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县佛岩脑造像调查与初步分析*
2018-09-05石建刚高秀军
石建刚 高秀军
(1.陕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佛岩脑(俗称佛爷脑)造像位于河北省涉县东北26.4公里的木井乡木井村,通村公路北侧的青塔水库干渠(南洛河上游)北岸,距公路约15米(图一)。造像凿于一块突出的青石岩上,地势较低,高出河床仅2米左右(图二)。造像所在的青石岩坐北朝南,现有8龛37尊造像11则题记。造像内容以佛教为主,另有一龛土地神造像(图三)。目前所存造像均为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雕凿,每龛皆有完整的开龛题记,造像年代、题材等内容较明确,对研究这一时期的造像及其编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佛岩脑造像于1993年7月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列有一个300余字的词条,对每龛内容依次做了编号和简单的介绍[1]。2014年3月我们对该造像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一、造像龛与题记
1号龛
尖拱龛,面西,高123、宽225、深50厘米(图四)。一佛二供养人二菩萨二天王共七尊像,佛通高100、底座高35厘米,二供养人通高76、莲座高14厘米,二菩萨高69,二天王高68厘米(图五)。主尊,头毁,桃形头光,两圈联珠纹间刻莲瓣,头两侧有残留的缯带;圆形身光,着菩萨装,戴璎珞,胸前有虎牌;跏趺坐,左手作禅定印,右手残,手肘上举;仰莲须弥座,腰部刻出三个小狮子头。主尊须弥座下生出两朵莲花,承托男女供养人。左侧男性供养人,头部残,颌下存冠帽的系带,着宽袖长袍,双手举于胸前,双手中空,似原持有笏板或他物。右侧女性供养人,头毁,着宽袖长袍,双手于胸前托供养物,似为食物。左侧菩萨头、身皆毁,仅剩肩部和莲座。右侧菩萨,有桃形头光和舟形身光,头戴花鬘冠,缯带飘扬;脸形饱满圆润,五官较小且紧凑;颈饰三道纹,项间璎珞花饰于腹部结扣下垂至膝部;着披肩,左手下垂,握飘带;右手上举莲蕾,跣足立于仰莲座上。左侧天王,束发,戴宝冠,面相方圆饱满,眉头紧锁,怒目圆睁,上身着软甲,颈系披肩,双手于腹前握降魔杵(杵残),下着长裤,足蹬靴,脚下各踩一只小鬼。右侧天王,头戴翻沿软盔,竖目锁眉,怒目圆睁,上身着软甲,颈系披肩,飘带绕臂下垂并在臂下打结,双手于腹前握降魔杵(杵残),下着长裤,足蹬靴,脚下各踩一只小鬼。
图一 佛岩脑摩崖造像位置示意图
图二 佛岩脑造像龛外景
图三 造像龛俯视示意图
题记1(位于1号龛上方):
大宋国嘉祐二年岁次丁/□(酉)八月五日,木井村邑众,廿/……/□□□萨一□(堂)七士,永为供/……咸/……同(?)此州/……张□□□/□□王用……/王□、王□、王(?)□、王□/路……/张(?)□、王信、□问、□□/……高(?)□□/□(法)界众生同钦此福,/皇帝万岁,重臣/千秋。……/……
2号龛
尖拱龛,面南,高96、宽132、深40厘米。一佛二菩萨二菩萨共五尊像,佛通高84、底座高38、内侧二菩萨高44、外侧二菩萨高56厘米(图六)。主尊,桃形头光,圆形身光,高肉髻,水波纹,有髻珠;面相方圆,嘴巴较小,呈四瓣式,五官略显紧凑;内着僧祇支,胸束带打结,外着“半披式”佛衣;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说法印;跏趺坐,不露足,座上覆布,须弥座腰部刻出两个跪姿的托座力士。佛座下生出两朵莲花,承托二菩萨,二菩萨形象基本一致,均头戴化佛冠,面相方圆饱满,嘴巴较小,呈四瓣式,五官略显紧凑;左手下垂握衣襟,右手持一朵莲花,跣足立于莲台上;项间璎珞花饰于腹部结扣下垂至膝部;仅右侧菩萨的两条帛带分别于腹前环绕,过两臂而后下垂至莲座,略显差异(图七)。外侧,左侧菩萨,桃形身光,由内向外依次为联珠纹、莲瓣纹和火焰纹;身光内为联珠纹,外为火焰纹;头戴宝冠和观音巾,面相饱满圆润,内着僧祇支,外着宽袖大衣,手持念珠,跣足立于仰莲座上。右侧菩萨,头毁,桃形头光和舟形身光均由联珠纹与火焰纹组成,头后有缯带残痕,着披帛,两条帛带分别于腹前环绕过两臂而后下垂至莲座,裙带从腰间垂下,于膝部打结。
题记2(位于2号龛上方左部顶上)(图八):
