.1 创设健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众多、渊博贯通,其的传承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育设计,创设健全、完备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极为重要。首先,囊括各大教育阶段。依照传统文化难易度,选取契合各学段学生的文化内容与其日常学习结合,构建产生各大学段合理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并努力探寻传统文化的终身教育观念,创设学校、社会教育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其次,师资队伍的构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应享有极强的专业素养,可较好释义传统文化内涵,明确其精髓。学校需鼓舞专业素养较好的并对传统文化有較高兴致的人参与传统文化教学,以改善教学质量;最后,教材课程体系设置。传统文化教育需努力探寻教材与课程上的创新,促使传统文化课程与教材有效发挥效用,促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让其更深刻地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丽,并引以为豪。

3.2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

该项工作的实施可从如下几点实施:其一,勇于创新、敢于写意。有关传统文化的创新写意,不应墨守成规,需努力探寻全新的表述方式,促使民众可对传统文化具有全新的认识及较好兴致。这里需注意的一点即“创新”不代表“扭曲”,应经由具备较强现代气息的体现方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展现;其二,大力运用现代传播方式。网络是当代民众获知信息与知识的核心途径,将其为支撑的手机通讯容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力量,再加上报刊杂志等多元化媒体组成现今信息发布平台,借助此平台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播,能够促使与民众日常生活关联,从而使得受众更好的认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发现其世界意义,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3.3 努力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探寻现实着力点,明确其与现代社会的接洽点,不但需注重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也应高度关注其传播、普及,进一步提升其社会涵盖、影响面,且需有效应对时代问题,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入手,缔造新文化。具体而言,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要从多方入手,如社会生活方面,努力踏寻传统社会衣食住行、传统风俗等层面的文化底蕴,把此类元素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构建产生传统底蕴、现代气息兼具的新生活模式;道德教育层面,进一步挖掘、整合传统道德文化资源,譬如我国古代设定的家训家规、村规民约、礼仪文化推崇的某些价值观念对现代家庭、农村、社会等方面的道德建树依旧具备重要作用,传统社会推崇的“修身为本”的人身、价值观仍旧可以较好的为现代道德教育提供支撑;政治文明层面,我国传统政治伦理注重“勤政爱民”、“以民为本”等价值观,曾有较多勤政执法、秉公办事的杰出人物,此类思想文化资源能够适用到现代从政人员的道德修养上。概言之,怎样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关联,并非置于理论引导与顶层设计方面,才是其传承的关键,仅有明确这一点方可为文化自信的增强给予支撑。

4 结 语

概括而言,文化不但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断前行、发展的内部驱动力,还是个人内心无穷尽的力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智慧的宽广、灵性的妙用与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能够有效增强华夏民族与我国人民的内心力量,并可强化国家的文化自信,从而达成建设文化强国的目的。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传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