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刺法结合电针治疗髂胫束摩擦综合征27例

2018-06-19王磊张盛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髂胫压痛筋膜

王磊 张盛

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笔者在临床上使用排针法结合电针治疗髂胫束摩擦综合征37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针灸推拿科门诊确诊的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患者共5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7人,男14人,女13人;年龄19~38岁;左侧11人,右侧16人;其中15人有外伤史;病程在0.5年以内的19例,0.5~1年的5例,1~2年的2例,2年以上的1例。对照组25人,男13人,女12人;年龄18~40岁;左侧10人,右侧15人;其中11人有外伤史;病程在0.5年内的18例,0.5~1年的4例,1~2年的2例,2年以上的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①大多数患者有长期劳损或外伤史;②作膝关节屈伸动作时,髌骨外侧有疼痛感和摩擦音,尤其在屈膝30度时最明显;③在阔筋膜张肌、髂胫束沿线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④大多数患者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弹响,髂胫束试验阳性;⑤应与臀上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疾病相鉴别。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使用排刺法加电针。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屈膝屈髋,常规消毒。自髂前上棘外侧到胫骨外侧髁之间的髂胫束沿线取10到12个进针点,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在髂前上棘外侧到股骨大转子之间用0.40mm×75.00mm毫针直刺2~3寸,在股骨大转子到胫骨外侧髁之间用0.30mm×40.00mm毫针直刺1.0~1.5寸,以泄法为主。采用华佗SDZ-V型电针仪电刺激,每组导线两端接临近两枚针灸针,共接5~6组,波形为疏密波。每次刺激2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局部封闭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屈膝屈髋,取股骨外上髁及髂胫束压痛点3~4处。取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5mg加入到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ml进行混合,并加入0.9%生理盐水5ml及1mg维生素B12,局部碘伏消毒,股骨外上髁处针尖直达骨膜,其余痛点针尖达筋膜下,回抽无回血后每处适量注入。1周1次,共治疗2次。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结合临床表现制定。治愈:膝关节屈伸时无疼痛感和摩擦音,阔筋膜张肌、髂胫束沿线无压痛,未触及条索状结节,髂胫束试验阴性。显效:膝关节屈伸时疼痛感和摩擦音明显减轻,阔筋膜张肌、髂胫束沿线压痛明显减轻,条索状结节不明显,髂胫束试验弱阳性。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1个月复发2例,复发率为7.4%,对照组1个月复发10例,复发率为4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体会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在中医可归为“筋痹”“筋伤”范畴,多为外伤或长期劳损导致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针刺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加以电针可以镇静止痛、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肌张力。髂胫束是一条厚带状纤维结缔组织,根据其结构特点在其沿线使用10~12穴的排刺法取代常规的针刺法,可以增加整条髂胫束的血液循环和整体降低其肌张力,有效消除局部炎症,减轻疼痛。本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复发率低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5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4-205.

猜你喜欢

髂胫压痛筋膜
80例髂胫束综合征MRI表现特点及回顾性分析
超声评估髂胫束及其病变研究进展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MRI对髂胫束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带髂胫束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复合组织缺损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