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64排MSCT对急腹症缺血性肠病的应用价值

2018-08-08胡容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医药前沿 2018年21期
关键词:积气肠病肠壁

胡容(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急腹症发病十分凶猛,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那么将非常容易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64排MSCT作为临床影像学技术,对急腹症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我院60例急腹症缺血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64排MSCT对急腹症缺血性肠病的应用价值,现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腹症缺血性肠病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0~75岁,平均(34.58±2.59)岁,患者发病病程1.5h~4.5d。

将60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及临床体征进行诊断、统计后发现,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60例,腹胀37例,呕吐46例,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5例,便血52例。患者入院后检查,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腹部移动性浊音以及穿刺抽出血性腹腔积液等。

1.2 CT扫描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MSCT检查。检查仪器:均使用美国GElightspeedVCT64排螺旋CT机[2]。

扫描方式: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患者在接受扫描期间,取仰卧位,且双手向上举,至于头部,将全腹暴露在外。

扫描范围:自患者膈肌处开始,至患者耻骨联合水平。

仪器参数:螺旋CT容积扫描、120kV管电压、500mA管电流、40mm准直器宽度、0.925螺距、5mm层厚、5mm层间隔[3]。

增强扫描:患者在接受CT平扫后,采用动静脉、双期扫描的方式进行增强扫描。首先,将75ml对比剂碘海醇[4],以5mL/s的速度注入患者前臂静脉留置针内;接着,采用对比剂触发技术,将感兴趣区(ROI)设于降主动脉末端。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叮嘱患者闭气,最后再监测腹主动脉末端管腔内CT值变化曲线。

仪器参数:阈值120HU,随即自动触发动脉期扫描,延迟20s后,再进行静脉期扫描,获得患者常规横断图像。

1.3 图像处理方式

将扫描获得的患者平扫、动脉期以及静脉期常规横断图像,以层厚0.625mm,进行标准算法重组,随即将重组后的数据输送至相应的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以及曲面重建(CPR)等处理。

1.4 图像评价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影像诊断资料均由我院两位从事腹部影像诊断的副主任医师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中均采用双盲的方式进行。另外,两位副主任医师在进行CT图像诊断过程中,均是各自独立观察与诊断,最终比较两位医师诊断结果,总结出64排CT在急腹症缺血性肠病的应用价值。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百分比(%)表示组内计数资料,χ2检验;采用表示组内计量资料,t检验。

2.结果

2.1 患者CT诊断结果

通过对60例患者CT图像结果进行统计后,所有患者CT诊断结果包括:肠壁改变中,管壁增厚60例(100.00%),充盈缺损60例(66.67%),肠壁积气35例(58.33%),静脉积气20例(33.33%),肠系膜水肿和积液19例(31.67%),强化程度异常18例(30.00%),结肠脾曲截断13例(21.67%),肠系膜血管改变中,血管绞窄迂曲10例(16.67%),腹水7例(11.67%),气腹2例(3.33%)。

2.2 患者CT表现

(1)肠壁增厚:急腹症缺血性肠患者其肠壁增厚程度主要取决于肠管管腔的扩张程度,通常情况下,小肠肠壁的壁厚>3mm、结肠肠壁的壁厚>5mm则能够将其确诊为肠壁增厚,肠壁增厚主要出现于肠系膜上静脉梗塞时,临床主要表现为“靶征”(也可以将之称为“晕征”),详见下图。

(2)肠壁平扫密度增高或异常强化:CT图像主要表现为肠壁平扫密度增高,增强扫描时,强化程度下降,并且其强化程度略低于周围正常强化肠管,详见下图。

(3)积气:积气患者其CT图像主要表现为,肠壁或肠壁下的积气,通常情况下多为单个出现,但是,仍然可能出现部分多发小气泡聚集,详见下图。

(4)结肠脾曲截断:以结肠脾曲为界,上段结肠以及小肠扩张、积气,下段肠管无扩张,但分界明显。详见下图。

(5)肠系膜动脉血管直径和密度异常改变:该类患者CT图像主要表现为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扫密度增加、增强后管腔内密度未出现强化,并呈现为充盈缺损影。另外患者血管直径不成比例,部分表现为肠系膜动脉血管绞窄或迂曲,详见下图。(6)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腔内积气CT图像表现详见下图。

(7)肠系膜水肿和积液:患者 CT图像表现出,肠系膜周围脂肪间隙内密度增高,可见片状、絮状高密度影,并且边界模糊,伴有积液。

(8)气腹和腹水。

3.讨论

据了解[5],急腹症缺血性肠病其病理基础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管本身发生病变,进而引起肠管缺血。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中,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且并发症多,尽管缺血性肠病发病率较低,但是在临床诊断中,误诊率较高,进而导致死亡率高居不下。因此,在急腹症缺血性肠病临床治疗中,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是临床治疗关键部分。另外,急腹症缺血性肠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患者肠壁是否存活以及缺血范围,进而确保患者手术准确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人员提出,在急腹症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64排MSCT诊断,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60例患者均接受64排MSCT诊断,并且所有患者其诊断结果均与患者本身病情相一致。综上所述,在急腹症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64排MSCT能够有效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准确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张鹏,贾环宇.64排MSCT在急腹症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07):491-494.

[2]薛振平,李瑞平.缺血性肠病20例临床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05):559-561.

[3]钟燎原,吴达军,罗超,陈维顺,周红兵.缺血性肠病1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05):58.

[4]费新华,苏夏伟,蒋伟荣,於志华.64层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2):2212-2214.

[5]何裕隆.肠缺血性外科急腹症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1):694-695.

猜你喜欢

积气肠病肠壁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