图四 第1龛造像
图五 第1龛造像线描图
嘉祐二年岁次丁酉四月三日,庆赞已毕,周圆……时。/
维大宋国路州涉县龙山乡木井村宝云寺主僧任谦,见此殿无故朽□,□雨/漏风吹头,心目破常(?)□□。植(?)瓦于此,重修古佛堂一座,下并道舍,并是周圆。若/重修堂宇,当□富贵之因,补破圣容,必感端严之报。合则重修已毕,庆赞周圆,/则(?)□□利并。上祝皇帝万岁,中为释□,下为众灵,同增此福。维那头杨成,/副维那李兴,录事赵德,副录事路和,□邑人李□、龙化、□□、王庆、□秘、□陈、/□□、杨贵、□贵、杨玉、杨意、□□、□龙、宋进、宋元、宋守、王□、张□,□□□□/□众(?)高吉、梁□、马□、李□、宋吉、路□、赵□、仁信、李□、□□、□密、□昌、/□间、路□,□□□□ 福(?)颙全(?)村(?),谢金、赵则、郭义、□□、王□、王则、杨龙、□□、崔文、唐□、
曾仁、/郑□、□意、王宝、常□、王成、高□、胡清,今造于(?)□。女邑众□□氏、□氏、李氏、/杜氏、陈氏、李氏、郭氏、李氏、李氏、韩氏、马氏、徐氏、普展、邢贵、谢□。/
图六 第2龛造像线描图
题记3(位于2号龛上方中间)(图九):
大唐天宝八年(749年)七月二十二日,/广平郡涉县龙山乡木井村,/杨思隐妻马氏、女公主、男罗侠、/妻赵氏、孙子、二娘子,合家供养阿弥陀/佛一堂。□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万岁,郡主千秋,师僧父母,七代先/亡,法界众[生],同钦此福,合家永为供养。/
题记4(位于题记3尾部)(图九):
于嘉祐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并(?)修妆□,/弟子杨成(?)妻王氏、杨意妻□氏、/杨□妻杜氏三人。重□,□庄赵氏、王氏。/
阿弥陀佛一堂,永为供养。/
题记5(位于2号龛上方右部)(图一〇):
涉县龙山乡宝窦庄村邑众重修阿弥陀佛一龛,/皇帝万岁,皇后千秋,师僧父母、□见咸安/邑人张伦、张玉、郭琏、李□、刘政、□元、栗□、/郭质、胡意、刘能、窦□、张荣、张密、张演、张□、/张政、张志、宋选、王玉、任□、李显、张元、李翌、王用、李通/史元、郭声、王旻、张清、张吉、张昇、许化、郝清、李□、张信、/李信、李清、陆清、郝选、王□、刘说、李琮、王用、/王吉、贾吉、王恕、□义、□清、□秘、□□/□顺□。/嘉祐二年岁次丁酉七月二十三日,庆赞已毕,周圆记耳。/
图七 第2龛中央三尊像
图八 第2至7龛造像及相关题记分布示意图
图九 题记3、题记4拓片
题记6(位于2号龛上方左部下侧):
嘉祐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木井村维那杨武合家/敬造观音菩萨一尊,/永为供养。/杨武妻王氏、男杨/间、新妇马氏、孙子/永留,上愿/皇帝万岁,郡主千秋,/宝云寺主僧兼/功德主任谦。/
3号龛
尖拱龛,面东南,高98、宽100、深26厘米。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通高65、底座25,二弟子高46,二菩萨高53厘米。佛,头毁,桃形火焰纹头光,圆形身光,倚坐;内着僧祇支,胸束带打结,外着钩钮式袈裟,包右肩,衣纹厚重;右手平伸抚膝,左手略残,上举施说法印;双足踩于从须弥座下生出的两朵莲花上,跣足。左右二弟子一老一少,左侧弟子头部残,双手做抱拳状;右侧弟子面相饱满圆润,嘴巴较小,五官略显紧凑,双手合十;均着“半披式”袈裟,包右肩,着履。二菩萨,皆头毁,圆形头光,留有缯带残痕,着披帛,一手下垂握帛带,一手持莲花,项间璎珞花饰于腹部结扣下垂至膝部(图一一)。
题记7(3号龛上方):
图一〇 题记5拓片
嘉祐二年岁次丁酉三月廿四日,木/井村……合家永康,/供养……妻王氏、孝/男李能、……新妇□氏、/孙子乐留、兄弟新妇/陈氏,上愿皇帝万岁,/郡主千秋,国泰民安。/宝云寺主僧兼功德主任谦。/
弥勒佛共(?)五士。/
4号龛
尖拱龛,面东南,高94、宽98、深20厘米。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像,佛通高70、底座高28、二弟子高49厘米,二菩萨通高52、底座高25厘米。主尊,头毁,内着僧祇支,胸束带打结;着“半披式”袈裟,包右肩;左手抚膝,右手残;跏趺坐,露足;束腰须弥座,座上覆布,座腰部雕刻二跪姿托座力士。二弟子形象与第3龛弟子基本一致,但该龛雕刻出莲瓣形头光。左侧菩萨,束发,缯带飘扬,面相饱满圆润;着披帛,帛带从腹前环绕,过两臂而下垂,裙带垂于座下;双手残,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座下雕刻卧姿大象。右侧菩萨头毁,装饰与左侧菩萨基本相同,半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座下雕刻卧狮(图一二)。
