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眩晕宁颗粒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价值
2018-07-16刘少敏胡钢钢
刘少敏,胡钢钢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河源 517000)
BPPV是一种特发性、由头位改变激发的、伴有眼震、短暂性眩晕的前庭器疾病,目前该病发病机理仍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与椭圆囊囊斑上耳石脱落并沉积在半规管上密切相关[1]。治疗上手法复位是极为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后易复发,需反复治疗,即使手法复位成功后仍可有明显头晕症状残留,造成患者情绪焦虑、恐惧、住院周期延长,加重经济负担。近年有不少关于通过中医辨证采用经方、自拟方、针灸疗法联合西医手法复位法对其进行治疗[2-5],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的报道,但是采用经方、自拟方治疗BPPV不能现成现用、储存不便,部分中药成分还可能带有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不易被患者接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使用。本文旨在探讨中成药眩晕宁颗粒在BPPV治疗价值,为治疗BPPV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河源市源城区人民住院部符合诊断标准的首次发作BPPV患者,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40-75岁。入选患者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⑴多管型BPPV患者;⑵管石复位术禁忌症:严重颈椎病、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运动障碍、上消化道出血等;⑶急性期接受过其他物理及药物治疗;⑷期间并发其他疾病影响头晕如神经系统病变、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眼科疾病、酒精中毒和其他前庭病变者。全部受试者了解研究过程,同意参加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x±s)
1.2研究方法 依病情用Dix-Hallpike法确定后半规管和前半规管BPPV,用滚转试验确定外半规管BPPV,以变位检查的眼震特征来判断病变侧半规管。复位方法[1]:确诊后前、后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复位,外半规管BPPV采用滚转法进行复位。复位成功标准:位置性眩晕和眼震消失,位置试验阴性。手法复位成功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眩晕宁颗粒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5020604,规格8g/袋)口服,8g,3次/d),治疗1周。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1.3观察指标
1.3.1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改善、无效3项,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愈:位置性眩晕消失。改善: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
1.3.2采用眩晕障碍量表(中文版)(DH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其中DHI量表包括情感、功能和躯体3个条目共25个项目,各项目包括“无、有时、是”3个等级,分别计分 0 分、2 分、4 分,DHI量表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则眩晕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正态分布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取其自然对数,使之正态化后进行分析。正态分布变量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常规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97.5%,两治疗组治疗后比较,χ2=34.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功能、情感、躯体、总分无显著差异(t=0.52,t=1.15,t=0.74,t=0.02,均 P>0.05)。治疗 1 周后在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及总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0,t=23.36,t=13.75,t=13.16,均 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内耳半规管疾病,该病患者数量占所有眩晕患者的17%-42%,是眩晕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BPPV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法、复位法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法复位最为常用、有效,然而手法复位治疗后复发率达15%-37%,即使手法复位成功后仍可有明显头晕症状残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BPPV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历代医家认为在眩晕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相互影响、转化,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本病以虚为本、痰瘀等实邪为标,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亦可涉及心、脾、冲、任,病情多虚实夹杂,早期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乔梅等[6]通过中药辩证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证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蔡汉潮等[7]也证实了下气汤可改善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但是采用经方、自拟方治疗BPPV不能现成现用、储存不便,部分中药成分还可能带有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不易被患者接受,本文尝试使用方便、安全的中成药替代经方、自拟方辅助治疗BPPV,探讨其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运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研究入选患者均为首次急性发作者,就诊前未进行任何诊治,中医辨证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眩晕宁颗粒以泽泻利湿除痰为主药,配以白术、二陈健脾化痰;女贞子、旱莲草养五脏;黄菊平肝;牛膝补肝肾,本品药性平和,不躁不滞,健脾利湿祛痰,益肝补肾,主治痰湿中阻,肝肾不足之眩晕,口服眩晕宁颗粒可以滋养肝肾、补益气血、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联合手法复位理论上可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证实,不论常规组或是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均有所缓解,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目前相关报道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对照组较常规组更能提高总有效率,降低DH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价格便宜、无明显不良刺激味道,整个治疗过程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但是,本研究纳入对象仅为首发症状患者,对反复发作者不具参考意义,同时随访时间短,样本量少,故研究结果有待更大样本、更长时间随访的深入研究来证实。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