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群的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
2017-04-07赵颖
赵颖
[摘 要]本文在分析江苏特色产业群和聚集示范区的行业分布和区域分布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高职重点专业群建设,从专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角度分析得出,目前江苏高职专业群基本上满足产业区的需要,产业群区域分布均匀,但高职教育发展。针对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需要加大规划,建立群联盟,追踪群劳动力需求变化,调整职业教育专业方向。
[关键词]产业群;重点专业群;高职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59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1 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综述
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直接取决于经济特别是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水平,反过来,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持。基于产业群的实践、实训、工学结合和终身学习体现这所院校的地域优势。高职院校应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和新兴专业,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
徐宏伟、郑君梅从专业集中度、专业点分布数、专业设置结构和专业点所在院校地理分布情况四个角度分析,以2010年前江苏省专业招生与三产产值情况,得出尚需设置第一产业特色专业,第二产业作为江苏省高职院校六大主导专业之一的制造大类专业在第二产业专业设置中始终保持在遥遥领先的位置,与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从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来看,无论是传统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都有涉及,可以满足未来新型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孟韬、孔令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探析,以建设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高校专业集群框架体系为目标,对沈阳装备制造专业集群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若干专业集群建设措施。
综上所述,在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适用性以及产业导向的专业建设方面,多以产业产值、专业设置、专业布点数和招生人数这些宏观指标进行分析。本文从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与特色产业群和聚集示范区(简称产业群)角度,分析江苏省高职教育专业群与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吻合程度。
产业群以地理边界也就以市边界,重点专业群是地理边界内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有示范效应,是高技能人才的支撑。本文仅从布局和专业方向,比较二者的吻合情况。
2 重点专业群与产业群、示范中心建设的现状分析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2〕16号)文件要求,学校重点专业“以实现人、财、物的统筹为手段,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依托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从专业群组建的视角”,重点围绕人才培养体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建设,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目前共建设202个高职专业群,主要采用三种方式构建。第一,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通过对某个产业链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设置与产业发展一致的专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发展。第二,围绕岗位群,设置相关专业。各专业尽可能覆盖岗位群的岗位,以培养各个岗位需要的人才。第三,围绕学科设置专业,学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构成一个专业群。
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是为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布局合理、要素集聚、资源共享、协作共赢、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而设立的。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是指产业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对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产业集聚区,包括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园区等。目前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已认定共计100家,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70个,总计170个产业群。产业群和产业集聚示范区都记为产业群,重名的产业群位于不同县市且侧重点不同,亦视为不同的产业群。
3 重点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分析
重点专业群体现了这所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高职教育提供的高素质劳动力的专业方向。将170个特色产业群和产业集聚示范区,202个高职重点专业群,按照江苏省行政区域划分13个市。产业集群在地域分布上较为平均,苏州和无锡两个城市的产业群较多;专业群的分布存在不平衡,南京和苏州教育资源较丰富。
一个产业群需要多個相关专业,一个专业群也可以对应多个产业群。如装备制造产业生产过程相关的专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交通运输类和材料类等类别。产业群对应的专业群,也有核心专业和辅助专业之分。在机械类专业集群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核心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工程等是辅助专业。本文按照专业大类和产业大类进行匹配得出表1和图1。
①常州、无锡和徐州,专业群与产业群满足率和对口率较高且较一致。高职院校重点专业、优势专业从专业方向上基本满足产业群的需要,专业设置较为合理。②宿迁、连云港和淮安,职业教育落后于产业群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③镇江、盐城和扬州,重点专业群与产业群对口率低,意味着职业教育要尽快调整方向,发展产业群所需的专业。④南京重点专业群占总数的24%,劳动力市场丰富,有很强的教育优势,但缺少产业群的支持,对后续发展反而形成制约。⑤泰州、南通和苏州,重点专业群包含第一产业专业,与目前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方向不同,造成其吻合率低。
4 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发展建议
4.1 加大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规划
从江苏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主要表现为外生型,这是由于江苏的产业集群建立的基础是外资企业以及原国有经济。省市在产业群培育、引导和规划上,对产业群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一并将高职教育发展纳入其中,减少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滞后。高校资源不足的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
4.2 建立群联盟
中职、高职和大学高校间,形成某类专业集群联盟,加强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复合型专业能力,利于高校教师进行合作科研,从而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群和专业群也可以跨区域形成联盟。昆山现有六个产业群,市内只有一个专业群,对人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这也形成教育资源过剩的南京市院校与昆山产业群内企业跨区域合作。
4.3 追踪产业群劳动力需求变化
产业群内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企业,会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空间布局。产业集群是动态变化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业群的劳动力市场特征—劳动力数量、素质层次和流动率不同。各高职院校还需从产业群所处阶段和发展趋势角度,确定专业集群内部的所需的核心专业和辅助专业劳动力。
总体来说,江苏高职教育基本上满足产业群需求。部分省市专业建设滞后如宿迁市,一方面专业建设需要周期和教育资源;一方面异地已有相关优势专业,从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该专业群的总体需求。对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主要是更高层次人才需求,本文只分析了高职层次,未统筹考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部分优势专业群虽与产业群不吻合,但体现江苏教育特色和行业水平,要传承保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宏伟,郑君梅.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查研究[J].职教通讯,2012(7).
[2]赵昕,张峰.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基本内涵与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4).
[3]孟韬,孔令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探析——以沈阳装备制造专业集群为例[J].经济师,2012(4).
[4]宋玉军,魏萍.产业集群理论视角下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路径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3).
[5]安甜甜.基于产业集群的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建设与发展研究[J].才智,2013(6).
[6]蔡建平,沈陆娟.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互动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