题记8(位于4号龛左侧,刻于题记9之后):
大宋嘉祐二年岁次丁酉二月二十三日,木井村/邑众造释迦五士,永为供养。维那□(头)/杨海妻王氏、邑人杨□母亲郭(?)氏、/邑人杨□妻□氏、邑人崔元妻闫氏、光明崔□、/邑人路□妻……/……/
图一一 第3龛造像
《敏记》碑一方(位于第4龛下方):
字迹完全模糊,无法释读。5号龛
渔人说:“我是卿县人,卿县遭梨友屠杀是在夏天。卿县河多,湖多,我在芦苇中躲了五天。这五天,真不是人过的。胡人杀了人,把尸体朝河里一扔就了事了。胡人还逼渔翁替他们驾船,在河里射杀逃跑之人。河水渐渐红了,粘稠了,我受不了那血腥气,把能呕的东西都呕出来了,最后什么也呕不出来,就干呕。五天过去,岸上不再有胡人,我从芦苇丛中游出来,拨开一具具尸体,爬上一条船,一看,满河都是浮尸,连下篙的地方都没有……”
圆拱龛,面东南,高129、宽290、深50厘米。三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九尊像,中央佛通高90、底座32厘米,左侧倚坐佛通高80、底座25厘米,右侧佛通高80、底座25厘米,二弟子高67、二菩萨高72、二力士高73厘米。二力士头部完整,左侧弟子头部略残,其余造像头部皆毁。中央佛,桃形头光,圆形身光,内着僧祇支,胸束带打结,外着“半披式”佛衣,包右肩,袈裟右领襟敷搭于左肩,下着裙,结跏趺坐于仰莲上,双手结智拳印。左侧倚坐佛,形象与第3龛主尊完全一致。右侧佛,造像与中央佛基本相同,仅手印有异,右手抚膝,左手半握置膝上,佛座低于中央佛座。三佛体形健硕,衣着厚重。三世佛左右分别为一老一少二弟子,与第3、4龛主尊两侧二弟子形象一致,仅左侧弟子手部残,其手印似不同于3、4龛主尊左侧弟子。二菩萨,双手合十,跣足立于莲台上,装束与第2龛内侧二菩萨基本一致。左侧力士,束高髻,头略仰,面部紧绷,略显凶煞;戴项圈,袒上身;右手上举,左手叉腰并握帛带,下着裙;裙带从腰间垂下,于膝部打结,赤脚站立。右侧力士形象与左侧基本一致,仅为左手上举,右手叉腰并持锏,略显不同(图一三、一四)。
题记9(位于5号龛下侧)(图一五):
图一二 第4龛造像
图一三 第5龛三世佛造像
大宋国嘉祐二年岁次丁酉八月九日,木井村邑/众等共造三世诸佛共九士,永为供/养。法界众生同钦此福。都维那三人,/张元、李怀、宋海等,李怀母亲闫光明路氏、/张元母亲王氏、闫光明邑人牛佺、王信、/张信、赵元、奋(?)政(?)、冯选、李遂、庞质、胡清、/杨辛、奋(?)证(?)、马清、郭荣、常清、王志、王质、王简、/龙清、任清、杨进、杨万、路安、庞秀、李材见、/谢览、郑用、雷坦、宋秀、宋清,/皇帝万岁,国泰民安。/宝云寺主僧兼功德主任谦。
图一四 第5龛造像线描图
6号龛
圆拱龛,面东南,高80、宽81、深31厘米。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佛通高62、底座19、二菩萨高56厘米。主尊,头毁,桃形头光,圆形身光,着“半披式”袈裟;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残,从残痕看右手置于胸前,掌心向下,与第2龛主尊手印一致,为说法印;跏趺坐,露足。左侧菩萨头戴观音巾,着宽袖大衣,手持念珠,面相略显臃肿。右侧菩萨,头毁,装束与第2龛佛左内侧菩萨一致,左手举于胸前,右手下垂握帛带(图一六)。
题记10(位于6号龛左侧)(图一七):
大宋国嘉祐二年九月十八日,龙泓村邑众等造无量寿□□□/佛一堂二士,永为供养,维那梁兴、李氏、焦氏、高氏、梁氏、王氏、郝氏、/秦氏、闫氏、刘氏、郝氏、韩氏、李氏、周氏、范氏、户氏、□氏、郝氏、张氏,/都维那形氏、男房清、房奇、慕能,副维那□氏、李氏、赵氏、□氏、何氏。/皇帝万岁,郭氏、刘氏、刘氏、□氏、李氏、刘氏、□氏、薛氏。/国泰民安。/史(?)维那/维那□/张□/
7号龛
8号龛
位于1至7号龛所在青石东南侧的另一石头上。圆拱龛,面东南,高109、宽112、深55厘米。主尊高83、二侍者高55厘米。主尊,头手皆毁,倚坐方台,着圆领长袍,腰间扎带。两侧侍立男女童子,左侧男童,头毁,双手于胸前持一方状物。右侧女童,头手皆毁(图一八)。
