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生态背景下的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研究

2018-09-10冯茹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冯茹

摘 要: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大环境下,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少子老龄化问题加剧、人口机械增长率降低等问题,加剧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压力。各个国家、地区的竞争发展对于人才的依赖也越来越高。本研究以大连市为例,在人才生态系统构建的视角下,探讨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运用人口变动、人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挖掘影响经济动力转换的深层次原因,优化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指导解决城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打破现有经济发展瓶颈,探寻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并提出相应对策:保障人口规模和改善人口质量、加强人才引进与保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对策将有利于突破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当地经济条件,走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人才生态;人才竞争;经济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劳动力人口

中图分类号:F 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6-0716-06

0 引 言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也因此形成了一定阶段性的特征。在新常态背景下,长期经济趋势向好,但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传统行业受制于转型困难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近年来,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经济下行趋势最为明显。在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下,经济增长乏力,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迫切。东北经济到了必须转型、必须扭转经济下行趋势的时候了。面对棘手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积极应对,陆续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人才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多种因素制约与推动。劳动力资源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人口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分布的稠密等因素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影响[1]。因此,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将人口作为城市经济增长动力要素,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尤其当“人口红利”效应逐渐消退的时候,大连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发展的突破口可以适当放在“人口问题”上。因此,在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时期,在人口转变的大背景下,了解、掌握人口变动的规律,运用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构建、优化人才生态系统,探寻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将有利于大连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改善当地经济条件,走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1 大连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概述

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大环境下,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少子老龄化问题加剧[2]、人口机械增长率降低等问题,加剧了大连经济发展的压力。根据相关报道,大连市2015年上半年GDP经济增速为3.5%,排在23个同等类型城市的末位。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GDP排行来看,大连7 363.9亿元,位于第十位,位于第二梯度的末位。由此来看,大连的经济增长显现出上升乏力、动力不足等现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连的经济能否还可以保持增长的态势,值得探索。国内一些城市人才的流动活跃,人才生態环境的竞争成为人才竞争的关键。然而,人才的竞争归功到底是人才环境的竞争[3]。人才生态环境包括:自热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4]。其中,人口与人才环境密切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来源于本地区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存量。近些年,大连市人口状况变化显著,根据大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94.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7万人,出生率为9.6‰;死亡人口7万人,死亡率为11.82‰;自然增长率为-2.22‰.2015年底,2010年18岁以下年龄人口71.7万人,2015年减少至70.8万,占总户籍人口的11.93%.60岁以上老龄户籍人口由2010年的105.7万增长至2015年的136.2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2.9%,老龄人口增速达5.1%,远高于3%的全国老龄人口增速。人口问题影响了城市人才生态环境,也将影响大连市的经济发展。2005年至2015年,大连市户籍迁入人口在2006年达到了高峰,之后开始逐年下降。在2006年大连市经济GDP增速是17.5%,2012年和2013年略有回升。2015年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2015年大连市经济增长速度继续放缓,GDP增速降至4.2%,是10年来的最低水平。自2010年起,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将呈现加速减少的态势,2009年18~59岁户籍年龄人口数量411.7万人,2015年减少至386.6万人。从劳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35~59岁高年龄段劳动人口占比较高,年轻一代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少。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降低将会影响大连当地用工成本上升,造成企业制造成本的增加。对于一些年轻的企业而说,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口变动与大连的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作用。劳动力资本的供给变化,将会影响大连经济的稳定增长。2016年我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稳定。同期,大连市的GDP增速保持稳定,但是并不理想。这种“稳定”的局面依靠需求侧投资拉动的作用更为明显[5],所能显现的持久性令人堪忧。在新常态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供给侧改革,以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4个要素为主,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挖原因、找对策”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化解过剩的落后产能,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去除地产多余库存,防范金融风险等。供给侧改革是以提高潜在产出水平为目的,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改革。对于经济动力转换过程中供给侧的全要素投入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 经济增长动力研究的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动力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在经济新常态特征逐渐显现的过程中,我国学者对经济动力的研究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文中在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以“经济动力”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学术关注度是从1997至2017年文献被引文章热度的指标,可以反映出关于“经济动力”研究的趋势,学者对“经济动力”的研究关注度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对“人才生态”为检索词,从1997至2017年文献进行检索,反映出人才生态的关注度增加趋势明显,在2017年进入峰值(如图1所示),侧面折射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生态环境问题愈加重视。

