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系统评价

2018-09-03牛严君乔玉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系统分析核心力量训练效果评价

牛严君 乔玉成

摘 要:系统评价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为合理选择核心力量训练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核心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力量”“功能性力量训练”“悬吊训练”“核心区训练”“振动训练”“悬吊训练”“瑞士球训练”“非稳定支撑面练习”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Elsevier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2000—2017年的全部文献,并进行文献追踪,还采取手工检索等方法,获取所有涉及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从中提取反映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指标及详细数据。筛选后共纳入研究文献34篇(其中中文文献8篇,外文文献26篇),文献评估高分研究文献5篇,低分研究文献29篇。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合并效应值后,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星形偏移指标测试中的前侧、内后、外后、内侧及外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P<0.05),而对后侧、外前侧测试成绩的影响不太明显(P>0.05);对CMJ跳高度、30 m冲刺时间、纵跳高度、COP测试和背伸测试测试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在提高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作为传统体能训练的补充,应用于核心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的训练中。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效果评价;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G 808.1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re strength training,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asonable choice of core strength training mode. Methods: Taking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core strength,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suspension training, core area training, vibration training, suspension training, “Swiss Ball Training”, “Unsteady Support Surface Practice” as keywords retrieval CNKI, PubMed, Elsevier Science, Wiley Online Library and other databases between 2000 and 2017 with literature tracking, manual retrieval and other methods to obtain all the related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ntervention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is research set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its methodology, from which to extract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core strength of the training and detailed data. After selection, 34 research articles (including 8 Chinese and 26 foreign literature) were included in the literature, 5 high-quality literature and 29 low-quality literature were evaluated.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5.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had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n anterior, medial, posterior, medial and lateral astromics (P<0.05), while on the posterior, (P>0.05). The CMJ jump height, 30M sprint time, vertical jump height, COP test and back extension test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0.05). Conclusion: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of great value in improving the indicators of core stability and core strength. It can be used as a supplement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training in the training of muscl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in the core area.

Keywords:core strength training;core stability;effect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自20世纪90年代源于康复医学力量训练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被移植到竞技体育训练領域以来,“核心力量训练”备受运动训练学界的认同和推崇,并作为一种新的训练观念不断被应用到我国许多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中[1];然而,截至目前,仍有不少教练员和运动员未领会它的实质和要点,甚至以此来取代传统的力量训练,或不加选择地应用于竞技体育训练中,其结果必然难以发挥核心力量训练应有的作用[2]。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核心力量训练”究竟起什么作用,其训练效果如何,对哪些指标的提高效果更加显著?目前,由于缺乏可信度较高的大样本、高质量的试验研究,加之评价指标不一致和受测试仪器的限制,研究结果仍然莫衷一是,难以得出结论。基于此,本研究将收集国内外有关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献,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分析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其目的是确认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和价值,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

1 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核心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力量”“功能性力量”“悬吊训练”“核心区训练”“振动训练”“悬吊训练”“瑞士球训练”“非稳定支撑面练习”等为主题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及PubMed、Elsevier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等外文文献数据库检索2000—2017年以来的相关文献,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文献,包括相关的会议论文集及硕博士论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027篇,其中中文文献750篇,外文文献277篇。阅读标题以及关键词,并对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根据排除标准剔除与本研究目的无关的文献后,对保留的50篇文献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有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见表1,共计纳入研究样本947例(试验组480例,对照组467例,样本均为专业队运动员)。所有纳入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线平行可比,均有明确描述。

1.2 纳入标准

1)研究设计必须是随机对照实验。实验设计中有明确的分组,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即被试在年龄、性别、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2)干预措施:实验组除施加以增强核心力量和稳定性为目的的干预措施(例如,震动训练、悬吊训练和其他在非稳定支撑面上进行的练习)外,其他条件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3)研究文献可直接或间接提供干预前、干预后的数据及效应指标。

1.3 排除标准

1)对每一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于重复报告、重复样本、质量差等文献进行剔除。2)综述类文献、无数据类文献。3)组间数据均衡性差、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可比性的文献不予纳入。4)对无对照实验、非随机对照实验、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文献予以剔除。

