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理论综述①

2018-09-10周祥周红

中国商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展问题

周祥 周红

摘 要:自2009年伊始,为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在多个地方建立起了自主创新示范区,时至今日数量已经达到了17个,发展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在国家大力推动自创区建设之际,作为区域创新重要载体的科技服务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本文主要依托现有的文献理论,对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作了简单回顾,重点分析总结了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服务业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概括了当前一些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期能为后来的深入研究提供切入点。

关键词:自主创新示范区 科技服务业 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b)-160-02

1 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轨迹

从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的建立,到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在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基础上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近10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7个,分布地域也非常广泛,无论是从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到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回顾自创区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具体分为以下的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09年~2014年的试点探索阶段。该阶段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同意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和深圳等全国重点城市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在这些产业基础牢固,科学技术发达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建立自创区,进一步研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战略,改革和探索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和健全产业发展规划,为后设的自创区发展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在这以后,国务院又相继批复同意在苏南、长株潭和天津等地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此同时中央在这期间又出台了两部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或者规划,都提及了加大对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支持力度,中央总领全局,在具体细节建设方面,让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文件也要求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深入挖掘创新内在动力,破除发展的技术和制度等因素的禁锢。

第二阶段是2014年~2015年的规模涌现阶段。该阶段,国家发布了《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明确提出在一些省份系统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充分贯彻此文件精神,国务院在这期间接连批复了成都、杭州、西安和珠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立。在这些区域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从地区产业优势,发挥区域特点优势的角度考量,也是为了迎合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建设需求。经历了以上这两个发展阶段,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数量规模上得到了不断的壮大。

第三阶段是现如今的协同发展阶段。该阶段正处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发展时期,自创区的建设要求更多地是体现在发展的“质”上。这一阶段,除了要继续建设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等地的前沿优势创新产业示范地,更要发挥其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辐射作用,推动省级区域、城市群间的产业联动,资源共享,整体发展,整体前进,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共同提升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质量与水平。

2 自主创新示范区与科技服务业的作用关系研究

2.1 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2.1.1 提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优生“土壤”

学者赵弘(2013)以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认为自创区在这四方面对科技服务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保驾护航”的功能。简言之,即人才、财税政策、统一标准和便利的国际接触。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卓越的人才历来都是影响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而拥有数所国内顶尖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中关村无疑为发展科技服务业提供了优秀的先决条件,依托于此的国际间密切的交往学习,对于科技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迈向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都有莫大裨益;同样因地制宜的创新管理方式和中央、地方两级的支持政策也一定程度上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2.1.2 形成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优势

徐顽强(2016)等学者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作用效果非常显著的四个要素,即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融资体系和市场需求,而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前三个核心影响要素都给予了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和必要的支持。科技服务业置身于这样的内外部环境中,集聚速度越发的变快,集聚效果也越发的显著。

王双(2017)认为全国各个以不同形式组成的创新示范区,在政府引导以及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创新要素,客观上形成了创新要素聚集的“洼地”,正是通过这种洼地效应,对科技服务业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让科技服务业“深陷”其中。科技服务业在此作用下,一切静态的创新因素得以充分涌动起来,产业融合不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产学研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而不失效益。校企间、同行间、不同行业间通过一系列的资源共享和科研技术攻关,解决了发展过程中阻碍进步的诸多问题,众多濒临破产的科技企业得以重新焕发生机,产业集聚优势愈发明显,由此也带动区域科技服务业整体竞争影响力的巨大提升,无形中就建立起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高地”。

2.1.3 促进区域特色科技产业的发展

山东省政府依托现有的高新产业园区,规划建立了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且制定了整体发展方案。方案基于山东省地理特点与经济发展条件,提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海洋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优先选项,突出海洋经济的特点,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優化。山东半岛建设该种模式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突破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建立起自己的独特产业“名片”,从而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优势。

除了上述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产业链,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其对于自创区扶持的政策,如对身处自创区企业上市条件的放宽和股权托管中心开设科技创新板块等主要内容也都体现了金融特色。诸如此类的特色科技产业,如西安的航空科技研发集团、武汉的光谷中心,都是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经验发展的同时,依据自身发展特点与基础条件,建立起的拥有自身品牌效应的科技服务产业,它们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烙印,成为自创区发展的一面“旗帜”。

2.2 科技服务业对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促进作用

2.2.1 提升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学者熊曦、魏晓(2016)认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是检验其示范性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顯示其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具体到产业结构层次,作为高端产业代表的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水平,创新能力是评价该区域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层级的重要影响因素。

科技服务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其经济增长贡献率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彰显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表现相当抢眼。学者卢江(2013)调查统计研究发现,该自创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培育集聚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型企业,迅速建立起了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科技服务行业。同时近2000家的外资企业研究团队入驻,近万名创新型留学人才和外籍专家学者的归国创业或来华工作,使得园区国际化水平以及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

2.2.2 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转型升级

学者林玮(2013)认为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提高以高新区为基础建立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学研合作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度以及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从而让科技服务业成为推动整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加速器”。

学者赵春妮(2017)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物理技术和社会技术共同演化的视角,对破解当前天津自创区“化工围城”困境以及产业升级方面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方案中特别强调了通过加大对新兴科技产业的重点扶持,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引导,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另外,在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产业未来发展优先考虑方向,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推动智慧型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立。

3 当前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基于当前全国17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总结自创区科技服务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两方面问题。

3.1 区域内外部发展不平衡

赵建吉、王艳华(2017)等学者将中部的郑洛新国家自创区与武汉东湖自创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代表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各项数据指标,如高科技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以及产业规模等进行比较,发现郑洛新自创区都远远落后于武汉东湖自创区。除了外部比较,以郑洛新自创区内部为分析进行了研究对比,同样发现郑州高新区在科技服务业产值方面是洛阳和新乡高新区的4~5倍,其他指标郑州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区域内部呈现出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学者们的调查研究发现,这样类似现象在全国17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别是在位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是存在的,值得引起注意。

3.2 发展水平不高

造成自创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创新型人才的不足以及缺乏灵活可操作性的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制约自创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瓶颈,尽管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为自创区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扶持,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基础研究落后,创新过程漫长等原因,我国科技服务业创新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其二,创新意识欠缺,自创区建立初期缺乏长期规划或者规划方案缺乏自身特色,发展过程中,忽略自身发展基础和条件,存在过度模仿其他自创区的行为,区域之间同质化竞争明显。以此方式建立的自创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将被淘汰。其三,主要表现在关于对自创区科技服务业未来发展,创新发展的理论探索方面,缺乏必要的深入的实证研究,过多的空洞表达,大量无实质性内容的解决之策对于提升自创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就显得十分捉襟见肘。

4 结语

尽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体制性,基础性的“顽疾”有待克服,同时伴随着整个国家进入改革“深水区”的这一深刻现实,未来自创区科技服务业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王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演进轨迹与展望[J].改革,2017(05).

[2] 白义霞.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发展模式与战略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6(02).

[3] 林玮.科技服务业发展与高新区转型升级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3(11).

①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名称“天津市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以天津市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TJGL17-027)。

作者简介:周祥(1992-),男,江苏泰州人,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硕士;周红(1969-),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教授。

猜你喜欢

发展问题
方言文化类APP平台的发展问题和推广策略
企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问题分析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对灵璧县近期发展的研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浅议绿色会计
我国农业物流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
网络主播热度化下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