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协助作用探讨

2018-08-23陈竹西

考试周刊 2018年77期
关键词:慕课高等教育

摘 要: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形式被国内外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慕课形式所具有的广泛性、开放性、自主性、个性化等特点,慕课的实际应用往往呈现出重形式輕内容,关注教学表演忽视教学成效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高等教育的特点,研究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教学的协助作用。利用慕课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教学技术的变革,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最优的教与学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慕课;高等教育;协助作用

一、 引言

自2012年开始,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广为流行。纽约时报称这一年为“慕课元年”。慕课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虽然被广泛运用,但是从运用效果来看,褒贬不一。有文指出例如:慕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环节质量不高;学习者中途辍学率较高;慕课制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等。同时也有文章指出,慕课具有以课堂中心、虚拟课堂中心为维度,进行社交活动、学业评估、个性化服务。基于慕课形式的利弊,结合目前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尝试“取其精华”,将慕课实施中的技术实现形式服务于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效率最优化。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大学传统教育的特点与不足,结合慕课形式可能带来的变化,基于现有的教学科研理论基础,探讨如何尽可能利用好慕课形式的优点。结合传统高等教育的优点和特点,合理充分利用慕课的补充作用,不再将高等教育中的慕课应用停留在重形式、重表演的初级阶段,真正利用好慕课教育带来的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的改变,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 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

高等教育有别于基础教育。从教师角度看,因为高等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大学教师不仅仅只承担教学,还必须肩负一定量的学术科研任务与教学科研任务和社会服务任务;从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必须具有远超过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业性,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将从四个方面,简要论述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传统教学的特点。

(一) 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因材施教模式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有别于基础教育的最大特征是高等教育有学科分类,面向专业进行不同专业的专门人才培养。这一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所选择的学科中既要广涉猎,又要有所选择地专注于少数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换言之,高等教育既具有广度也具有深度,且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学习广度的专业人才。相对应,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都要结合自身特点,打造独一无二的学习方法与方式。

所以,不同于基础教育以高考作为主要出口的流水线式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科积累,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实现因材施教。同样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大学学习的重要一环。知识容量飞跃式转变,专业性和跨学科相融合,学习者要努力转变好自己的角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习的自我能动性,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因此,高等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转化为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体系及架构,做好专业知识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学生的学习也必须从基础教育下的机械性的知识学习转变为高等教育下的自我探索式的能力培养。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很难再真正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信息科学、AI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传统课堂教育更难以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开始脱节。

(二) 高校教师的科研、社会服务角色

除了教学任务,高校教师往往还需要承担大量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活动。大多数高等学校对教师都有明确的科研要求及考核标准。科学研究能够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提高高校师资水平,迫使高校教师跟上最新的技术发展与技术进步,能够反哺教学,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也是学科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需要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科发展也成了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高校教师需要与社会、企业合作,推广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完成高校理论研究到社会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未来的竞争力。因此,高校教师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本质上还是服务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但是,额外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直接导致高校教师分配给教学的时间与精力相对减少。尽管如此,教师仍然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自己从科学研究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分享给学生。如何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否可以引入合适的技术或者方法,使得科研与教学相得益彰,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 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松散

不同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采用跑班制。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相对灵活和自由,又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与交流机会。学生和教师往往只有在上课时有见面的机会。这样的形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但是,这种相对松散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不仅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讲,在课后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知识的获取不能只依靠课堂的讲解。

高等教育的这种授课形式,学习者想要与教师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不容易。当然,社交媒体可以在某一些方面填补这一弊端,但是依然需要更加有力的工具来帮助学生在课堂外学习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同时,用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和迫使学生将更多的课后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也是高等教育特别是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所需要的。

(四) 大学教育专业、兴趣、钻研相结合

大学的教育将各种学科有了细分。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时必须将专业、兴趣相结合。在专业、个人兴趣的基础上,大学教育还要求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钻研,能够充分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师“术业有专攻”,同时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示范者与引领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

三、 慕课的补充作用

从目前广泛运用的慕课案例可知,慕课通常由短视频资源、社交媒体互动、测验考核等几个部分构成。基于本文所论述大学课堂教学内容多,教师具有科研、社会服务角色,教师与学生关系更加松散以及大学教育专业、兴趣、钻研相结合的特点,可以发现慕课能够对大学课堂教育发挥有效的补充作用。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基于校园局域网的慕课形式,还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形成师生互动机制,弥补目前课堂授课形式的不足。

(一) 短视频资源

由于高校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大,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大多为提纲挈领,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课堂时间的限制,也无法将所有知识点都涵盖到。如果可以引入慕课网络短视频资源的形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相信都大有裨益。教师可以将重点与要点制作成视频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更方便、直接地获取视频资源,做好预习与复习。

高校的专业设置相对较为清晰,但是不排除有跨专业的需求,高校丰富的资源,第一受益者还应当是本校的学生。在传统的高校课程设置中,有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有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但是往往由于时间冲突或是人数限制或是校园地理位置的限制,学生们无法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短视频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同时与学分挂钩,如果通过在线学习完成相应的课时时间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模式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学习更好的课程,还可以大大降低教师的重复教学工作量,并减少学生选课上课的时间成本。

(二) 互动

由于高校教师与学生的见面时间较短,想要实现多次、有效的互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然,目前的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缺。但是社交媒体在扮演这一职能时,存在弊端。社交媒体过于私密,包含个人的较多隐私。因此,现有的各种社交媒体工具并非是教学互动的首选。

在互动交互中,邮件是比较好的选择,在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申请学校后缀名命名的邮箱,通过校内邮箱进行邮件往来是很有效的交流方式。另外,有些学校引进相关的教学管理平台,也可以有效地进行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社交平台或是网络论坛自发组织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也是促进互动,作为课堂教学补充的有效教学环节。

(三) 测验考核

在教学活动中,平时成绩和最终考核是教师评定学习成绩的两个方面。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慕课常用的网络提交作业和评定成绩,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在教务系统设置中,如有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帮助实现学生提交作业、查看分数,教师批改作业,评定成绩的功能。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管理系统上传作业要求、截止时间,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和截止日期完成作业,并查看自己的平时成绩。既客观、合理、有凭有据,又准确到位,减少差错。

四、 总结

总之,形式服务于内容。慕课的形式是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有益的探索,但是在众多的调查及文献中我们看到传统的面授教育形式仍然不可能完全被取代,新技术的推广仍然受到各方质疑;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新的教育形式中的优势,可以取之为内容服务,让教师可以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高效地完成学科要求、获取知识。

结合经验教训,建议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加入新元素:一、课程内容部分实现网络化,教学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二、利用专业社交工具(学校邮箱、教学管理系统等)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三、线上完成测评内容,有效、科学地进行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PAPPANO L. The Year of the MOOC[N]. New York Times,2012(3).

[2]王海波.国外当前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4):25-30.

[3]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73-77.

[4]郭沫含,马卓.慕课教学的五维虚拟学习环境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9):74-77.

[5]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6]許涛.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慕课设计与实施[J].集美大学学报,2015,16(6):84-88.

[7]陈晔.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慕课”现状调查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7,18(5):41-45.

[8]刘洋.浅谈如何借助慕课弥补传统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不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3):43-44.

[9]张皛.我国MOOC发展现状及展望[J].软件导刊,2015,14(1):156-158.

[10]冯建国,高宗军,张正贤,时孟杰.慕课发展现状与高校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6,78(12): 4-7.

作者简介:陈竹西,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慕课高等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