图一五 题记9拓片
题记11(位于8号龛右侧)(图一九):
大宋国嘉祐二年岁次丁酉十月二十四日,/木井村邑众等共造土地三士,翌□□□□在□。/都维那杨斌,维那杨懿、维那徐密、维那范告、杨 、/杨让、杨贵、王旻、王质、贾用、宋吉、王钦、龙化、/路展、程清、马信、王玉、李荣、路秀、李清、/路荣、胡清、庞质、杨玉、郭昇、贾翌、任化、温兴、杨 、/□宝、王清、高用、高吉、孙吉,/皇帝万岁,郡主千秋,/宝云寺主僧兼功德主仁信。/
图一六 第6龛造像
二、造像年代与题材
1.造像年代
经过对造像、题记等内容的综合考察,第1、3、4、5、6、8龛造像内容分别对应第1、7、8、9、10、11号题记,开凿年代明确,无须赘述。
2号龛的情况则比较复杂,我们认为该龛造像应是分两部分完成的,一部分是中央的一佛二菩萨三尊像,另一部分是外侧二菩萨。理由如下:第一,从造像组合来讲,一般不会出现一佛二菩萨二菩萨这样的组合(密教图像中多有表现),有所重复;第二,从龛型来看,整龛并不统一,中央部位(中央一佛二菩萨所处位置)明显深于外侧部位(外侧二菩萨对应位置),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台面,应非一次开凿;第三,外侧二菩萨侧身幅度与内侧菩萨存在明显差异,与主尊未能相互关照而形成互动;第四,题记6位于外侧戴观音巾菩萨的正上方,从题记内容和造像内容看,二者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戴观音巾菩萨刻有单独的造像题记,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造像上的相互独立。
接下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两部分造像各自的开凿时间。戴观音巾菩萨与题记6的对应关系已明了,那么该菩萨的身份和开凿时间也就确定了下来,其身份是观音菩萨,开凿完成于嘉祐二年(1057年)五月二十四日,与之对应的另一身菩萨应是同时开凿的。中央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从造像与题记的对应关系来看,题记3位于2号龛的中央正上方,即中央三尊像的上方,存在对应关系,若如此,我们可以从题记中得知其身份是阿弥陀佛造像,开凿年代为唐天宝八载(749年)七月二十二日。在题记2中提到,此处原有古佛堂一所,到宋嘉祐二年已经破败不堪,说明此处在唐天宝八载建寺造像是极有可能的,加之题记内容完整、书写认真,所以我们认为题记3中的唐天宝八载造阿弥陀佛确实存在。但是,正如第一部分所描述的,就造像风格来看,此三尊像与另外各龛所见佛、菩萨的样式是极为一致的,应同样是嘉祐二年前后的作品。那么,题记3中提到的阿弥陀佛造像到底在哪里?2号龛中央的三尊像是否有题记留下?经与其他各龛对比,我们发现该龛中央深达40厘米,明显超过第3(5尊像,龛深20厘米)、4(5尊像,龛深26厘米)、6(3尊像,龛深31厘米)龛的深度,且三尊造像明显深入到了龛内,没有其他各龛造像那么突出,因此我们推测该三尊像经过了重修。而题记5中提到“重修阿弥陀佛一龛”,这就明确说明该龛造像经过了重修。另外,题记4提到的妆彩一事的时间是嘉祐二年五月二十四日,这比重修的时间七月二十三日要早,说明这是在重修之前对原来唐代造像的妆彩,这个时间和题记6中提到的造观音菩萨的时间一致。
图一七 题记10拓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号龛的造像情况是,首先在唐天宝八载开龛造阿弥陀佛三尊像,并镌刻题记3;宋嘉祐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前后,在原造像龛的两侧增补了二身菩萨造像,其中左侧戴观音巾菩萨镌刻有明确造像题记,即题记6;造像完成之后,并对原有的唐代造像进行了妆彩;而之后在该年七月二十三日前的一段时间又对原有的阿弥陀佛三尊像进行了重修,施主们对这次重修过程也特意镌刻题记(题记5),作了详细说明。至此,现存造像凿刻时间已明,皆为嘉祐二年(1057年)作品,时间顺序为第4龛二月二十三日、第3龛三月二十四日、第2龛外侧二菩萨五月二十四日、第2龛中央三尊像七月二十三日、第1龛八月五日、第5龛八月九日、第6龛九月十八日、第8龛十月二十四日。
2.造像题材
在前一部分考察清楚了造像与题记的对应关系之后,各龛的造像内容也基本明确,但仍有以下问题须进一步说明。
