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件隋代铜虎符的考释
2018-09-05韩诣深
韩诣深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北周时期,隋炀帝时期建立了中央十二卫统鹰扬府,左右备身府统雄武府较为整齐的组织结构。而据《隋书・高祖纪下》:“开皇十七年冬十月丁未,颁铜兽符于骠骑府、车骑府。”说明隋代鹰扬府均颁发铜虎符为信,将军领授府兵亦须持虎符为凭方可用事[1]。而唐朝因避李渊之父李虎讳而改虎符为鱼符,后又用龟符。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4件隋代虎符上均有铭文,其中有2件被定为一级文物。这几件虎符为隋代府兵制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填补了部分史料的空白。这里将几件虎符作以初步的考释,以供相关研究者讨论。
一、甘泉府铜虎符
甘泉府铜虎符,高4.7、长6.9厘米,重47克。1979年长庆油田任庆珍交。虎符正面阴刻小篆“甘泉府”(图一、二),背面阴刻楷书“右武卫”和“甘泉四”两行各三字(图五),背脊合缝处刻小篆“右武卫铜虎符之四”八字之半侧,可与右符上另刻半侧合符方得全文。所刻铭文清晰,字口深峻。胸部饰“十”字形凸榫,于另半凹榫可做扣合验证,耳下穿有细圆孔,便于系带。
甘泉府,史料记载较明确而丰富。由苏颋《唐章怀太子良悌张氏碑》:“隋上仪同、甘泉府别将严之曾孙。”可知,甘泉府在隋时已置。而罗振玉据《唐彭城刘府君夫人志》云“祖游击将军、京兆府甘泉府折冲悌”等史料认为唐朝亦续置甘泉府,并属于京兆府。此府疑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汉甘泉宫遗址处[2]。
据《史记・孝文帝本纪第十》裴骃注:“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可知,此虎符背面“甘泉四”及其他3件虎符兵府名之后的数字皆为此类。
隋炀帝在大业年间对府兵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将掌控军府的卫府数量增加,并且对许多卫府的名称作了改动。但是,此符中所体现的左右武卫则未经大规模改动,职能是领外军宿卫[3]。但是,在现有研究中,鲜有学者发现隋甘泉府的所属军卫的信息;在唐代甘泉府得以续置,据唐《施宝墓志》的资料,甘泉府在唐代属左领军卫[4]。这枚甘泉府铜虎符为甘泉府的所属军卫问题提供了新证据。
图一 甘泉府铜虎符正面
图二 甘泉府铜虎符背面
图三 常乐府铜虎符正面
图四 常乐府铜虎符背面
图五 甘泉府铜虎符正背面文字拓片
图六 常乐府铜虎符正背面拓片
二、常乐府铜虎符
常乐府铜虎符,高4.3、长6.6厘米,重46克。1964年陕西省供销社废品站拣选。虎符正面为阴刻小篆“常乐府”(图三、四),背面阴刻楷书“右御卫”和“常乐五”两行各三字(图六),背脊合缝处刻小篆“右御卫铜虎符之五”八字之半侧,与左符上另刻半侧合符方得全文。所刻铭文清晰,字口深峻。胸部饰“十”字形凸榫,于另半凹榫,可做扣合验证,耳下穿有细圆孔,便于系带。
常乐府,在现有对隋代兵府的统计资料中难觅踪迹,但在唐代的资料中却有记载。唐《执失奉节墓志》题署:“大唐右领军卫常乐府果毅执失府君”,墓志文中亦有“又转授常乐府左果毅都尉”。有学者认为,“常乐府”即为《新唐书・地理志》所载易州长乐府[5]。
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证据表明长乐府是唐续置隋的兵府设置。据《执失奉节墓志》,常乐府在唐代所属军卫是右领军卫;唐《高如泉墓志》仅提到长乐府之名而未言其所属军卫。而这枚虎符铭文显示了隋代常乐府所属军卫为右御卫,左右御卫乃隋炀帝大业三年置十二卫时加置的军卫[6]。由此可见,常乐府在隋代就已经设置,属于右御卫;唐常乐府应当也是承隋之制,所属军卫发生了变化。而唐代“长乐府”是否即“常乐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连云府铜虎符
连云府铜虎符,高4.6、长6.9厘米,重41克。1979年长庆油田任庆珍交。虎符正面阴刻小篆“连云府”(图七、八),背面阴刻楷书“左屯卫”和“连云五”(图一一)两行各三字,背脊合缝处刻小篆“左屯卫铜虎符之五”八字之半侧,可与右符上另刻半侧合符方得全文,所刻铭文清晰,字口深峻,胸部饰“十”字形凸榫,于另半凹榫可做扣合验证,耳下穿有细圆孔,便于系带。
图七 连云府铜虎符正面
图八 连云府铜虎符背面
图九 平等府铜虎符正面
图一〇 平等府铜虎符背面
连云府,在隋代和唐代的资料中均难觅踪迹,应当是目前史料中未载的兵府。
左右屯卫是隋炀帝改革府兵制时由左右领军府改动而来,应当仍然保留着文帝时期左右领军府的宿卫职责[7]。这枚兵符体现了连云府在当时应当属于左屯卫。
图一一 连云府铜虎符正背面拓片
图一二 平等府铜虎符正背面拓片
四、平等府铜虎符
平等府铜虎符,高4.7、长7.2厘米,重44克。1979年长庆油田任庆珍送交,虎符正面均为阴刻小篆“平等府”(图九、一〇),背面阴刻楷书“右武卫”和“平等五”(图一二)两行各三字,背脊合缝处刻小篆“右武卫铜虎符之五”八字之半侧,可与右符上另刻半侧合符方得全文。所刻铭文清晰,字口深峻,胸部饰“十”字形凸榫,于另半凹榫可做扣合验证,耳下穿有细圆孔,便于系带。
平等府在现有史料中亦无载。
五、结语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这四件铜虎符,对隋代府兵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甘泉府铜虎符揭示了甘泉府所属军卫在隋唐间的变迁,为研究隋代甘泉府的情况和隋唐军卫的演变提供了资料;常乐府铜虎符则显示了唐代常乐府可能也是由隋代续置,且所属军卫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引发我们对“长乐府”及“常乐府”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而连云府、平等府铜虎符则是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新的隋代兵府存在的可能性和证据。我们希望这四枚虎符,可以使得我们对隋唐府兵制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1]张小永.隋代鹰扬府新考订[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2]张沛.隋兵府考[J].文博,2003(6):37-43.
[3]朱俊.隋代卫府官考论[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4-15
[4]张沛.唐折冲府汇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8):36.
[5]]同[4]:207.
[6]熊伟.隋代府兵军府机构设置与沿革释证[J].阴山学刊,2015(2):70-111.
[7]同[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