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0例*

2018-06-19何玲燕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风穴流食咽部

何玲燕 冯 玲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本文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DSA患者80例随机分作两组各40例。观察组女17例,男23例;平均年龄61.50±10.20岁;平均病程1.56±0.52月。对照组女19例,男21例;平均年龄61.52±10.25岁;平均病程1.55±0.50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单纯施予中医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摄食训练两个部分。①基础训练:咽部冷刺激:长柄喉镜消毒后置于冰水中15s,轻拍患者两侧咽柱前基底部与软腭、前后腭弓、咽后壁、舌后部。颌运动:医生将手置于患者下颌关节下部,不断向上推下颌关节,闭颌时嘱咐患者用力咬合,医生再以相反力向下拉下颌关节。舌运动:做舌外伸训练,若无法充分伸展时医生用纱布轻捏舌尖外拉,患者舌体向后收缩,做前后运动。唇运动:闭唇时医生用食指与中指分别用力掰开患者双唇,锻炼其双唇闭合功能。上述训练1次/d,20min/次,1疗程10d,持续3个疗程。②摄食训练:患者进食时保持坐起、仰卧位或者30°半卧位,头稍向后仰;医生立于患者健侧,先尝试吞3~4ml流食,然后遵循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进食量,由流食转换为半流食,最后过渡到普食。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取患者天突穴、双侧翳风穴与风池穴,同时配合咽喉壁点刺放血。75mm×0.35mm毫针朝喉结方向针刺翳风穴,有酸胀感即可;40mm×0.35mm毫针直刺天突穴,进针0.2~0.3寸后转为向下横刺,再沿胸骨柄后缘与气管前缘刺入1~1.5寸,力度以局部酸胀、咽部似有发紧阻塞感为准,提插、捻转幅度宜小;40mm×0.35mm毫针朝喉结方向针刺风池穴,有酸胀感即可;三棱针消毒并点刺患者咽喉壁放血。针刺治疗1次/d,10d为1疗程,持续3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SSA)、电视透视下吞咽功能(VFS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SSA、VF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SSA、VF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对照组观察组40 40 37.00±5.16 37.10±7.20 28.10±10.77*15.55±10.50*Δ 4.20±1.50 4.15±1.48 6.50±1.36*8.65±1.00*Δ

3.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对照组观察组40 40 3.52±1.23 3.55±1.25 2.60±0.25*1.35±0.21*Δ 55.80±7.00 55.50±7.70 78.45±7.20*88.85±6.85*Δ

4 体会

针刺天突内通脏腑、外通气窍,可发挥宣肺利气、清咽利痰之效;风池作为足少阳和阴维之会,针刺之可发挥条达阳经之气、清利头窍、活血化瘀之功效;翳风穴可祛风通络、补益脑髓、益气活血;点刺咽后壁放血是一种反射疗法,具有祛瘀生新、疏通脉络之效。在针刺治疗的同时联合康复训练,经咽部冷刺激可保留患者吞咽功能,并通过温度刺激产生吞咽反射;通过颌运动、舌运动、唇运动可增加咽部反射的敏感性,增强吞咽肌肌力,有效预防废用性肌萎缩,使麻痹肌肉尽快康复。

猜你喜欢

风穴流食咽部
医嘱中的流食、半流食、软食分别指什么
基于物联网的流食助推系统研究
与风穴寺说(二首)
难吃与不能吃
按压翳风穴速止打嗝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按压翳风穴配合针剌治疗顽固性呃逆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