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转型期就业动机及促进就业研究

2018-06-11阮文斌刘黎明孟丽

丝路视野 2018年32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阮文斌 刘黎明 孟丽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矛盾逐渐发生变化,从就业岗位不足与高校毕业生数猛增之间的矛盾逐步过渡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人岗匹配度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毕业生就业矛盾的转型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动机,从而影响就业质量。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出新的促进就业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转型期;就业动机;促进就业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的转型

从2008年起,全世界都处于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中,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缓慢增长、停滞不前或者倒退,中国经济发展却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教育,青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非常关心的问题。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矛盾从就业岗位不足与高校毕业生数猛增之间的矛盾逐步过渡到就业岗位的人岗匹配度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一)就业岗位不足与高校毕业生数猛增的矛盾

随着中国大学扩招的实施,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也逐年递增。比较2006年到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增长人数是82万人,2006年413万人,2007年有495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比往年高。在当年9月1日,全国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但仍有140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而在一份调查中,北京统计的数据则显示:2001年北京市大学毕业生有6.6万余人,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为4.2万人,供需比1.6比1,然而到了2006年,提供给全市近18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约6万个,供需比为3比1,就业压力呈增长趋势。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是我国发展状况非常好的城市之一,它对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的,所以以北京为例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根据北京的大学生毕生的就业形势分析,我们得出当时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是就业岗位不足与高校毕业生数猛增之间的矛盾。这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是一个隐患,是对我国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人岗匹配度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2013年以来中国开始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经济体量不断做大,国民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对青年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就业形势也发展到一个矛盾转型期。企业招不到想要的人才,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与2014届的92.1%和2013届的91.4%基本持平。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原校长黄德宽说“每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还是比较好的。但当你面对大学生跟他们说就业形势很好,很多学生可能并不认同,一些人的就业状况并不完全符合他们的愿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仍待解决。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企业用人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中高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远远达不到企业的期望;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国人力市场呈现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廉价的劳动力需求旺盛,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此类工作没有兴趣。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从就业岗位不足与高校毕业生数猛增之间的矛盾转换到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人岗匹配度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二、矛盾转型期毕业生就业动机多样化

(一)以薪酬待遇为主的就业动机

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收入的预期逐年攀升,2018年达到6530元,相比去年增加了507元。同时,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收入增幅的预期也在逐年快速增长,今年增幅预期为8%,而这一数字去年为4%。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对工资待遇需求是逐年增强跟我国现在的国情是分不开的。首先,房价的居高不下,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买房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举个例子,江西某三线城市房价为1万多,买一个8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80万~100万元。这对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期望找到一份工资待遇比较好的工作。其次,物价消费水平的上涨。对大学毕业生来说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是需要钱。针对不同地区,毕业生对工资待遇的数额是不一样的。社会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现代的职场竞争,我们必须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学有所成,不断增长个人才能以适应市场需求。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更加倾向于高工资待遇的工作的原因是为了个人发展。

(二)以工作地域为主的就业动机

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2017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區就业的满意度最低。通过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对去大城市就业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第一,大城市的企业相对而言都是大公司,具有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对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样的大公司工作,能够学习到很多先进的管理知识。第二,在大城市的薪资待遇比小城市要好。大城市的各项制度更加完善,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效益,维护个人正当利益。有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个人发展也就有最基本的稳定因素,也更加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第三,在大城市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高度城市化的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故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里就业,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当然,大城市也它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消费比较高,竞争压力比较大等。通过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是比较高的,都向往更好的工作和地点。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更加倾向于大城市的原因是大城市可以带来长远的经济收益。

(三)以就职单位性质为主的就业动机

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2017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在工作单位性质上满意度最高的是国家机关,最低的是乡镇企业。在工种上满意度最高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978年至今,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的钱包是鼓起来了。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国家机关单位。首先,国家事业单位是国家单位,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国家事业单位虽然不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可以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国家事业单位是一个较大的平台,有更多的成长成才的机会,对个人发展有较大的益处;国家事业单位是服务社会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有着别的职业没有的社会存在感。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更加倾向于从事国家事业单位的原因是职业性质带来特殊的社会存在感。

三、矛盾转型期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能力

为应对矛盾转换期毕业生就业难题,高校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积极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职业规划。积极鼓励他们在大一阶段就树立人生目标,他们可以在大学时间里从容应对学校的学习计划和未来毕业的就业选择。第二,学校应当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学校应该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灵活地培养学生。学校应多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合作适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第三,就业政策宣传与形势分析。首先,要组织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的会议,传达国家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其次,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国内就业形势分析,让他们有清醒的认识。最后,做好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主要是面对求职失败的毕业生,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们鼓起勇气继续积极主动找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

(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引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这几年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毕业生正处于就业结构矛盾转换期。针对毕业生“骑驴找马”式的就业心态,应当主动做好以下三点。第一,主动就业,不观望。要抛弃好的工作在最后面的观念。在就业这个竞技场中,抢占先机,往往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就业当中去,在招聘会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第二,积极就业,不挑剔。在复杂繁多的工作面前,看花眼是属于正常的。但我们要积极分析自己的长处,分析环境,分析价值性、可行性与现实性。放眼长远发展,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已选的工作中,努力成长成才才是关键。第三,勇敢选择,不寡断。不要攀比,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要勇敢做决定。一旦做了选择,就要踏实肯干,努力提升自己。眼光要放长远,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得失。

(三)做实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教育工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就业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当前毕业生的就业观:非大城市不去、薪资待遇低了不去、过于注重个人发展等,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毕业生身上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社会价值感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第一,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的方针,把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储备资源,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同时,也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第三,加强择业观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和肩负起祖国建设的历史使命。总之,教育与引导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统筹好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做到既有利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也有利于个人发展,实现“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大學生就业难”不是找工作难,是找好工作难[N].中国青年报,2017-03-09.

[2]董菁.报告:大学生毕业收入期望值逐年攀升,2018年增至6530元[N].人民网,2018-11-2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作者简介:阮文斌(1992—),男,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黎明(1977—),男,江西信丰人,江西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孟丽(1987—),女,辽宁本溪人,江西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
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研究综述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探讨
大学毕业生租房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非专业能力构成?探讨
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诚信缺失状况与对策分析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就业指导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探析
关于中日两国大学生毕业去向的意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