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8-05-31陈雪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教学兴趣

陈雪莲

【摘 要】 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师告诉学生“是什么”,学生照单全收,但不知其“为什么”,告诉学生“为什么”,学生可以有所领悟,但最重要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思维过程却给忽略了。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哪怕学生的自得自悟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深刻,但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培养,取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改革不仅提出了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任务,而且明确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自主学习;培养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广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所以,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在主动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数学的主体。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教材的处理,而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忽视,主动性被压抑,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出能充分发挥综合理科课程优越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1. 作为组织者,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数学是严谨的,但数学课堂未必需要严肃。课堂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场所,愉快、轻松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愿学、想学、爱学。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还应注意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同时还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作为引导者,要改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教师应乐于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反思每个人所获得的心照不宣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教育观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求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探究。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

(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探索事物的底蕴,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力的發挥。如果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就是教师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因此在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养成过程中,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种有效方法:

1. 改变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要紧密联系实际。如在学习概率时出示以下的表格:

你认为谁去主罚比较好呢?通过该例把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篮球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把生活和数学知识关联起来,引领学生进入数学园地,使学生明白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

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类型,精心策划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我先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剪出一个心形,然后展开方纸,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心心相印”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急着想自己动手试一试,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3.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数学家探索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这样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

(三)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

1. 学会质疑。面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更不能轻易否定,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只起组织作用,这样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2. 解题方法。教育学生,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从而取得较好的解题质量,使学生作出较高的自我肯定,更进一步促进自主学习方法的良性循环。

3. 小组讨论。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去讲。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特别是在图形的折叠等内容时,更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在“试验—观察—猜想—论证”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实践操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

5. 总结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养成反思的习惯。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每个学生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大部分学生稳步提高,使后进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

总之,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点拨者,就不能“代疱”;是传授者,就不能“缄默”。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兼,孙晓天.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张奠宙. 数学素质教育教案精编 点评本[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4] 王永. 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 福建省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数学教学兴趣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