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初探
2018-07-21戴朝明
戴朝明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有必要、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生已经掌握了属于自己的特殊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针对性的引导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主动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成功开创数学课堂教学的全新格局,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与研究,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有效策略 研究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完善认知体系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应以素质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浓厚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成绩进步,强化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探究中发挥出更大的主体优势,这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更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稳定加快的有力保障。笔者特意凭借自身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几点新的想法,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起到一些有效帮助。
一、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选择恰当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阔学生想象空间,这是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指导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学习基础知识,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教师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会充分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下坚固基础。比如,在几何教学中,老师可以经常性的用一些模型来进行课堂演示,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的几何模型,利用这些模型的立体性,直观的向学生们展示教学书上几何图形,让同学们通过触摸这些模型,感受几何图形的立体感,这样更能增强学生们对几何的知识的理解,并通过拆解几何模型来验证几何结论。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给学生上课。
二、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把自学当成是一种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并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完全养成好的自学习惯。要想做到这些,教师在平常的日常教学中,就得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比如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课程学习计划,这一小结要怎么学,怎么预习,需要预习多长时间,重点学习什么,等等。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习的控制性,而且可以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制定学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合理分配到一定的时间表内,这是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策略。制定计划,一是要做到切实可行,二是要努力按时完成计划。每天、每周的计划都能及时完成,那么成功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这样把每一次的自学过程都做好,慢慢地就会养成一个好的自学习惯,也就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学能力。
三、思维定势突破难点
心理学上的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一个人的思维的形成是受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定势影响。如在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先让学生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再把等号用不等号代替,说明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的解法相同,学生很快就得出了解不等式的步骤,然后启发学生,“这两种解法的步骤在具体应用中有什么区别?”,学生会正确地答出“系数化为1中,当系数为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这样教师只需用简单的几句话利用思维的定势让学生迅速获取新知识,并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象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教材多次出现了应用题的教学,即简易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我们从初一的应用教学开始,帮助学生把应用题系统地分类,把各类型中的公式及主要相等关系用图表列出来,在每个层次的应用教学中都进行强调,学生就会自我地形成这种思维的定势,能较好地找到每个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出议程。这样到三年级时近90%的学生迷上了解应用题。
四、加强多媒体应用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冲击下,特别是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和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积极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图像、视频或动画,将知识点变得形象具体。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在适当的时机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工具,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难度。比如,教学《图形的旋转》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平移和轴对称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拥有一定的变换思想和观察、抽象、分析能力,可从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不过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然相对薄弱。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一系列与旋转相关的动态图像,包括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风车的转动、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汽车上旋转的雨刷等。学生通过对这些图像的观看,能够切身感受到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应鼓励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转动的共同特征,初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关注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任重而道远,它要求数学教师成为有效教学这一教育理念的学习者和实施者。为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我理论素养,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航者和促进者。
参考文献
[1]刘玲.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力推进增效减负进程[J].教师,2015(03)26-27.
[2]王洪新.新课程条件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7(19)84-85.
[3]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