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路径探析
2018-09-10吴越王琼瑶王辉
吴越 王琼瑶 王辉
摘 要: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升学生感恩水平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升学生感恩水平的主要途径,所以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感恩教育的重视。但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新媒体逐渐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思想及感恩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新的感恩教育课堂,提升大学生感恩水平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感恩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8-0049-03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students'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and enhancing the level of students' gratitude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higher education. Grateful educ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gratitude and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tudents' gratitude, and education worker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rateful educ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new media is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to the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as produced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grateful education to university students. How to construct a new gratitude education classroom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gratitud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problems that college educators need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gratitude level
引言
感恩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感恩教育中渗透新媒体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大学生感恩水平的提升。因此,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感恩水平的现状
通过对大量感恩课堂教育经验及学生日常表现的总结,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感恩水平的总体状况良好。
(一)积极表现
1. 责任意识较强
感恩是责任意识的主要表现,对于具有较高感恩水平的大学生来说,除了要不断提升感恩认知,还要将感恩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一是帮助父母做家务,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二是尊重教师,在认真学习的同时给予教师一定的关心;三是友爱同学,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四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珍惜现有生活。通过了解,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积极参与感恩活动,如义务支教、公益活动等,利用这些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学校、父母等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
2. 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与家庭条件,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有的家庭条件较差,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他们能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并未因为家庭条件等因素孤立同学;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并未抱怨家庭与社会,且意志坚强,努力学习与生活。可见,现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感恩水平。
3. 热爱学校
现代大学生对学校为其创造的学习环境及提供的知识教育充满感恩之情,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维护校园环境,能够做到按时上课、保持教室干净卫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等,对学校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这就说明现代大学生懂得利用学习来回报学校对他们的教育与帮助。
(二)消极表现
虽然现代大学生感恩水平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少数学生的感恩水平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消极表现,具体来说:
1. 感恩认知与感恩行为脱节
在感恩教育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正确的感恩认知,并经常性将感恩独白挂在嘴边,如“我很感恩父母的养育、教师的教诲”等等,但感恩不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而是实际行动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缺乏感恩行为,不仅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与父母聊天,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部分学生的感恩认知与感恩行为脱节。
2. 对感恩意义缺乏了解
部分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感恩水平,但他们对感恩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认为帮助父母完成一次家务活、赠送教师礼物就是表达自己对他人感恩之情的主要方式。感恩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并不是簡单的请客吃饭、回赠礼物就可以回报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与关怀,而且,感恩行为的不当易导致感恩的庸俗化,因此,高等学校感恩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感恩意义教育,提高对学生感恩行为的要求,使他们在真正掌握感恩意义的基础上实施感恩行为。
二、新媒体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的影响
(一)特征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取得了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工具相较于其他工具而言在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深受人们喜爱。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自然成为了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所谓新媒体,指的是依托相关技术与终端进行信息服务提供的媒介,如数学技术、电脑终端、手机终端等,旨在强调用户和传播者的交流互动,针对这一特征,新媒体有数字化媒体之称,是促进点对点数据传播实现的有效工具。从现实角度来说,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就新媒体特征进行分析:
第一,呈现方式不再局限于固有模式,新媒体环境下社会问题的宣传,可以多渠道传播,如网络新闻、微博等,也就是说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传播,可见其传播功能之强大;第二,呈现内容日益丰富多样,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存在立体性、丰富性等特征,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媒体存在的不足,对文化知识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打破了文化交流的限制,也就是说人们不再受年龄、区域的限制,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进行文化交流或者协作,促进文化立体形式的实现;第三,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多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如电脑、手机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信息获取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传播信息、分享信息,进行互动交流;第四,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资源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推动了教育教育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感恩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高等学校感恩教育工作者可以多途径培养大学生感恩水平,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网络存在不可控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在为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首先就积极影响来说,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有了新的平台,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师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交流与情感沟通。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通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或与他人联系,比如手机、电脑等,其中手机因其便携性备受大学生喜爱,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拥有手机,并对微信、人人等电子社交软件具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逐渐成为电子社交软件使用的主力军。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高等学校可以创建新的教育平台,在传授学生感恩知识的同时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感恩水平。