第一,第1龛的造像内容。题记1风化严重,仅能释读出“□□□萨(?)一□(堂)七士”,从造像的着装和头饰残痕看应是菩萨装,所以我们认为该铺主尊应是弥勒菩萨。该铺造像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主尊两侧的胁侍是二世俗装男女供养人,而非一般造像组合中的二弟子或二菩萨等佛教人物,且二供养人站在从主尊须弥座下生出的莲台上。这种以世俗供养人为胁侍的造像极为少见。此二供养人或正是该龛造像最大的施主夫妻,把自己的塑像雕刻在弥勒菩萨像两侧,或与弥勒信仰有关,目的或是期望时时侍奉弥勒,跟随弥勒菩萨升入兜率天宫,荣享弥勒净土。如《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
佛灭度后我诸弟子……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华上结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诸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佛前受菩提记。[2]
图一八 第8龛造像
在佛岩脑的六龛佛教造像中就有三龛涉及到弥勒(第1龛以弥勒菩萨为主尊,第3龛以弥勒佛为主尊,第5龛的三世佛造像中亦有弥勒佛造像),足见弥勒信仰在当时当地的盛行。
第二,第5龛的三佛造像,题记为“三世诸佛”,中央佛手结智拳印,左侧佛为倚坐像,据此笔者认为中央主尊为卢舍那佛,左侧为弥勒佛,右侧为阿弥陀佛,共同组成三世佛,象征十方三世。这种组合较早见于河南安阳北齐小南海石窟中洞、隋代的大住圣窟、甘肃安西榆林窟吐蕃时期的第25窟等石窟图像中。《华严经》以十方三世来形容卢舍那法身的境界,弥陀净土和弥勒净土的十方三世含义,为卢舍那法身提供了最佳的诠释。卢舍那与十方三世净土的结合,一方面使净土思想随卢舍那法身而扩大,另一方面也使卢舍那法身的境界在十方三世佛土中得到践行。
第三,第8号龛的土地神造像内容颇为重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铺具有明确纪年的石雕土地像。更为有意思的是,这铺造像是在宝云寺主僧仁信的主持下,雕刻于佛教寺院。根据题记2的记述,这里有古寺一所,所以这铺土地神应是作为寺院守护神的身份出现的。宋代土地信仰十分盛行,在《夷坚志》《古今事文类聚》《太平广记》《宋史》《睽车志》《宋高僧传》《稽神录》《绀珠集》《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安阳集》《栾城集》《华亭百咏》《异苑》《梦梁录》《重校正地理新书》以及大量出土的宋代买地契券[3]等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多有提及,在官衙、学府、乡村、住宅均有供奉土地神,几乎是无处不有[4]。特别是《夷坚志》《太平广记》等文献中关于寺院中供奉土地神的记载[5],与此处的土地造像内容形成了互证。这一铺土地造像的公布,为土地信仰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资料。
图一九 题记11拓片
综上所述,各龛造像题材依次为,1号龛主尊为弥勒菩萨造像;2号龛中央主尊为阿弥陀佛造像,2号龛左侧外部菩萨为观音菩萨;3号龛主尊为倚坐弥勒佛;4号龛为释迦佛与骑狮文殊、乘象普贤的造像组合;5号龛为卢舍那佛与弥勒佛、阿弥陀佛组成的三世佛;6号龛造像为无量寿佛;8号龛为土地造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据附近村民讲述,建国前后,在佛岩脑造像龛所在青石的上面还存有一座破旧古寺庙和一座古塔,可见该寺院流传之久。据我们调查,在木井村现尚存一座名为“宝云寺”的佛教寺院遗址,该寺院出土有大量佛教文物,现已出土的包括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和武平四年刻经碑、宋代佛座、明代重修碑等文物[6],该寺院极有可能就是佛岩脑造像题记中提到的宝云寺,宝云寺的始建年代或可追溯到北齐时期[7]。在涉县境内存在一条东接邺城、北达晋阳、南通安阳古交通线,涉县境内目前所发现的古代文物遗址绝大多数分布于该交通线附近,其中包括有多处重要的佛教寺院和造像遗址。