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师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2018-07-27万佳选万然

江西教育C 2018年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策略

万佳选 万然

摘 要:本文针对中师语文现存形式和朗读教学误区,强调中师语文朗读教学必要性并指出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师语文 朗读教学 策略

一、中师语文的现今存在形式

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课程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原来的中等师范学校大都已不存在,要么改制为当地的普通高中,要么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甚至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但是中师语文课程仍然存在。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的,生源有三年制高招师范生和五年制中招师范生(其中有定向委培生和非定向委培生);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的,生源也包含有专科生(三年制高招生、五年制中招生)和四年制本科生。从全国发达省市发展趋势来看,中招五年制师范专科生已逐渐过渡为中招六年制师范本科生。

据此分析得出结论:中师语文课程存在于五年制师范专科生和六年制师范本科生前两年的基础教学阶段必不可少,中师语文课程已经消亡只是一种外行人的错觉。至于中师语文课程的教材,现在是五花八门,有的使用全国统一的老版三年制中师语文教材,有的直接使用高中语文教材,也有使用各种版本的高职语文教材等。

二、中师语文朗读教学的误区

中师语文课程由于存在于高等师范院校之中,受到当今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影响,且在教学中又重学术知识讲解而轻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导致教师只顾自己在课堂中痛快淋漓地进行学术知识讲解,只顾自己在课后积极申报课题、发表论文。以上高校教师现状也势必影响到教学评价,也用对本科生甚至硕士研究生的授课形式标准来评价来要求,中师语文老师也不得不在课堂中漫天讲解、漫天给学生灌输知识点。

三、中师语文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中师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语文课程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是一门偏重于技能的课程(其他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则偏重知识的学习),语文是一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而读是听、说、写的基础,只有学生读教师读学生才有听的材料,才有提高听力的积累;只有读后学生才能积累说的语言词汇和各种素材,才能促进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文章;只有朗读课文,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好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多让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理解比喻、叠词、通感等修辞手法,使他们懂得文章的构思、结构、表达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期坚持学生便能下笔如有神。

中师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所决定。在中师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体现了中师学生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中师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好奇好动且好胜的心理特征,注意力的持久性和耐性不如大学生。因此对中师生的语文课堂不能像对大学生、研究生那样,两节连堂课通篇地灌输知识,而应根据中师生的年龄心理发展阶段水平特点,发现并了解当代中师生的兴趣特點,在教师适当的讲解课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开口读,在一唱三叹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使学生乐在其中,从而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四、中师语文朗读教学的对应策略

现代文朗读教学策略。现代文朗读教学要注意两个结合:第一,阅读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由于现代文课文相对文言课文来说,内容篇幅较长,通篇进行朗读教学课堂时间明显不够,而出于理解课文又必须全篇了解。因此,对于课文中的大部分非重点的段落和语句,采用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的方法更为实际;而对于课文中重点的段落和语句,则采用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方法更好,更为突出课文的重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前面的一、二、三段为课文中心思想的文眼和过渡,中间的四、五段语言和意境最为优美脍炙人口,后面的六、七、八段又是过渡和主题的升华。所以本篇课文中,前面三个段落和后面三个段落须采用阅读教学的方法,而中间的两个段落则须采取朗读教学的方法。

第二,课后思考练习与朗读教学相结合。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答案往往就在要求朗读背诵的精华段落。在《荷塘月色》课后思考中有问道:课文的哪些段落体现了标题和作者心境?答案就是第四、五两段。第四段是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写荷塘上的月色,所以文章的标题为荷塘月色;而这两段景色的描写又最能体现作者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之心境。

古代文言文朗读教学策略。文言文这一内容是朗读教学手段运用的重点,由于文言课文语言精炼、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更适合在课堂中进行朗读教学。主要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疏通难读难认字词,如屈原的《离骚》中难读难认生字非常之多,如不解决难读难认之字,朗读则无法进行下去。生字的诵读也应属于朗读教学的第一个步骤,教师应采用示范朗读和播放名家朗诵录音,给学生正音并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第二,正确理解文言文中句子意义。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的建筑物各随地势而建,但都向中心攒聚,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里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原来是长桥卧在水面上。阿房宫里不是雨后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原来是复道架在半空之中)。再如韩愈的《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不知句读的从师学习,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学习,这是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放弃了。由于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和句式的不同,很多文言句子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来理解,只有正确地理解了文章中的每句意义,才可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全篇课文。在此阶段,教师应通过讲解和诵读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文言句式的特点和独特的句式韵律美。

第三,讲解好文言课文的作者介绍与写作时代背景。古文由于年代久远,缺乏时代感难以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只有从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来引导学生,才能更好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如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讲明魏徵是中国史上最有盛名的谏臣,本文是他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针对唐太宗在一片欢呼声中逐渐忘记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指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必要性,记住十思,这在当代仍有意义。

第四,通过检查学生背诵来促使朗读教学。中师课文所选古代诗文,都为历代传颂下来的脍炙人口经典作品,如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流滚滚来”,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更是千古绝唱。将它们烂熟于心、脱口而出为每一个炎黄子孙必备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检查、期末考试检查来促进平时的课堂朗读教学,平日的课堂积累天长日久必将提高学生的中华语言人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卫.让朗朗书声充满校园[J].甘肃科技,2010,05.

[2]吴保华.“学为中心”的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思考[J].教育参考,2016,02.(作者单位: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