1.4 筛选方法及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员采用统一的标准独立地进行纳入文献质量评估及交叉审核(包括随机方法、随机分配方案、盲法、盲法方案、实验样本退出细节等)。纳入研究的方法学采用Jadad制定的评分量表进行评价[3]。计分为1~5分,1~2分为低分研究,3~5分为高分研究[4]。被纳入的34篇文献,均为“随机”试验,根据Jadad评分标准,其中高分研究文献5篇(得分≥3),低分研究文献29篇(得分<3)见表1。

1.5 观察指标

核心力量是指一种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的力量能力[2],而核心力量训练则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1],故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3大类:1)核心区肌肉力量和肌肉做功能力指标,包括纵跳和半蹲跳高度、背伸测试等。2)核心区稳定性指标,包括单足站立时间、星形平衡测试(前侧、后中侧、内侧、后外侧等)、Center of pressure(压力中心)测试等。3)专项技术成绩指标,包括30 m加速跑时间、折线上篮时间、立定跳远成绩等。

1.6 数据处理

对于干预措施、效应指标相同的文献2篇及以上者,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 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过程包括: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森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若异质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当异质性检验存在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对于计数资料,使用Peto法的比值比(OR),对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均使用95%的置信區间(95%CI)来表达。对于干预措施、效应指标没有重合的单篇文献,直接进行描述性分析。

2 Meta分析结果

2.1 核心力量训练对星形偏移测试SEBT测试结果的影响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SEBT)是一项要求单腿支撑完成的闭锁链运动,是用于检测和评价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的功能测试[5]。测试时要求受试者测量全腿长度(髂骨前上棘下缘量至胫骨内踝下端的距离)后,单腿站立于8点星形图的中心,用非支撑腿向分别间隔 45 °的8个方向尽可能地伸远触及。包括:前侧(Anterior,ANT), 外前(Anterolateral,AL),外(Lateral,LAT),外后(Posterolateral,PL),后(Posterior,POST),内后(Posteromedial,PMED), 内(Medial,MED),内前(Anteromedial,AM)。以受试者在各方向上用脚能够到最远的部分与下肢长度(腿长)的百分比作为评价稳定能力的指标[6]。

2.1.1 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ANT测试指标的影响

该组共有7篇研究使用SEBT-ANT指标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99例(试验组99例,对照组100例)。所采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悬吊训练[6-7]、振动训练[8]、不稳定表面训练[9-10]和瑞士球与平衡板训练[11-12]。Meta分析显示:该7项研究结果存在高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84%,P<0.00 001),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SMD-RE值=0.90,95%CI[0.11,1.69],如图1所示。其中采用悬吊训练干预的研究数据合并结果分别为2.74,95%CI[1.58,3.91]和0.00,95%CI[-0.77,0.77],使用振动训练方法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2.08,95%CI[1.33,2.83],采用不稳定表面训练干预的2项研究数据合并结果为0.48,95%CI[-0.29,1.25]和0.00,95%CI[-0.95,0.95],采用瑞士球和平衡板训练方法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分别为-0.08,95%CI[-0.69,0.53]和1.35,95%CI[0.36,2.34]。总体来看,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ANT的影响效果显著(P=0.03)。

2.1.2 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PMED测试指标的影响

本组有7篇使用SEBT-PMED指标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63例(试验组82例,对照组81例)。其中使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悬吊训练[6-7]、不稳定表面训练[10,31,35]和瑞士球训练[11,22]。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结果存在高度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65%,P=0.009),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MD-RE值=1.03,95%CI[0.46,1.61],如图2所示。其中采用悬吊训练干预的研究数据合并结果分别为2.27,95%CI[1.20,3.33]和0.00,95%CI[-0.77,0.77],使用不稳定表面训练干预的研究数据合并结果分别为0.66,95%CI[-0.12,1.44];1.10,95%CI[0.23,1.97];1.22,95%CI[0.29,2.15],采用瑞士球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47,95%CI[-0.42,1.36]和1.95,95%CI [0.85,3.06]。总体来看,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PMED影响效果明显(P=0.0004)。

2.1.3 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PL指标测试的影响

本组共有5篇纳入研究使用了SEBT-PL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14例(试验组56例,对照组58例)。使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悬吊训练[6-7]、不稳定表面训练[9-10]和瑞士球训练[11]。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5项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I2=70%,P=0.01,存在高度异质性,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MD-RE值=1.07,95%CI[0.32,1.82],如图3所示。其中采用悬吊训练干预的研究数据合并结果分别为2.43,95%CI[1.33,3.53]和1.21,95%CI[0.36,2.06],使用不稳定表面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92,95%CI[0.12,1.73]和-0.23,95%CI[-1.19,0.73],采用瑞士球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1.15,95%CI[0.19,2.11]。总体来看,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SEBT-PL具有显著效果(P=0.005)。

