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2018-08-29王勇兵卓秋贵
王勇兵,卓秋贵
(漳州市第三医院麻醉科,福建 漳州 363000)
臂丛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并使所有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常用于手、上壁、前壁及肩部的各种手术。其阻滞效果好、成功率高,且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成功率[1]。但臂丛神经阻滞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加之被阻滞的神经在用药前已经出现损伤,使用麻醉药后会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障碍[2-3]。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局部麻醉药的麻醉效果不同[4]。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2例。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为Ⅰ—Ⅲ级,均能耐受手术;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5]。排除标准:长期使用抗凝血药者;有局部麻醉药过敏史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或血液系统功能障碍者;糖尿病者[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3.5±2.6)岁;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B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2~67岁,平均(44.5±2.7)岁;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患者入手术室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面罩吸氧。麻醉阻滞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和芬太尼1 μg/kg,嘱患者保持平卧,常规消毒铺巾,并在超声探讨的定位下,在探头上套上无菌套,设置探讨频率为6~13 MHz,获取臂丛神经的超声影像,在超声引导下进针至目标神经,注入麻醉药。A组患者给予0.3%罗哌卡因(规格:10 ml∶90 mg)20 ml进行麻醉。B组患者给予0.4%罗哌卡因(规格同上)20 ml进行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包括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肌皮神经)。记录术后24 h内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恶心、嗜睡、呼吸抑制及烦躁。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术中无痛,术中未追加麻醉药或追加芬太尼<3 μg/kg即完成手术,为麻醉效果良好;患者术中出现疼痛或躁动,术中追加芬太尼>3 μg/kg方可完成手术,转为全身麻醉,即为麻醉效果差。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率为92.68%(38/41),明显高于B组的82.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 9,P=0.035 1)。
2.2 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
A组患者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block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Tab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3 讨论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患者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以往临床多通过盲探操作形式进行麻醉,因此麻醉成功率不够高,且会给患者带来一定损伤,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7-8]。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在直视下进行穿刺,保证穿刺的准确性,提高麻醉阻滞成功率。
选择理想的麻醉药是确保麻醉效果的前提,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化学结构类似,但与布比卡因比较,罗哌卡因的安全性更高。罗哌卡因属于纯镜像体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能起到镇痛和麻醉的双重效应,低剂量可产生感觉阻滞并伴有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即使加用肾上腺素也不会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罗哌卡因是介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之间的药物,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好,对中枢神经的毒性小,能够产生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的特征,是区域神经阻滞的首选药物[9-11]。但若加大罗哌卡因的剂量就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还会增加麻醉风险。马冬梅等[12]的研究结果表明,罗哌卡因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毒性,同时具有减少血供的作用,可能加重或诱发神经内血供失代偿,从而加重神经损伤,延缓上肢功能的恢复。因此,临床对于罗哌卡因的最佳剂量选择尚未达成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剂量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更理想和安全,与刘岩等[13]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