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2017-01-09江艳珠蔺营高越
江艳珠 蔺营 高越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以2015年8月1日~2016年2月1日,医院妇科二病区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4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察法,将发生并发症者作为并发症组,余者纳入对照组。结果:穿刺点红肿发生率0.83%、输液外渗1.45%、穿刺点感染0.62%、静脉炎4.96%,发生率6.4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37%;并发症组Y型留置针、老年妇女、出现过护理不良事件、高渗药液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红肿、输液外渗、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四类,其中静脉炎最多见;并发症影响因素较多,应特别关注高危患者、高危药液,积极预防护理不良事件。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名“套管针”,已取代钢针成为临床最常用的输液工具。有报道显示,我国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高达85%,在美国每年静脉留置针使用超1.5亿支。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理想的短期静脉输液工具,但其仍是一种创伤性护理技术,不可避免存在相关并发症。本次研究试回顾性分析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对策。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8月1日~2016年2月1日,医院妇科二病区住院部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住院患者;②静脉留置针预计留置时间24h及以上。共观察患者484例,其中中年妇女281例、老年妇女203例,年龄33~83岁,平均(53.4±10.4)岁。
1.2方法
1.2.1调查研究
采用现场观察法,与科室的护士取得联系,要求配合调查本科室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发症患者一般信息、静脉留置针及其并发症发生相关信息,如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时间、处理结果等。将发生并发症者作为并发症组,余者纳入对照组,对比相关资料。
1.2.2护理策略
调查研究不针对护士,护士仍按照常规方法开展静脉留置针护理,主要包括:(1)留置护理,在获得医嘱后,选择合适的型号留置针,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首选手背部静脉,宜选择粗直、无损伤、血流丰富的血管段,避开其它输液侧,远离关节,部分联合B超声检测选择血管;(2)穿刺与留置,以穿刺点为中心,8×8cm皮肤,碘伏棉签消毒,单人或双人操作,固定肢体,转动针柄,查看针头情况,轻柔操作,右手持针,在血管正上方,顺血流方向15~30°角度穿刺,缓缓推针,见回血,压低穿刺角度,见外套管进入血管,拔除少许针芯,右手固定,以此为着力点,送入外套管0.2cm,松带,按压静脉,缓缓抽出针芯,3M透明贴敷固定穿刺点,标注留置时间;(3)每次输液完成后,正压封管,导管冲洗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8h再次封管。
1.3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发生穿刺点红肿4例发生率0.83%、输液外渗7例1.45%、穿刺点感染3例0.62%、静脉炎24例4.96%,涉及患者31例占6.40%。出现护理不良事件26例,发生率5.37%,其中针刺伤3例、撤针芯失败6例、针头脱出7例、针头堵塞10例。并发症组Y型留置针、老年人、出现过护理不良事件、高渗药液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显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6.40%,例次率7.85%,处于较高水平,平均13人便有一人受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影响,造成留置时间缩短、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身心伤害。从发生类型来看,主要包括穿刺点红肿、输液外渗、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四类,其中静脉发生率最高达到4.96%。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自护能力、病情、药液类型、护理不良事件等因素有关,需做好循证护理。
静脉炎发生与感染、药物刺激、机械性刺激、血栓形成有关,应严格无菌技术,选择粗直的血管条件较好的静脉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减慢输液熟读,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确保一次成功率,加强巡视观察有无静脉红肿等症状表现,对症处理,换侧穿刺输液。堵管与冲洗不彻底、封管不到位、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应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规范封管,封管后避免过度活动、局部肢体受压,指导患者做好自护,若见静脉点滴不畅、退药阻力大,及时冲管,或更换穿刺部位。输液外渗与针头滑出、固定不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有关,需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护理,牢固固定针头,必要时适当约束肢体,若见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重新穿刺,抬高患肢,局部热敷以利于渗出液吸收。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红肿、输液外渗、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四类,其中静脉炎最多见,需做好护理预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