2.1.4 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M指标测试的影响

本组有4篇研究使用了SEBT-M来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29例(试验组65例,对照组64例)。其中研究所使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悬吊训练[6]、振动训练[8]和瑞士球与平衡板训练[12,22]。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4项研究结果存在高度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91%,P<0.000 01),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MD-RE值=1.56,95%CI[0.12,3.00],如图4所示。采用悬吊训练干预的研究数据合并结果为2.36,95%CI[1.28,3.45],使用振动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2.95,95%CI[2.07,3.82],采用瑞士球和平衡板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1.00,95%CI[0.06,1.94]和0.03,95%CI[-0.58,0.65]。Meta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PL指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P=0.03)。

2.1.5 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LAT测试的影响效果

该组共有4篇研究采用SEBT-LAT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43例,其中试验组72例,对照组71例。研究采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悬吊训练[6]、振动训练[8]、平衡板訓练[12]和不稳定表面训练[9]。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组研究结果存在高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89%,P<0.000 01),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SMD-RE值=1.30,95%CI[0.13,2.48],如图5所示。其中采用悬吊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3.80,95%CI [2.38,5.22],使用振动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1.56,95%CI [0.88,2.24],采用平衡板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35,95%CI[-0.27,0.97],使用不稳定表面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10,95%CI [-0.58,0.77]。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LAT指标具有明显提升的效果(P=0.03)。

2.1.6 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POST指标测试的影响

本组共有3篇研究使用SEBT-POST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2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采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悬吊训练[6]、平衡板训练[12]和不稳定表面训练[9]。分析结果显示:该3项异质性检验I2=90%,P<0.000 01,研究结果存在高异质性。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SMD-RE值=0.87,95%CI[-0.83,2.58],如图6所示。其中采用悬吊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3.06,95%CI[1.82,4.30],采用平衡板训练方法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04,95%CI[-0.57,0.65],使用不稳定表面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28,95%CI[-1.24,0.68]。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POST指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P=0.32)。

2.1.7 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AL指标测试的影响

本组共有2篇研究使用SEBT-AL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1例(试验组20例,对照组21例)。研究中使用的干预方法为悬吊训练[6]和不稳定表面训练[12]。Meta分析显示:该2项研究结果存在高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87%,P=0.006),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RE值=1.20,95%CI[-0.77,3.17],如图7所示。采用悬吊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2.22,95%CI[1.17,3.27],采用平衡板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21,95%CI[-0.75,1.17]。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AL的影响不太明显(P=0.23)。

2.1.8 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AM测试的影响效果

本组共有2篇研究使用SEBT-AM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纳入研究对象44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22例)。使用的干预方法为悬吊训练[6]和瑞士球训练[12]。Meta分析显示:该2项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I2=89%,P=0.002,存在高异质性,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SMD-RE值=1.62,95%CI[-0.63,3.87],如图8所示。采用悬吊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2.80,95%CI[1.62,3.98],采用瑞士球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51,95%CI[-0.39,1.40]。核心力量训练对SEBT-AM的影响效果不明显(P=0.16)。

2.2 核心力量训练对CMJ跳的影响效果

CMJ(Cunter Movement Jump)指人体在测力台上,双手叉腰保持躯干尽可能不动而单纯完成连贯快速的下蹲起跳的一种常用测试方法。受试者不仅要准确快速且连贯地完成整个动作过程,而且要尽量双手叉腰保持躯干稳定,以减小上肢及躯干对完成CMJ测试的影响[40]。

本组共有8篇研究使用CMJ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纳入研究对象199例(试验组103例,对照组96例)。研究中使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振动训练[18,25-26,30,32,37-38]和瑞士球训练[20]。该8项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检验I2=66%,P=0.004,为高异质性。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SMD-RE值=0.89,95%CI[0.37,1.42],如图9所示。采用振动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24,95%CI [-0.64,1.12];0.14,95%CI[-0.66,1.12];2.07,95%CI[1.02,3.12];1.92,95%CI [0.88,2.97];1.32,95%CI [0.52,2.12];1.32,95%CI [0.40,2.24];0.12,95%CI [-0.81,1.05]。采用瑞士球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40,95%CI [-0.24,1.03]。核心力量训练具有显著提高CMJ测试成绩的作用(P=0.000 9)。