连接邺城的东段附近,目前发现有宝云寺(北齐)、艾叶峧石窟(北齐)、仙堂院石窟(隋、五代)、昭福寺(唐)、佛岩脑摩崖造像(唐、宋)、石泊村摩崖造像(五代)等早期佛教遗址;在通往晋阳的北段,则有娲皇宫北齐石窟和摩崖刻经(北齐)、王堡村摩崖造像(隋唐)、赤岸村摩崖造像(唐)等佛教造像和刻经;通往安阳的南段沿线,有熊耳寺(北齐,附近发现一方北齐天保五年造像碑)、清泉寺(北朝)、林旺石窟(隋)等早期佛教遗址。这些佛教遗址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佛教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应当引起学界足够重视。
[1]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下)[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803.
[2]沮渠京声译.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M].大正藏(第1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420.
[3]参见郭莉.宋代买地券仪式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40,附表2.1.
[4]a.相关研究可参见徐长菊.“土地神”人格化之演变[J].青海社会科学,1989(1).b.王永谦.中国的土地神信仰[C]//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民俗学会编.中国民间文化——民间俗神信仰.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c.贾二强.神界鬼域——唐宋民间信仰透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d.唐宋民间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e.范立舟.宋元以民间信仰为中心的文化风尚及其思想史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3(5).f.郝铁川.灶王爷、土地爷、城隍爷——中国民间神信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g.殷伟,殷斐然.中国民间俗神[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h.杨海军,王向辉.民间土地神信仰的现象分析[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i.杜正乾.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5.j.周晓薇.古代笔记小说中的民间土地神及其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k.吴秋林.中国土地信仰的文化人类学研究[J].宗教学研究,2013(3).
[5]参见杜正乾.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5:164-166.
[6]武平二年刻经碑,碑阳隶书《观音菩萨普门品》,碑阴记“木井寺”创建七级浮图等事,该寺院或原称“木井寺”,后改名“宝云寺”,亦有可能该寺院原本就称为“宝云寺”,但因位于木井村,所以被称为“木井寺”。武平四年刻经碑,碑阳刻《佛垂般涅槃略说教戒经》,碑阴刻《观音菩萨普门品》。宋代佛座上刻有佛传故事、释迦说法图、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内容,从内容和风格看应是北宋雕刻。这些文物现存娲皇宫正在筹建的涉县石刻造像博物馆。明代刻经碑记述了明代重修宝云寺的事情,该碑被压在了寺院遗址的石砌墙体内,我们仅看到碑首部分文字。
[7]该寺院在“破四旧”时期被拆毁,大量佛教文物被破坏,但是从地面的遗存和附近村民的介绍来看,该遗址尚存有大量的佛教文物,这有待于进一步的文物发掘,可惜该寺院遗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