劳动力供给方面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以“劳动力供给”为检索词,在CNKI进行检索,学术关注度呈现高位的稳步增长态势。劳动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尤其在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红利”效应逐渐消退的时候,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发展的突破口应放在挖掘劳动力供给方面。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劳动力供给是经济动力转换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著名学者蔡昉指出:“以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为标志,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享受的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其表现为GDP潜在增长率的降低”[6]。在比较优势逐渐减弱的局面下,日趋普遍化和常态化的“用工荒”,加剧当代企业的生存危机。在东北振兴的大背景下,从人口角度探讨供给侧的劳动力供给问题,探寻新常态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路径意义深远。在经济发展动力研究方面,鉴于上文所述,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基于人才生态系统构建和优化背景,从劳动力供给视域探讨动力转换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①从供给侧层面将劳动力供给作为主要因素,有助于挖掘影响经济动力转换的深层次原因;②优化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③指导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打破发展瓶颈探索经济动力转换新路径。

3 促进大连经济增长动力发展的举措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城市争相争夺的核心资源。东北地区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是培养产业人才的摇篮。在计划经济时代,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行业在全国占有绝对的优势,东北的劳动力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培养大量有素质、有技术的工人和技术骨干,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孔雀却往南飞”。近些年,人才流失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变缓的主要原因之一。辽宁省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大量资深的装备制造型企业,具备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条件[7]。在人才生态环境系统中,大连的自然生态环境一直是具有优势,然而,由于人才引进、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大连人才的社会环境不够宽松,人才的人文社会环境也不具有优势,致使人才“留不住、引不来”成为大连发展的短板。随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的繁荣,大连的吸引力不足,人才生态环境不够优化,人才外流现象明显,辽宁省已经成为人才流出省份之一[8]。因此,人才生态的优化是直接制约大连经济社会的关键问题,理顺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在人口结构变化层面探索促进大连经济增长动力的举措。

3.1 保障人口规模和改善人口质量大连人才生态的优化应依托宽松的政策环境,增加劳动力资源的总量,改善的劳动力的质量。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即宽松的政策环境。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正在积极地改善着东北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东北地区的振兴思想、方针、实施措施等;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助推东北地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2014年8月,印发《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再次就东北振兴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实施新的措施和改革办法。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期间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多年以来,国家对东北地区实施的振兴政策,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为大连的振兴提供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新的人口政策“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未来大连市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保障人口的规模,对大连老龄化的趋势有所缓解。从人口经济学角度來看,当人口总量增加,人口的消费浪潮将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随着人口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出生人口数量增加为孕婴童等相关产业拓宽了道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9]。几十年后,新一代劳动力人口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随着他们成家立业、养儿育女、置业购车等方面的消费,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保障人口具有一定规模的要求下,应改善现有劳动力的质量。大连地区存在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在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下,依靠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平台,借助社区、社会培训等方式,拓宽本地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范围,改善劳动力的质量,优化人才生态,在一定程度下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3.2 加强人才引进与保障优化人才生态应依靠人才孕育的土壤,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进与保障机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辽宁一直为全国培养着高素质、高技术工人和技术骨干。然而,面对市场的需求,大连培养的大批人才中,有大部分都选择了离开。这反映出大连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需要制定出更加具备“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功能的政策。高素质、高技术人才是企业、城市发展的关键。除了要在“硬件”上做好人才的配套安置工作,还需要在“软件”方面注重激励制度、人文关怀等层面的无缝连接[10],以保证培养的人才可以留下,还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安家落户[11]。优化人才生态应以大连金普新区、大连自由贸易区为政策依托,优化产业的合理布局,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以产业吸引人才。大连金普新区辖区范围内,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初见规模,其中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港航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对大连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带动显著。强化东北地区区域内的创新合作模式,为外地、本地人才提供广阔前景的就业机会,逐步形成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促产业的发展模式。

3.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连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筹划新的布局。以产业为支撑,为相应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有利于人才生态的优化。辽宁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交汇处,与俄、日、韩、蒙等国家相邻,具备开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优厚条件。大连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地理上的优势有利于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市场进行产业的重新布局。借助东北振兴的新机遇,稳步推进大连市经济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筹划未来发展的新布局。在经济新常态的局面下,大连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寻求振兴发展的道路。国家在扶持政策中,提倡:“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产业自身的改革、升级,盘活大连的老工业,以“一带一路”为指导方向,对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筹划布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老年产业的发展和布局[12]。拓展开放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和改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为导向,逐步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产业,最终在大连政府的引导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银发产业。依托大连的地理优势,发展订制化的、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探索发展“候鸟式养老”的模式,促进养老旅游产业发展。

4 结 语

大连是沿海城市,在东北的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的意愿性很强,但是经济发展增速却是较为缓慢。本研究以人才生态优化的视角探索城市经济动力,探讨性的提出促进城市经济动力发展的措施:保障人口规模和改善人口质量、完善人才引进与保障机制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并尝试构建强化区域内协同创新合作的模式,建立人才生态评价系统,依靠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摸索城市间对比分析的模式,寻找创新发展本地人才和吸引外来人才的新模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发挥创新型人才的积极促进作用,以大连金普新区、大连自由贸易区等政策宽松的试点为带动,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打赢东北的攻坚战,振兴大连、振兴辽宁。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传统蒙学图书的深度开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