2.3 核心力量训练对纵跳高度的影响

本组有5篇研究使用 VJ(Vertical Jump)指标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21例(试验组60例,对照组61例)。研究中使用的干预方法包括核心训练[25]、不稳定表面训练[8,29]、振动训练[29]和瑞士球训练[19]。5项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42%,P=0.14),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如图10所示:SMD-RE值=0.73,95%CI[0.22,1.23],采用振动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1.29,95%CI [0.25,2.33];0.07,95%CI [-0.60,0.75]。使用核心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69,95%CI[-0.27,1.65];1.92,95%CI [0.88,2.97]。不稳定表面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1.34,95%CI [0.50,2.19]。采用瑞士球训练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53,95%CI [-0.29,1.35]。核心力量训练有提高纵跳成绩的作用(P=0.000 5)。

2.4 核心力量训练对背伸测试的影响

本组共有4篇研究使用背伸测试(背伸抗阻最大1 RM值))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纳入研究对象78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39例)。使用的干预方法包括悬吊训练[7,17]、瑞士球训练[11,22]。Meta分析结果:4项研究存在高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64%,P=0.04)。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如图11所示:SMD-RE值=1.13,95%CI[0.28,1.98],其中使用悬吊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62,95%CI[-0.55,1.79];0.31,95%CI [-0.46,1.09];使用瑞士球训练的数据合并结果为1.86,95%CI [0.77,2.94];1.89,95%CI[0.80,2.98]。核心力量训练对提升背伸力量具有显著作用(P=0.009)。

2.5 核心力量训练对COP的影响效果

压力中心参数(Center of pressure,COP)是指在静止站立在平衡仪中,仪器可以测量受试者身体晃动的COP活动参数,即左右或前后方向晃动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单位为cm)。COP晃动情况能有效评价人体的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41]。

本组有3篇文献纳入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6例(试验组45例,对照组41例),研究所使用的干预方法包括振动训练[30]、不稳定表面训练[31] 、平衡板训练[12]。Meta分析显示:该3项研究异质性检验结果I2=0%,P=0.52,無异质性。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SMD-FE值=-0.52,95%CI[-0.95,-0.08],使用振动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34,95%CI[-1.17,1.48],如图12所示。其中使用不稳定表面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23,95%CI [-1.07,0.61],使用平衡板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78,95%CI[-1.42,-0.15]。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人体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有良好作用(P=0.02)。

2.6 核心力量训练对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的影响

本组有3篇研究使用闭眼单足站立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66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研究中使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瑞士球和悬吊训练[141,7]、不稳定表面训练[35]。Meta分析显示:3项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I2=94%,P<0.000 01,为高异质性,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3所示:SMD-RE值=7.53,95%CI[1.04,14.03],其中使用瑞士球和悬吊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9.60,95%CI[6.89,12.30],使用不稳定表面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2.08,95%CI [1.05,3.10]。总体来看,核心力量训练对延长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具有显著作用(P=0.02)。

2.7 核心力量训练对半蹲跳高度的影响

本组共有3篇研究使用半蹲跳(Squat jump,SJ)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计纳入研究对象91例(试验组47例,对照组44例)。研究中所使用的干预方法均为振动训练[21-22,33]。该3项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82%,P=0.003),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SMD-RE值=0.70,95%CI[-0.45,1.84],图14所示。3项研究的数据合并结果分别为:0.16,95%CI[-0.40,0.71],0.00,95%CI[-0.93,0.93],2.10,95%CI[1.04,3.15]。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半蹲跳高度的作用不明显(P=0.23)。

2.8 核心力量訓练对30 m冲刺成绩的影响

本组共有3篇研究使用30 m加速跑时间评价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0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41例)。该3项研究采用的干预方法包括不稳定表面训练[10,16]、振动训练[37]。Meta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I2=0%,P=0.44,不存在异质性,因此,合并效应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5所示:SMD-RE值=-0.63,95%CI[-1.08,-0.17],不稳定表面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27,95%CI[-1.00,0.46];-0.75,95%CI[-1.54,0.03];使用振动训练进行干预的数据合并结果为-0.97,95%CI [-1.82,-0.11]。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30 m加速跑速度具有显著作用(P=0.007)。

