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教学新思考

2018-08-31施鲁燕

西部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批判思维历史解释史料教学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史学阅读为基础,搜集整理史料,运用史料实证,进行批判性解读,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客观合理的历史解释。

关键词:史料教学;批判思维;历史解释

梁启超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是历史的根本,也是史实之本。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各种课时、资料等局限,教师往往过多地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结论的记忆和运用,却忽视了对史料搜集、阅读、辨析、运用等能力的过程化培养。而后者才是真正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和途径。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表述为“知道史料是历史叙述的主要依据;知道搜集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史料的信度和效度作出分析判断;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和阐述。”由于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历史叙述的主观性,不同人在不同情形下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有意识地收集和选取形式多样、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时期的各种史料。史料教学包括:史料的概念及类型划分、史料鉴别方法及价值判断等等,我仅从史料解读和思辨的角度談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有一次碰到这样一道选择题:

1842年后,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B.林则徐是中英交往的友好使者

C.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D.英国崇尚中国文化

答案给的是C,学生们几乎都能顺着题干的提示去理解选项,正答率很高。然而,一向喜欢“质疑”的我通过“史料教学”,打开了学生们思维的另一扇窗。我给学生提供了两则史料做为参考,并引导学生去搜集更多史料,特别是一手史料,进行综合解读后,为这个选择题设置一个最合理的选项。

史料一:刘锡鸿也来到了这里。他在《英轺私记》中的记载是:……入门右首,则林文忠公(则徐)像也……文忠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片烟条约。上华文,下洋文。夫文忠办禁烟事,几窘英人﹔然而彼固重之者,为其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也,可谓知所敬。

史料二:19世纪60年代末,王韬有两年多的欧洲漫游生活。他在《漫游随录》中记下了在蜡像馆见到了“林则徐”的情景:“……甫入门,即见有华人男女各一,侍立门侧,若司阍然。男则衣冠翎顶,女则盛服朝裙。余惊询何人,以林文忠公对。盖禁烟启衅,虽始自林,而因此得通商五口,皆其功也,故立像以纪其始。

学生在搜集整理和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孤证不立”“论从史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内涵的理解,也认识到历史叙述的主观性非常强,不同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史观、史料多寡等都会导致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的历史叙述和历史认识,因此对史料的辨析显得尤为重要。最终,学生搜集到“一手史料”(右图),单张上以大字印着“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较小的文字为:“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学生在对所有史料的综合思辨中得出了自己的认识:英人对林则徐是嘲讽、轻蔑与仇视,以此纪念他们对中国的胜利,并不是对林则徐的忠正勇毅表示敬佩和尊重。

通过这一课例,我们可以看出:要落实课程标准、上一节有“历史素养”的历史课,如果不在史料选取、史料运用和史料解读上下功夫,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史料教学理念运用得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以“批判精神”为统领,从作者意图、时代背景、史料是否具有普遍性、史料价值的大小等多方面去考量,为学生选取“多元化”史料,避免以偏概全。例如在学习到“领事裁判权”时,我为学生们提供了以下这段史料引导学生去思考:

安德鲁感慨:“不管你是律师或是对法律一窍不通的外行,恐怕都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有权判处嫌犯有期徒刑甚至死刑。当你环绕地球半圈到达上海,就可以亲眼目睹这个奇怪的现象。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比如:(4)判案非常随意。那名抢劫犯被裁决“站笼处死”,而拐卖幼童的四名妇女仅仅被判了一个月。(5)审判非常快。半天旁听了六个案件,一个拐卖幼童案仅用3分钟就给被告定了罪。通常还未等翻译把案情译完,已经定罪了。(6)罪名非常怪。有叛逆罪、卖妻为奴罪、私通会党罪,甚至还有“持照人力车晚九时在芝罘路揽客”等稀奇古怪的罪名……

——郑曦原:《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

通过这样的“史料教学”,学生不仅能认识到“领事裁判权”侵犯了我国的司法主权,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我国近代司法制度的野蛮和落后。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想,只有通过多元化、思辨化的“史料教学”,学生才能摆脱历史学习的枯燥和被动,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成就,才能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作为历史学重要的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对我们的要求不仅是掌握多种史料分析和处理的方法,更为关键的是要涵养一种“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的精神。

作者简介:施鲁燕(1979.1—),女,山东莱州人,汉族,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批判思维历史解释史料教学
批判思维,语文教学的应然选择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巧借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发掘乡土历史资源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