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导师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2018-08-03奈嫚嫚王晓辉张慧芳王鲁文
奈嫚嫚,李 蕾,王晓辉,张慧芳,王鲁文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完成学校基础教育后,为强化专业理论及临床技能,进入培训基地进行培养临床能力的系统规范化培训[1]。在培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员学习积极性差、缺乏主动思考、医患沟通欠佳、科研思维欠佳、缺乏学习规划等,培训结束后,部分规培学员仍没有完全达到规范化培训的要求[2]。基于以上问题,我院自2017年开始将“一对一导师制”教学模式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过程中[3]。“一对一导师制”是按照我院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规培学员在基地进行培训的3年里,由一名导师与一名规培学员组成“一对一”的师生关系,进行导师制管理,导师不仅在临床技能及理论学习上引领指导规培学员,还要关心学员的思想和生活,使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能以较高的热情和极大的学习动力投入临床工作中。我院遴选的导师由教学小组及科室各主任讨论后选出,选择3年以上的具有较强临床业务能力的高年资主治医生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且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并获得培训结业证书的医生作为导师。要求导师的教学能力强、有较强的责任心、热爱临床教学工作,并根据自愿及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互选。同时医院对“一对一导师制”制订了规培学员的3年培训目标、轮转计划等。经过近年来“一对一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经验及心得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自2015年1月开始招收妇产科住院医师规培学员,选取2016年1月—12月参加我院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为对照组,2017年1月—12月参加我院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3人,实验组35人。两组住院医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轮转时间均为1年,其中轮转产科半年、妇科半年,出科时均进行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病例分析),并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估及封闭式问卷调查。学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及实验组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时数方面的安排均一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即收治患者并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参与临床三级医师查房及日常诊疗活动,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参与术前、术后及出院前沟通等,定期进行统一传统模式的临床授课。实验组医师除采用以上相同的临床带教教师及临床带教方法外,还采用“一对一导师制”进行临床教学,导师按照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协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监督并指导住院医师完成轮转学习。通过每天早晚查房、每月两次的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每周一次课内最新指南的小讲课、学习心得读书报告及导师修改,并每月甄选两份优秀病历,以引导规培医师积极参与。在提高手术技能方面,培养正确的操作基础和手术思路,指导规培医师了解妇产科国内外最新进展、查阅中英文文献、进行论文写作及专题汇报等工作,积极培养规培医师的科研意识。同时,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注重培养规培医师的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使规培医师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临床工作及学习中来。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α=0.05 作为检验水准。
1.4 效果评价
轮转结束后对两组规培医师进行出科考试,考试试题及内容一致,分为理论考试(占40分)、技能操作(占40分)及病例分析(占20分),满分为100分。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并就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估及封闭式问卷调查,评价“一对一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技能操作、理论考试及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住院医师考试成绩比较(x±s,分)
2.2 两组规培医师的教学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规培医师在授课满意度、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表达能力、学习兴趣、个体化治疗方面持赞同态度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规培医师的教学满意度(人)
3 讨论
3.1 “一对一导师制”的优势
我院自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适时调整妇产科住院医师培养模式,本研究认为,自2017年将“一对一导师制”应用于临床带教工作以来,提高了规培医师的成绩,增加其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有助于缓解其学习倦怠情绪[4]。医生除了应该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及专业素养外,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也是重中之重。“一对一导师制”以其独特的手把手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促进规培医师对临床技能的掌握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更好地培养临床医疗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3.2 “一对一导师制”的教学效果
通过每天日常临床查房、每月两次的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每周一次的科室小讲课、学习最新临床指南、书写学习心得和读书报告并让导师修改,甄选优秀病历,从而引导规培医师积极参与。通过启发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和指导其撰写临床文章来开阔专业视野,对规培医师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及促进其成长为优秀的临床专科医生奠定了基础。规培医师通过参加科室的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书写学习心得及读书报告、听科室小讲课、学习最新的临床指南,提高了学习热情。此外,“一对一导师制”确立后,规培医师还经常与导师“一对一”探讨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开发了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提高了其诊治水平及鉴别诊断能力。规培医师在学习了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基础诊治的同时,把握了妇产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及诊疗指南,从而更快地成为优秀的临床住院医师[4]。
3.3 “一对一导师制”缓解学习倦怠情绪,提高规培医师学习积极性
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的培养,需要经过成长中的多个培养阶段。医学生(五年制或七年制)较其他院校学生学习时间长、课业压力重,毕业后还要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医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及厌烦情绪,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效果下降[5]。在此过程中,如何避免这种倦怠情绪的产生,培养其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是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及解决的问题。
“一对一导师制”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导师可帮助规培医师制订学习计划,引导规培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探讨与思考总结问题,举一反三,并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指导规培医师学习并遵循临床指南及诊疗规范,提高了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避免了学习倦怠情绪的产生,为其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一对一导师制”培养了规培医师的心理素质及临床沟通能力[6]。从本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规培医师的理论、技能操作、病例分析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合以上的分析,通过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引入“一对一导师制”,实验组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表达能力、个体化治疗、授课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减少了学习倦怠感。妇产科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后,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能够更好地制订学习计划,在工作中的归属感增强,在临床工作中的临床操作机会也有所增加,主动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一对一导师制”是住院医师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丰富了临床教学模式,开阔了受教育者的视野并提供了所需要的技能、智慧、心理启迪等,增强了教学效果,避免了倦怠及厌烦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对长远实施效果仍需不断总结及科学评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