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互联网+双创”协同体系模型探究
2018-07-13刘双
刘 双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01)
教育“互联网+”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共识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更需要同科技发展和社会思潮所带来的教育变革相契合,“互联网+双创”无疑是教育新时代下其自身发展的突破口。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高职院校仍不同程度存在教育理念滞后、重视程度不够、定位不准、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教师意识与能力欠缺等问题,而且“互联网+双创”协同育人方面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互联网+双创”协同教育体系方面的体制机制研究尚未展开。
1 高职教育中“互联网+双创”协同的一体两面
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高职教育发展的目标、性质和定位等问题,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变化,但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与主体方向不尽相同。有些高职院校因循技校人才培养的旧路,强调专门技能型培养;有些高职院校沿袭本科教育的思路,强调社会适应力强、岗位适应面宽的厚实理论性培养;有些高职院校追随时代科技发展,强调最新技术、最新设备的育人化应用。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职业消亡、产业更替不可避免,高职教育目标和发展定位与时俱进的调整与优化同样不可避免。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就“互联网+双创”协同的高职教育体系而言,其主体核心是培养“掌握职业学习关键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双创”,都要有的放矢地围绕如何培养“掌握职业学习关键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展开,达到学生学会应用、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教育目标,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突显高职教育自身价值与意义。
从当下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及变革来看,有些高职院校侧重“互联网+”,重形式而无实质,有“网校化”的趋势而无高职实体化的特点;有些高职院校侧重“双创+”,重培训而无内涵,有“创业梦工厂”的趋势而忽略了高职教育本源及学生专业基础。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和创新创业的大潮流下,把“互联网+双创”融入高职教育,无疑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但其主体核心是人才培养。从高职教育体系而言,“互联网+”与“双创+”作为主体核心实现的两个层面,既要尽可能挖掘其价值,又要确保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不变。“互联网+”是“信息资源+”,是时间地域的跨越。在高职教育中,要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借鉴优秀的课件资源,进行符合学校特色及学生学情的具体化调整及优化;要利用“互联网+”的实时跨地域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课后“学而思”的教学及辅导;要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进行教育教学的综合分析及解答,为开展更高质量的教学提供指引。“双创+”是“思想意识+”,是知识理念的物化。在高职教育中,要借鉴创新创业思维,激活学生的灵感与想象力;要借鉴真实设计及生产制造的模式,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自我认知及应用的活力;要与就业择业相关联,实现从学位到岗位的无缝对接。
2 高职教育中“互联网+双创”协同的三条主线
就当下的高职教育而言,人才的培养是以一定的行业产业为依托,参照相应的岗位职业,进行方向性明确的专门专业化培养。其中,产业是背景,专业是基础,职业是方向。从以人为本、差异化培养、全员育人的角度出发,利用“互联网+”与“双创+”的优势,可以把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基本理念以“群”的概念大而化之,也就是说,可以从产业群、专业群、职业群这三条主线进行高职教育体系的塑造。
产业群是彼此联系紧密的产业聚集形成的群体。产业群的这种联系,可以是生产关系下的紧密联系,也可以是物料、设备、技术等方面的紧密配合;产业群的这种聚集,可以是空间地域上的接近而形成的区域,也可以是网络节点式密度投放。随着科技与社会进步,某个产业可能消亡,但是整个产业群,只会逐步融合并臻于完善。借助“互联网+双创”优势,可以让受教育者领略到所置身产业群的宏大内蕴,形成产业群的个人微缩印象,透过技术发展和国家产业规划,也能对产业群的未来达成一定的个体认知。这有利于学生找准自身位置,对个人发展进行合理定位、有效规划,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地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
专业群是相关相近专业聚集形成的群体。聚集的专业既可以是有知识体系关联的专业,也可以是学科大类下的专业,甚至可以是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下的专业。具体的专业群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专业现状、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而定,即使是同一专业群,也存在特色偏向性与政策倾斜性的问题。目前,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越来越不适应学情、社情和国情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性发挥形成了阻碍。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群,一般是学校与教师通过长期的专业建设,在专业方向衍生、专业类别演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在招生政策专业指引、人才培养师资及设施限制上,加设了专业门槛和专业取向。借助“互联网+双创”优势,可以化解专业群式人才培养的诸多困境,让高职人才的培养在知识与技能的聚合程度上提升一个量级,让人才的培养更加自主化、合理化、多元化。