另外,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感恩教育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需求,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网络存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丰富的资源为大学生感恩教育融入了新鲜元素,运用教材知识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内容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感恩理论、意义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提升感恩水平。
其次就消极影响来说,新媒体在感恩教育中的应用拓展了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与师生互动方式产生了冲击。新媒体存在交互性、广泛性等特征,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成为了朋友,互相之间保持着平等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而传统的感恩教育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存在重感恩行为要求讲授轻学生个性思想的现象,既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又阻碍师生交流,更别提学生感恩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冲击;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相对单一,部分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愿与教师交流,即使交流也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盲目的迎合教师,从而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对学生感恩水平替身也起到阻碍作用,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下师生交流方式产生的冲击。
三、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水平
(一)实施网上网下互促互补的教学模式
目前,新媒体深受大学生喜爱,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感恩教育、提升大学生感恩水平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一,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主动接受新媒体,并利用其获取信息;第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有了新的路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摒弃传统形式,举例来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往往伴随着姿势、动作、表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内心想法,马克思也曾强调现实交往、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不容忽视。现实中,大部分大学生都喜欢用电话、短信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而大多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常回家看看,与他们聊聊天,所以高等学校感恩教育工作者应在了解这一差异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特征制定新的教学模式,促进网上网下互促互补的实现,也就是说既要保留传统教学的精髓,又要积极应用新媒体,采取二者相结合的相适进行教学,从而在增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学习理念与方法,促进感恩水平的提高。
(二)发挥新媒体资源對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
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来看,要想提升大学生感恩水平,首先要培养其感恩意识,所谓感恩意识,指的是大学生对自身所得恩惠的意识,产生于认知系统,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能够对他人给予自身的恩惠产生认知,或认为他人授予的帮助与自身感恩标准相符合,将会怀有感恩之情,反之亦反。
因此,高等学校感恩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重视,主动利用新媒体资源培养学生感恩观与感恩意识,具体来说:第一,激发大学生对现有生活的热爱,形成积极解释风格,所谓积极解释风格指的是能够勇敢面对困难与失败,不抱怨社会与世界,对现有生活感到满足,并怀有感恩之心,积极解释风格是提升大学生感恩水平的基础,所以感恩教育工作者应利用新媒体培养大学生积极解释风格,激发他们对现有生活的热爱,提升感恩水平;第二,培养大学生内在感恩动机,促进回报意识的形成,内在动机对积极人格的塑造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来说,内在感恩动机是提升感恩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感恩教育工作者应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感恩活动,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使他们感受到感恩行为的自主性,进而在具体参与过程中产生内在动机;引导学生学会感谢他人与回报他人,在口头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付诸实际行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为感恩水平的提升铺垫基础。
(三)提高对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视
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对新媒体具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是应用新媒体的主力军,所以合格的感恩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不断提高对新媒体的认知,而且要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新媒体应用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感恩水平的提升。因此,高等学校应提高对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视,定期安排现有教育工作者参与学习和培训,一来丰富知识与技能,为大学生感恩教育融入新的元素;二來提高对新媒体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路径;三来掌握新媒体特征,主动利用新媒体查找所需信息,培养学生信息辨别能力。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引进新的人才,不断壮大师资队伍,为大学生感恩水平的提升提供师资保障。
(四)以家庭、学校、社会、新媒体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感恩体系
大学生感恩水平的提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具有长期性与系统性,而且大学生感恩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新媒体、教材内容、电视节目等,所以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需要以家庭、学校、社会、新媒体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感恩体系,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发挥家庭对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父母是子女的启蒙教师,理应做好表率作用,善于从生活中的细节培养他们感恩意识与感恩水平,使他们成为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好孩子;其次,提高对校园感恩文化构建的重视,校园文化象征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感恩水平提升起着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感恩教育工作者要摒弃自身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身份,扮演引导者、帮助者等多种角色,利用自身言行举止感化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再次,加强与学校合作单位的交流,将感恩教育渗透到社会中,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置身于和谐的全社会感恩环境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感恩水平;最后,发挥新媒体媒介优势,为家庭、社会、学校提供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不断激发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感恩水平的优秀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感恩教育,提升大学生感恩水平,有利于推动学生专业发展及学校稳定发展。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新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教学领域,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自然也紧随潮流,将新媒体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在取得理想成效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些挑战,所以高等学校感恩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感恩水平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钟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2]薛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5(23).
[3]陈琳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7).
[4]邓俊华.新媒体环境下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研究[J].新闻战线, 2015(05).
[5]张晓洪,孙渝莉.大学生感恩的心理机制及干预途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
[6]王姗,陈旭华,罗锦超.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22-24.
[7]刘阳.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16(23):1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