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水墨 传承文化 健康成长

2018-07-24魏会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校本课程

魏会

[摘 要]“水墨人生”校本课程是基于文化传承、学生自身成长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已经明晰了课程的目标,并构建了水墨普及课程、水墨社团课程和水墨新星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逐渐完善了课程的“多维”与“多元”评价体系,“水墨精神,幸福成长”的学校精神文化价值观已初步形成。

[关键词]水墨人生;校本课程;文化传承

一、“水墨人生”课程的提出

1.“水墨人生”课程的内涵

“水墨”即“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笔墨语言中承载着画者的心境、秉性、气格、情怀等。“水墨人生”可以指与水墨为伴的人生,也可以是具有“水墨精神”的人生。“水墨精神”的根本是中国传统的文人精神,即儒雅的气质、广博的学识、担当的意识、坚韧的意志等。因此,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水墨人生”课程的内涵就是借助水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谦和、宽容、含蓄、奋进、坚毅、担当等品性,丰富学生的精神追求,使其具有儒雅的气质、广博的学识、担当的意识、坚韧的意志。

2.构建“水墨人生”课程的思考

(1)基于水墨文化传承的现状

在当今西方文化、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渐渐被人们疏远,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现状堪忧。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艺术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小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水墨人生”课程的开发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感悟传统水墨文化,培养学生的水墨情结,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水墨艺术的兴趣,达成文化传承的目的。

(2)基于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学生普遍存在浮躁、意志薄弱等问题。“水墨人生”课程一方面承载着对传统水墨自身继承和发扬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发挥着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和人格完善的功能。学习水墨画,可润泽学生的心灵,涵养学生的谦和、宽容、含蓄、奋进、坚毅等水墨品质,滋养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3)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需求

在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今天,只有真正具备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追求,才能实现真正的内涵式发展。为此,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从“水墨人生”的内涵中提炼出了核心价值观,即“水墨精神,幸福成长”。“水墨精神”代表“儒雅的气质、广博的学识、担当的意识、坚韧的意志”四种价值品质;“幸福成长”是学校的美好愿景:致力于打造充满浓厚人文精神的校园,以促进师生的幸福健康成长。学校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完善了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是“水墨精神,英才少年”,办学目标是“水墨学园,幸福成长”,二者互为补充,具体阐释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一起构成了学校的精神文化。

二、“水墨人生”课程的目标定位

对教育的理解决定着课程的目标定位。事实上,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其更深层的意义应该是“育人”。基于此,“水墨人生”课程就不能只是单纯的美术课程,而是能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综合课程。学校将“水墨人生”课程的目标定位为:秉持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理念,遵循以生为本、循序渐进、综合开发的原则,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统一,适应儿童个性发展与潜能开发的课程体系,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课程载体。

三、“水墨人生”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水墨人生”校本课程是学校整合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而开发的综合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延展与补充。学校立足“水墨精神,幸福成长”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基于学校课程现状及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确立了“水墨人生”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即面向全体学生的水墨普及课程、面向兴趣学生的水墨社团课程、面向专长学生的水墨新星课程(见图1)。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有效地实现了少数到全体、基础到发展的转变,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水墨素养。

1.水墨普及课程

水墨普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是必修课程,也是基础性课程,主要包括“水墨人生”校本普及课程系列和“水墨人生”活动课程系列。

“水墨人生”校本普及课程系列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设置,采用主题单元活动的形式,每周定时、定点、定人,学生以走班形式参与学习。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知识、技能的拓展与延伸,而是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思维提升。课程内容涵盖水墨基础知识与技法、水墨名作赏析、水墨名家赏析、水墨故事等诸多方面,以生动的文字、影像、图片、动画等形式綜合呈现。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水墨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丰富学生的学识,提升学生的儒雅气质。

“水墨人生”活动课程系列是为学生搭建水墨实践活动的平台,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坚韧意志。如每年一次的“水墨艺术节”活动,要求所有学生参加,活动内容有适合水墨特长学生的“和画家一起画画”活动,也有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水墨画展”“我来说水墨”等活动。

2.水墨社团课程

水墨社团课程主要是吸纳在水墨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研习水墨技法,参与水墨主题创作活动,创作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水墨作品。每位学生在学习了普及型的水墨课程后,对水墨产生浓厚兴趣的都可以报名参加水墨社团课程的学习。水墨社团课程是水墨普及课程的提升,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水墨素养。

3.水墨新星课程

水墨新星课程主要针对学校里有水墨专长的学生而设置,学校会从水墨社团中挑选这类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并指导他们参加一些相关比赛、展览活动。通过水墨新星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激发了水墨创作能力,提升了审美素养,也给学校其他同学起到榜样作用,激励了全校学生的水墨学习。

四、“水墨人生”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整体规划课程,用水墨文化浸润校园

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学校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学校在建设“水墨人生”校本课程之初,着力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围绕“水墨人生”的文化内涵,有效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水墨课程,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纲要,以此推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除此之外,学校还整体规划,先后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青荷水墨”“走进水墨”等水墨栏目,定期推送认识水墨、水墨赏析、水墨新星等内容,着力营造水墨氛围,打造水墨校园、水墨班级、水墨活动等。