职业群是把一些普通的职业按照其宽泛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组,将数种性质相近的职业归集为一个群,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职业导向和职业探索,这是终身教育理念下美国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模式。随着职业分类及职业技能标准的发布,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及就业指导中对其进行补充及整合显得十分必要,有些职业技能标准甚至可以参照或借鉴欧美甚至国际通用的职业技能标准。借助“互联网+双创”优势,不仅可以进行必要的职业剖析、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让学生对职业的必然规律和偶然机遇有一个总体掌握;还可以开展具体的职业指导及服务,进行不同岗位职业的多重体验与虚拟参与,以克服学生求职阴影,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照亮学生未来道路。
高职教育体系的产业群、专业群、职业群三条主线,不是彼此孤立或隔离的,在很多方面,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交集。从学生角度而言,立足社会以专业群嵌入、靠职业群生存、凭产业群发展,专业群、职业群、产业群三者在时间和发展尺度上存在一个由近及远的必然联系及演绎进程。高职教育体系的建构,既要考虑学情与校情的现状,又要贴近行业与企业的需要,还要面对产业发展的国情,这就需要把专业群、职业群、产业群三者综合在一起,进行系统性分析及总体规划。
3 高职教育中“互联网+双创”协同的五大要点
近年来,在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构建方面,非常重视教育的五业(专业、职业、企业、行业、产业) 联动,但由于彼此间黏合度、交互性不够,大都实施进展缓慢。若把高职教育体系视为一个有机生态,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生态链上的关键节点,也就是生态影响因子。从高职教育体系生态链路来看,其生态影响因子依序有五个,分别是学生、教师、专家、技术骨干和政府工作人员。这与米切尔评分法所标定的具备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每一个生态影响因子是一个身份对象的综合体,不仅分别处于家庭、学校、行业、企业、政府这五个不同的局部环境之中,而且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学情的高职院校,其生态影响因子的影响系数也不尽相同,其主导下教育体系所能影响到的局部环境及影响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总体而言,学生与教师是教育的基础,维持系统的核心运转;专家与技术能手是职业的保障,关系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政府工作人员担负政府政策的解读和监督,影响教育体系的生态法则。
由于高职教育体系生态链路较长,而且生态影响因子还受自身局部环境影响,使得生态影响因子彼此之间的联系必然会弱化,生态系统的周期性和成熟度就会滞后于高职教育的时限和预期,引发系统性危机和缺陷。因此,对于高职教育生态,需要附设一个新的环境因素,以加强彼此之间信息流通,这个就是“互联网+”之于生态系统的作用。在加强系统生态影响因子紧密联系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借助教育“双创+”,强化生态系统的运行,催生系列化的成果,从而构建一个成熟的、联系紧密的教育生态雏形。
4 高职“互联网+双创”协同的教育体系架构及内在联系
图1 高职教育体系 “一体两面三线五点”模型
在围绕高职教育主体核心的人才培养层面、路线和要点确立之下,高职教育体系“一体两面三线五点”的模式基本成型,如图1所示。从高职教育体系模型架构来看,学生是教育的目标对象,位于模型的顶端,与教师、技术骨干形成顶端三角形,既构成了高职教育的内核,也是高职教育专业性与职业性的体现。目前的高职教育,处在一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面临着创新创业的浩荡潮流,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互联网与双创的筑基与托举。专业群、职业群、产业群作为三条并行主线,贯穿于高职教育体系之中;教师与技术骨干是高职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专家与政府工作人员是岗位职业群的观察者和探究者,产业群无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底线,涉及政府部门的宏观规划和具体实施。
高职教育体系模型的“一体、两面、三线、五点”,不是固有封闭的,而是可以不断扩充变化的。以专业群为例,高职院校专业群不仅可以通过学科优势,进行专业衍生,还可以通过学科互补,创设交叉专业;此外高职专业群向下可以与中职专业群结合,向上可以与应用性本科专业群搭接,实现专业群横、纵向全面贯通。高职教育体系模型的“一体、两面、三线、五点”,彼此有机融合,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高职教育体系模型下的人才培养,分为专业群、职业群、产业群三条主线,通过“互联网+双创”协同,实现学生、教师、技术骨干、专家、政府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其相互认知程度和内在相符预期决定了高职教育体系“一体两面三线五点”模型的可行性和试行效果,如表1所示。以此为基础,相符程度越高,高职“一体两面三线五点”教育体系价值转化率和预期目标的达成度就越高。
表1 高职教育体系中 “五点”与 “三线”的相符预期
5 结论
高职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系统化育人的总体思想,在基础理论取得突破进展、专业技能推陈出新、产业形态转型调整的客观现实下,高职教育的出路,必然要与时代 的发展相同步。高职教育的“一体两面三线五面”体系模型,涵盖互联网、创新创业两个层面工作人员五个影响因子,基本形成了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的框架模型,落实了《意见》中关于完善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所提出的“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评价和服务作用,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对接”。不仅有利于教育各方达成教育合作共识,而且有助于在“互联网+双创”协同方面形成合力,对于高职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