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洛酮联合吗啡术后镇痛配比

2018-08-06

关键词:阿片纳洛酮吗啡

纪 红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医院麻醉科,河北 保定 071400)

吗啡是常用的一种长效的,强效的镇痛药物,常用于术后的镇痛。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药,大剂量使用可以逆转吗啡的药理作用,目前报道小剂量的纳洛酮使用可以增强吗啡镇痛效果[1]。本次我院就探究了纳洛酮联合吗啡的术后镇痛配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疼痛等级在中度及以上,手术前均得到患者的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子宫切除23例、卵巢癌根治术29例,结肠、直肠手术28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为(49.2±4.4)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类型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前均用药、麻醉诱导,使用琥珀胆碱1.5 ml/kg、异丙酚2 ml/kg,快速诱导插管,采用异氟醚和笑气比为1:2吸入维持麻醉效果。根据个体情况适当加入维库溴铵和芬太尼,手术完成后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必要时鼻导管吸氧。静脉自控镇痛药物配置及使用,吗啡针剂10 mg/ml,纳洛酮针剂0.4 mg/ml。对照组:吗啡浓度为0.4 mg/ml,实验组吗啡为0.4 mg/ml,配比6 ug/kg纳洛酮。两组均采用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配制,配制总量为各为150 ml放入储药袋。放入静脉自控镇痛泵内,每次使用泵给药两位2.5 ml,锁定给药时间为5分钟。术后2 h,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当评分≥50 mm时,启动静脉自控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吗啡使用剂量。观察患者在术后2、4、6、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0为无痛、<30 mm为良好,≥50 mm为差,100 mm为剧痛。一般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得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24 h吗啡总用药量实验组为(36.6±13.5)mg较对照组(43.7±14.6)mg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镇静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排气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实验组不良反应(恶心和呕吐)发生率5%(2/4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启动静脉自控镇痛泵后2 h无明显差异,但在后面的4、6、8 h实验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启动静脉自控镇痛泵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s,mm)

表1 启动静脉自控镇痛泵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s,mm)

组别 0 h 2 h 4 h 6 h 8 h对照组 53.5±9.2 56.9±1.8 43.6±5.4 38.2±4.6 42.3±4.8实验组 51.0±8.8 56.9±4.8 37.6±6.0 31.8±5.4 33.2±6.3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吗啡镇痛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与疼痛相关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源性镇痛物质脑啡肽的作用,激活体内的抗痛系统实现的[2]。有研究表明,小剂量的纳洛酮通过选择性的与吗啡的有效成分相结合,共同作用于阿片受体而产生作用。其次,很多学者认为吗啡能够促使阿片受体密度下降,活性下降。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药作用于突触前位点阻断阿片肽的负反馈环路,促进阿片肽的释放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3]。本次研究表明纳洛酮联合吗啡镇痛配比使用,可以使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并且可以可以减少吗啡的使用量。总之,采用纳洛酮联合吗啡术后镇痛配比不仅可以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阿片纳洛酮吗啡
氢吗啡酮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镇痛效果
梦神之花,堕落之果
——吗啡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盐酸氢吗啡酮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艾灸治疗阿片相关性便秘的效果评价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毒品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