3 发表偏倚评估

以CMJ跳高度为指标结果来做倒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漏斗图不太对称(如图16所示),说明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

4 讨论

4.1 关于实验的规范性

本研中文文献在文章中的“随机分组”上,仅仅提到采用随机分组,而未注明采取了何种随机方法。所有34篇文献中仅有4篇提到采取了双盲法,但也未提及双盲法是如何进行的。另外,在实验的规范性方面,如星形偏移测试中,规范的要求是让受试者分别以左脚支撑与右脚支撑进行测试,而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许多实验研究并未严格执行这一标准,而是仅仅采用左脚(或右脚)进行单侧的测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的误差,降低了实验效果的准确性。

4.2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已经普遍应用于日常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其对于运动中的稳定能力的提高及力量的产生已经得到证实[27];但在运动实践当中,不同训练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对核心力量和稳定性训练效果的评价指标选取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对34篇文献中的947例样本核心力量前后指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在提高核心稳定性能力方面。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对星形偏移测试中前侧、内后、后外、内、外指标产生明显影响效果,对压力中心参数COP及闭眼单足站立的影响效果也比较明显;而对星形偏移测试中后侧、外前、内前的影响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核心力量训练之所以能对星形偏移测试产生效果,其原因可能与核心稳定训练能够提升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有关。这是因为不稳定表面训练或平衡训练是在神经—肌肉的整体调控下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平衡能力的提升,而良好的平衡能力又可使运动员无论是在动态或者静态情况下都能高效地控制身体,并且保护自身不发生损伤[28]。SEBT测试和闭眼单足站立及COP测试均是以单足支撑的形式来进行的,不同的是SEBT测试反映的是受试者的静态平衡和肌肉控制能力,而COP是在不稳定表面进行的,但这些测试均能评价个体的平衡能力,并能够充分反映运动员的稳定性和肌肉控制能力。因此,SEBT测试、闭眼单足站立和COP测试不仅可以作为评价核心稳定性的一种指标,也可在修改之后作为提高核心稳定性的一种训练方法。

2)在提升个体运动能力方面。核心区力量的加强能够有效提高个体对全身力量的传递速率和控制能力,并且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个体的整体稳定性来维持平衡,提升运动能力并降低运动员受伤的风险。不稳定条件下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能够使更多的神经和肌肉参与到运动中,充分锻炼了小肌肉群和神经调控能力,增强神经肌肉训练后,能改善运动员脑部本体感觉的传递,使其本体感觉提高[42];因此,运动员比赛时能够使更多的肌肉有效地参与到运动中,提高运动成绩。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核心稳定性提高的基础上。核心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能力,对其运动成绩产生影响。例如,在CMJ测试中,下肢伸肌完成是一种特殊的收缩过程:被牵张产生离心收缩后,再迅速转为向心收缩。其测试要求整个动作要快速连贯和协调,受试者双手叉腰,上体尽量保持直立,连贯快速协调地完成整个动作,任何停顿或不协调的动作均会影响CMJ的动力学过程及指标的变化;因此,对于上肢和躯干的控制能力对测试结果有重要影响,这就需要提高核心稳定性以保持上体直立。振动训练对提高运动强度和功率输出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8],在各项以跑跳为基础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橄榄球等项目中影响比较明显,对CMJ跳、30 m冲刺、纵跳高度等指标影响效果较为直观;因此,CMJ跳、30 m冲刺、纵跳高度等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运动员的跑跳能力,以反映其核心力量训练产生的效果。

3)不同训练方法的差异。振动训练、不稳定表面训练及借助器械类的瑞士球训练和悬吊训练等均能够有效地提升核心区的肌肉力量及个体的动态、静态平衡能力。其不同点在于:在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及下肢的爆发力(如CMJ成绩、纵跳成绩)和运动表现等方面,振动训练的效果尤为显著;不稳定表面练习能够明显提高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10],对下肢稳定性的提升具有明显效果;瑞士球训练和悬吊训练能够加强腹背肌肉群的力量,提高肌肉抗阻做功能力,加强对平衡和姿势控制的能力,并能够对运动员的柔韧性产生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系统分析核心力量训练效果评价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践探讨
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生物原料高效转化机制与调控规律课题年度报告
作业成本法在高校信息系统中的规划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