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
2018-09-10徐志锋熊彬罗润林张智吕玉增程勃王洪华
徐志锋 熊彬 罗润林 张智 吕玉增 程勃 王洪华
摘 要:为了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对勘查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的改革。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为主线,对课程体系、实验实习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课程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改革,以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人才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8-0093-03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market demand, the reformation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prospect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s carried out. Taking the formulation and revis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as the main line, the curriculum system,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reformed based on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words: prospecting techniques and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reform
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球物理方向)是该学校的老专业, 从1978年首次招生已有近30 多年的历史,已从过去培养单一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探人才发展到目前以培养有色金属固体矿产勘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工程检测等应用方向的地球物理勘探人才为主的办学方向,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特别是为适应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发展整体目标:基于解决广西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中的问题为基础,建设在矿产资源以及水资源勘查,城市基础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适应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并能对广西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起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集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服务为一体的省(区)级重点学科基地。
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于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围绕国家特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建设点,重点结合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验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形成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提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一套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办学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的总的纲领[1],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心环节, 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基础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的指导纲领,它直接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桂林理工大学在构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社会发展和服务广西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结合自身办学条件以及所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来制定培养方案,突出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以培养固体矿产勘查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上,充分体现“重基础、宽口径、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原则,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学风的系统培养,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专业生产实践的野外训练,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较强的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确保本专业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并根据社会需要积极拓展本专业相关应用领域人才的培养,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勘查技术人才。
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步入结构性调整期,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产业结构由工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的增长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国家經济结构的调整造成产能过剩也影响到地质行业,造成地质行业项目数减少,经济效益下降,导致地质类单位纷纷调低毕业生薪资,并大规模削减毕业生招聘计划[2];同时由于地勘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原有的地勘工作体制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同时地勘行业又缺乏稳定支撑产业,地勘队伍过剩迹象开始显现[3],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勘查技术与工程毕业生在地勘行业就业困难。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催生很多新生的就业领域,如地质环境监测、城市地下环境调查等,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且这些需要往往不具有稳定的持续性,学校针对当就业市场的这种情况,每年在确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招生前,组织相关老师到就业市场进行调研并与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座谈,了解当前就业市场需求及未来的走向,并评估未来几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市场容量以及所需求的专业人才类型,形成指导性的意见。然后根据此意见确定当年的招生规模,并召开本年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等内容的修改与实施的讨论会,并根据实际的调研情况对勘查技术专业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进行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调整时,积极吸引相关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参与,充分考虑人才需要方的建议,并将该措施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坚持下去。
二、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人才培养,人才的培养需要利用具体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也就是说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课程体系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4]。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要素,专业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将来对预期职业的实际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校学习时能够接触到与未来职业、所从事行业相关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紧紧围绕“基础性、实践性、能力性、创新性”目标[5],妥善处理社会人才需求多样性、多变性和教学内容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结合专业技术基础知识需要和工程实践的实际需求,将课程分为两大类,一大类为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以及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该类课程知识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同时需要以后续专业课学习为基础,充分考虑基础类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深度,并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充分考虑每个知识点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相关性,对知识点进行分级,等级高的知识点要求教师重点讲授,务必使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等级低的知识点主要是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要求学生了解,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情。另外一大类课程为应用型的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检测、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制图学等,在建设此类课程体系时,必须充分结合当前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实践的实际需要,主要考虑该类课程体系的多变性,目前主要以研究型课程或专题型课程的形式呈现,如目前已开设了电磁法专题、重磁勘探专题、地震勘探专题、遥感勘探专题等,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当前工程实践前沿的情况,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内容的选择,以突出内容的新颖性,因此此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三、实验、实践教学
实验、实践教学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学的特点,实验、实验教学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验、实践教学,以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验证理论知识和验证实验技术的基本实验,实验教学主要采用层次型实验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该类型实验主要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利用能力,主要注重实验项目的设计性、研究性和综合性,着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动手操作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现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紧密结合;二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生产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第一次综合应用实践,对学生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生产实习教学的时间,将生产实习时间从5周增加到9周了,同时,新开辟了临桂马面、灌阳等校外生产实习教学基地,让学生在野外环境中通过实践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利用解决实际问题一次检验,也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次提升,毕业实习环节主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让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参加实际的工作,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扩大学生视野;为满足毕业实习教学的需要,先后同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进行合作,建立长期的毕业实习教学实习基地。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对已有的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根据当前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过去主要采用‘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偏重讲授的教学,由于讲授式教学法固有的缺陷[6],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探索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倡导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本,老师为引导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热情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另外为了深化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理解,增设课堂讨论环节,以相关知识点为支点,让学生展开自由的讨论,形成活泼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课堂,研究型教学主要是将专业科研的前沿问题的研究引入到本科教学活动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问题,并从这些前沿问题中选择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课堂外继续研究,以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利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教学方法效果评价在整个教学方法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效果评价能帮助授课教师发现所用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同时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估,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手段,是保证和提高学校教学方法改革成功的的关键所在,教学方法效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找出教学方法中影响教学效果的部分并进行改正,以满足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效果评价具有两个重要的环节: 一是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二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着重于对教师的课堂知识总体结构的把握程度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的选择的评估,主要采用同行随堂听课方式进行,要求评价教师对相关的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优劣进行评价,形成书面意见,反馈给被评价教师,并要求其结合评价意见进行整改;学生学习效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达成,因此对学习效果评价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学习效果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每个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在以多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也必须多元化,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中间过程性评价和结果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与课外研究报告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综合利用所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7]。
五、结束语
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生就业情况是检验本科教学效果的一个基本标准,也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具体体现,更是就业市场对我校人才培养的一种肯定,但是,在新时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说明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人才培养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根据当前就业市场的情况,并基于“基础性、实践性、能力性、创新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着手,对课程体系、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把启发式、参与式、课堂讨论式、课外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建立了多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教学方法。目前,我校的人才培养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就业能力持续增强。总之、我校勘查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市场导向为目标的,着力培养“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俐红,朱鲁,宋翠玉,等.关于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术论坛,2012(27):224.
[2]于海亮,徐静波.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工作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5(4):66-68.
[3]付英,黄贤营,傅连珍,等.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与走向[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11):11-15.
[4]催穎.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5]吕玉增,韦柳耶,李长伟.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2012(1):115-117.
[6]姚利民,段文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3.
[7]李长伟,张智,熊彬,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