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分析
2018-06-20洪东花
洪东花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的影响。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10例肾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5例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5例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6%,远低于对照组的36.36%(χ2=5.666,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仅为80.00%(χ2=3.633,P<0.05)。 结论 肾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肾内科;风险管理;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2(c)-0147-03
Analysis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Internal Nephrology Disease
HONG Dong-hua
Nephrology Department, Haicang Hospital,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ernal nephrology disease that applied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nursing. Methods 110 patients in the Nephrology Department of thi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Control group contained 55 patients with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routine nursing care while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ed 55 patients adopting methods of risk management in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nursing. The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occurrence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adverse event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6.36%, far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36.36%(χ2=5.666,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91%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80.00%(χ2=3.633,P<0.05). Conclusion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of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internal nephrology disease adopting the model of risk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Therefore,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phrology department; Risk management;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Adverse ev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腎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病情变化快、病情程度较重,建立静脉通道能够确保患者在病情加重时立刻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因反复穿刺导致的疼痛,此外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为医护人员争取治疗时间[1]。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不断提升,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事件情况,从而诱发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医疗服务中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2]。该文方便抽选该院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10例肾内科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肾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5例采用常规护理,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1∶24,年龄在35~74岁间,平均为(53.9±5.2)岁;病程在2~8年间,平均为(4.2±1.7)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8例、大专12例、高中15例、初中及以下者20例;肾结石患者22例、尿毒症患者12例、肾病综合征15例、其他6例。观察组患者55例静脉留置针实施风险管理,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3∶22,年龄在32~77岁间,平均为(54.2±5.0)岁;病程在1~8年间,平均为(4.8±1.5)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5例、大专16例、高中19例、初中及以下者15例;肾结石患者20例、尿毒症患者14例、肾病综合征13例、其他8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肾内科疾病患者,对该次实验知情且自愿参与该次实验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该次实验的患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心脏、颅脑等原发性严重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其他实验研究的患者等[3]。
1.3 方法
1.3.1 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 护士应按规范清洗双手,取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输液接头。①血管、留置针型号选择:血管的选择应遵循粗且直、富有弹性、无静脉瓣、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留置针,防止形成血栓。②穿刺评估:护士自我评估,穿刺前护士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态平衡。对穿刺操作技术评估,必须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科学使用方法,尽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提升效率。③穿刺方法:穿刺血管确定后在距穿刺点约15 cm处扎止血带,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排空留置针中空气后夹闭,护士一手拿捏留置针和皮肤呈30°刺入血管中,回血后压低角度至15°,使用透明胶纸固定,填写穿刺日期。④封管方法:快速封管,输液完成后取肝素钠推封管液,同时推动注射针,避免血液返流。
1.3.2 静脉留置针护理 对照组:①心理护理。神志清醒的患者在穿刺前應该说明留置针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消除其害怕、紧张等情绪;神志不清的患者则需要向家属说明。②基础护理。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长期置管的患者应每隔3 d更换透明敷料1次,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若穿刺点有渗液、渗血现象需立即更换敷料;保护留置针肢体,叮嘱患者不要下垂置针肢体,避免导致血液回流。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需加强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做好全面护理,连续输液患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输液过程中观察输液速度,避免过快产生负荷过重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如:①组间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针对肾内科患者协调护理工作,科学安排值班时间,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将护士的奖金、晋升条件均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情况挂钩,每个风险管理小组约6~10人,患者在入院后由风险管理小组对患者病情予以评估。比如是否合并慢阻肺、贫血疾病,是否可以使用氯吡格雷、华法林抗凝药物;全面评估或标记对静脉输液存在安全风险的患者,第一次静脉穿刺置管均由组内最资深护士完成,患者在输液期间需加强巡视。②提升护士人员的整体素质。每周1晨会应对上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问题和缺陷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小组组长加强巡视,监督护士在穿刺置管、输液、封管等操作时是否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杜绝一切不良护理操作习惯。定期对护理操作缺乏规范的护士进行培训,直至其熟练掌握各项技巧。③加强护患之间交流。多数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护患沟通不当所致,比如置管后应该叮嘱患者尽量不要随意活动穿刺肢体;告知患者留置针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均是不可控的护理缺陷,取得患者的谅解,在出现上述不良事件后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置管期间留置针堵塞、脱落、皮下血肿、回血凝集、静脉炎、液体渗漏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在出院前1 d向每位患者方法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填写,完毕后统一回收。问卷从护理技巧、语言态度、管理方法、护理等待等多维度评估,满分为100分,90~100分间为非常满意、80~89分间为满意,70~79分间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计算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6%,而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36%,肾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安全性更高,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91%,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3,P<0.05),见表2。
3 讨论
肾脏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症,目前肾脏疾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症之一[5]。肾内科患者病程周期长,静脉留置针能够提升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的痛苦;此外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和输液钢针比较其对血管壁的刺激性更小,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方便医护人员快速处理突发事件[6-7]。但是在静脉留置针置管过程中护理不当也会出现多种不良事件影响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医疗服务的感受。该院在肾内科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置管输液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
该次实验中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组间风险管理护理小组让整个护理过程更加流畅和系统化,定期的会议总结能够使医护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和缺陷,有意识的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提升护士的职业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留置针置管期间的各种技巧,让护理操作更加规范化[8]。加强护患间的交流能够建立良好的关心,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据相关资料显示[9],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有25%的不良事件是由于护患沟通不当所致。在置管成功后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能够提高患者的警惕,在肢体活动时有意识的注意不要触碰,向患者解释有并发症时难以避免的,比如静脉炎、留置针堵塞等,可以提前取得患者的理解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据乔志娥[10]等人的研究显示,在心内科住院患者治疗期间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方式,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45%,远远低于行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的32.77%,由此说明风险护理管理可提升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的安全性。而该次实验观察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促使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6.36%,而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36.36%,该实验在安全性方面结果与乔志娥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护理满意度是评估不同护理方式的主要指标之一,该次实验在患者出院前以匿名方式评价护理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0.91%,高于对照组的800.0%,由此推知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肾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艳.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肾内科应用中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169-170.
[2] 李清芬.探讨肾内科应用BD静脉留置针的相关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135.
[3] 金丽珍.肾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保健文汇,2016,11(12):194-195.
[4] XU Yajuan,DO Pediatrics.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QI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J].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 ne,2017,22(6):1045-1048.
[5] 刘元胜,马玉荣.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步骤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17(2):578-579.
[6] 魏艳红.124例腎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7,4(1):230-231.
[7] 宋慧莉.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230-231.
[8] X Zhou.Application of BD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Ren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Related Nursing Problems[J].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2016,10(6):230-236.
[9] 温志英.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35):164.
[10] 乔志娥.心内科中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及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0):255-256.
(收稿日期: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