2.综合开发课程,将水墨文化融入课程

根据“水墨人生”课程的目标定位,结合学生需要、学校现状和地方文化资源,学校“水墨人生”校本普及课程先后开发了“童真墨趣”“家乡墨舞”“先贤墨韵”三个主题单元系列。“童真墨趣”系列旨在让学生通过水墨游戏的方式感悟水墨韵味,并在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生活表现中体会传统水墨审美情趣,进而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家乡墨舞”系列是通过让学生对家乡风景名胜、乡土人情、特色物产等的认知、体验与品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先贤墨韵”系列是让学生围绕传统水墨名家名作及故事进行赏析,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感悟名家名作,解读名家名作,可以临摹或创意表现自己的认识,进而达到传承和创新的目的。

针对小学各学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情感需求等的不同,校本普及课程内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分层次研发。低年段侧重水墨韵味的感受和水墨文化的渗透,中年段侧重水墨文化的感悟和水墨表现等,高年段侧重水墨作品的赏析和水墨创意等。

3.開展社团活动,让水墨文化辐射全校

文化的形成和辐射,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一个“点”。学校从现状出发,成立了青荷水墨社团,并依托社团展开“水墨人生”课程的教学活动。社团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秉持“人人参与、自主报名”的原则自由吸收成员,定期开展活动。学生在社团里,通过教师引领、同伴互助、主题分享等学习方式,在富有水墨文化的和谐氛围里愉悦了身心、提升了自我,同时也将水墨文化传递到了班级,传递给了其他同学,触发了全校师生学水墨、画水墨、品水墨的热情。

4.开展特色品牌活动,使水墨文化深入人心

活动育人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水墨人生”课程的深入推广离不开特色活动的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先后开展了“水墨大讲堂”“我与水墨”“水墨作品微展”“水墨艺术节”等特色品牌活动。

“水墨大讲堂”活动是由学校聘请知名画家或学校教师举办的水墨专题讲座,讲座贴合学生需要,极富故事性。“水墨大讲堂”每学期举行一次,同步视频或文字、图片资料,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我与水墨”是围绕学生的水墨学习成果开展的展示活动,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内容包括主题画展、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后,会给每位参加的学生颁发“水墨之星”证书。

“水墨作品微展”是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学生水墨作品展,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可以是个人展,也可以是集体展。这项活动既让学生在水墨学习中获得了认同感、成功感,也使水墨课程获得了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同。

“水墨艺术节”是学校每年五月份开展的特色项目,艺术节包括水墨作品展、“和画家一起画”水墨活动。学校会邀请市、区一些画家和学生们一起画水墨画,并将画家们的水墨作品进行为期一周的展出。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近距离地观看画家画画,欣赏他们的作品,还可以向画家提问,得到画家的指导。

五、“水墨人生”课程的评价

1.建立多维坐标,执行多元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水墨人生”校本课程评价遵循“多维”与“多元”的原则,从学生、教师、课程三个方面努力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学校秉持激励性原则,重视过程,面向全体,给每一位学生一个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让他们收获自信与学习的动力,以达到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水墨人生”校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在评价形式上,学校以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成长的点滴,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学习表现、学习成果、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参加“水墨人生”课程相关活动和作品展示情况、参与“水墨之星”的评选情况等。学期结束时,每班会结合学生成长档案袋评出“最美水墨之星”上报学校。

对教师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学校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自我发展规划,真正激发教师的发展热情,倡导他们努力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践行者。如学校鼓励语文教师根据“水墨人生”校本课程的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尝试开发“水墨故事”“水墨名作赏析”等项目,并指派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和他们结成“对子”,帮助他们在课程开发中迅速成长。学校制定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情况量化积分,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施办法》中规定,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参与课程研发情况、课程实施情况、日常档案积累情况、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评价形式主要有学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教师自评与他评、教学反思等。

对课程的评价,主要是课程满意度调查、学生表现评估等。学校会根据课程评价的具体结果,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2.倾听真实声音,完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课程只有适合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评价课程时,应该善于倾听来自学生的真实声音。在“水墨人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管理中,学校经常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心声,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等作出相应调整。如课程实施初期,学校只将课程安排在了学校的青荷水墨社团,而经过访谈了解到多数学生希望参与水墨课程的学习后,学校对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全校设置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分层次的“水墨人生”校本普及课程,每周定时、定点、定人,学生可以自愿以走班的形式参加学习。学生是课程的真正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一切课程只有适合学生的发展才有存在的必要。建立有“倾听感”的课程,正使学校的“水墨人生”校本课程不断走向“适合学生发展”。

围绕“水墨人生”校本课程,学校通过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并在水墨文化氛围的营造、传统水墨文化的推广、学生素养的提升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学校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但文化建设之路没有尽头,学校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持续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校本课程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