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传染病医院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8-08-03施秀霞蔡小林潘冬红边红云刘雨青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锐器圈员针头

施秀霞,蔡小林,王 琴,潘冬红,边红云,刘雨青

(甘肃省传染病医院/兰州市肺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46)

所谓品管圈(QCC),是指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地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工作[1]。由于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当中常常会接触血液和体液,而针刺伤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分析针刺伤在护理操作中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具体措施来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以提高护理质量。

1 一般资料

通过品管圈的研究方法,选择本院二病区、三病区、四病区、外科等各年龄段临床护士共60名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其中护理工作时间1年的有13人、2~5年的16人、6~10年的18人、10年以上的13人。根据调查结果对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及总结。共发放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 方法

2.1 成立QCC小组

由呼吸科11名护理人员组成,年龄19~4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4名。科室11名护理人员在关爱圈、结合圈、泡泡圈、呼啦圈、天使圈、护肺圈、爱心圈、吐纳圈、微笑圈9个圈名中通过投票选出的圈名为呼啦圈。

2.2 拟订活动计划

全体圈员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全员分成5组,第一组成员对所选病区的护理人员2015—2016年针刺伤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第二组成员对护理人员的针刺伤进行原因分析,第三组成员对护理人员针刺伤拟订对策,第四组成员对实施品管圈活动10个月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进行调查,第五组成员对QCC活动进行效果评价、统计处理以及结果分析。平均每月开会1~2次,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1~1.5小时。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本,使用头脑风暴,采用柏拉图、鱼骨图、PDCA等品管手法和品管工具进行活动[2]。

2.3 QCC主题选定

圈员开会,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问题,以改进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为目标,结合现阶段科室已经有人员被针刺伤需要改进的问题[3],选择的主题为“运用品管圈提高传染病医院针刺伤的防护”。选定主题的原因是在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经常暴露在血源性疾病的危险环境中,如果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很有可能感染相关的传染病。

2.4 现状调查

调查发现,2015—2016年我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75%。分析主要风险因素:在吸取药液配液加药时被刺伤的占13%,在处理注射器或针头时被刺伤的占15%,在处理废弃医疗用物时被刺伤的占15%,给患者注射操作时被刺伤的占8%,在采血时被针刺伤的占7%,在回套针帽时被刺伤的占5%,在拔针时被刺伤的占8%,在封管时被刺伤的占3%。

2.5 目标设定

根据调查的结果及柏拉图80/20法则[2],在吸取药液配液加药时被刺伤的占13%,在处理注射器或针头时被刺伤的占15%,在处理废弃医疗用物时被刺伤的占15%,这3项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改善重点中需要改善的百分比70%,活动圈能力60%,本次活动降低针刺伤风险的目标值为[目标值=75%-(75%×70%×60%)]=43.5%。

3 分析原因

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从人、环境、管理、材料4个方面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并制作鱼骨图,见图1。

4 拟订并实施对策

图1 针刺伤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4.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

院感科定期组织全院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尤其对新分配来的护士。培训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包括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的处理流程、锐器伤的处理措施、职业暴露的途径等[4]。加大宣传力度,将以前发生针刺伤的事件拿出来分析原因,警示大家。传染病医院患者的血液、体液都带有传染性,要求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操作时做好标准防护[5],戴手套、口罩,操作完毕立即洗手,必要时快速手消毒。

4.2 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工作中避免直接用手分离注射器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提倡单手套帽。采集血标本后避免带针头传递,不可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时,不能将针尖指向自己身体任何部位或他人等。工作时若不慎打碎玻璃器械,不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操作完毕的医疗垃圾有锐器时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手乱放[4]。

4.3 规范操作行为,细化锐器处理流程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置。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其他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容器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严禁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并改变锐器盒盖的开口方式,增大口径,提高耐磨程度。规定将锐器盒置于医疗垃圾旁相同高度的位置,以利于输液器及针头的处理。要求将锐器盒使用至3/4满时及时更换。有研究报道,使用防渗透并耐刺的锐器盒,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6]。在进病房做采血、穿刺等带针操作时,必须在治疗盘中备小锐器盒,以便及时处理针头。杜绝针帽回套、锐器传递、锐器集中处理等二次处理锐器的危险行为[2]。护理部不定期检查、考核。

4.4 使用安全型工具

4.4.1 培训使用安全静脉留置针、安全静脉采血针等 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分批操作培训,然后抽调护士长进行考核,对于不达标者再次训练,然后补考,直到达标。

4.4.2 按规定使用安全型工具 国外有报道显示:使用更加安全的医疗设备可以使锐器伤降低62%~88%[7]。国内也有研究表明,使用无针系统能将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78.7%[5]。要求对于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患者必须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安全静脉采血针、无针输液接头等安全型工具[2]。

4.5 治疗班护士在配置输液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一,穿戴配药马甲,上面明确标明“正在加药,请勿打扰”,配药期间严禁与别人随意搭话,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第二,掰安瓿时戴橡胶指套或用纱布包裹,以免发生危险。

4.6 护士长弹性排班

在疾病高发期、节假日时与护理部沟通弹性排班,保障每个班次人力资源充足,以避免忙乱时发生针刺伤。有资料显示,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张或繁忙时发生的[8]。

4.7 工作环境和设备的准备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在病房操作时,可以让患者家属在外边等一会,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在为不合作的患者操作时需他人协助,或者应提前告知,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9]。医院应提供足够的耗材,如无针输液接头、安全采血针、安全留置针、负压采血试管、锐器盒等,还应提供足够的防护设备,如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用品,以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

4.8 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及处理流程

医院院感科制订针刺伤的上报流程和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立即按要求对伤口进行处理,填写针刺伤报告单,并立即逐级上报。由院感科组织专家对暴露人员的伤情进行评估干预,指导其在24小时内开始用药。若被HBV阳性患者污染的针刺伤,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4],若是被HIV阳性患者污染的针刺伤,专家组研究决定用药方案,并定期监测被刺伤人员的HIV抗体。医院感控科每季度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用PDCA方法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暴露例数。

5 结果

5.1 品管圈活动前后针刺伤发生情况的对比

拔针时被刺伤的减少了3例,配液加药时被刺伤的减少了6例,采血时被刺伤的减少了3例,处理废弃医疗用物时被刺伤的减少了6例,医务人员给患者注射操作时被刺伤的减少了4例,使用后处理各种针头被刺伤的减少了7例,针帽回套被刺伤的减少了2例,封管被刺伤的减少了2例,详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针刺伤发生情况的对比[n(%)]

5.2 有形成果

目标达成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100%=(75%-20%)/(75%-43.5%)×100%=175%。

5.3 无形成果

绘制雷达图,从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圈能力、品管手法应用、责任心方面对活动前和活动后做对比,见图2。

图2 雷达图

6 结语

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利用PDCA循环法、头脑风暴法、甘特图、柏拉图等基本方法,分析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制订防范对策,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范意识,规范了锐器盒的使用,优化了医疗垃圾的处理流程,提高了安全性工具的使用率,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率。实施品管圈后,圈员共同讨论,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工作气氛轻松愉快,提高了整个护理团队的积极性、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10]。因此,品管圈值得在医院各个科室推广。

猜你喜欢

锐器圈员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