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018-05-31颜欢兵
颜欢兵
【摘 要】 “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把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及对文本的驾驭融为一体,真正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更臻于完美,让语文课堂更显深度、力度,真正做到有效导入。本文试着从三方面对“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作一番探索。
【关键词】 一槌定音;课堂导入;有效
播放与文本有联系的歌曲或视频,营造可感情境,乃情境导入法;巧妙铺设或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引人入胜,故事导入法是也;回味学过或熟悉的诗歌、名人警句、俗语等,启迪尘封的心灵,叫经典名句导入法;还有图片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悬念导入法,释题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不一而足。
众所周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当然,“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自然会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可以取得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
好的导入,是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情境的创设等,启迪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导入是课堂有效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源点,更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亮点。“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叩开学生敏感的心扉,拨动学生敏锐的心弦,在有趣情境的感受、美的启发中、思维的熏陶中跃跃欲试地进入学习境界。
讲究导入艺术,需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要结合文本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二是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导入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从而激活课堂教学。
一、开门见山
“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如门之钥匙,如曲之前奏,如戏之序幕,总能带给学生新的体验,新鲜感扑面而来,求知欲油然而生,好的导入,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好导入,更得切合课文的教学目的,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
“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人翁喜逢人生四喜之一喜,在金榜题名后却变疯了,这究竟是什么怎么一回事呢?”
此导入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强烈兴趣,于是乎,认真地研读起课文。由此让学生深度阅读,读读周围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描写,特别是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邻居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学生自然就会发现,范进的“疯”不是偶然的,是科举制度以及这个病态的社会,把范进逼“疯”了,这种“一槌定音”式的课堂导入,开门见山,迅速走进文本,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也可以看出作者吴敬梓写《范进中举》的用意。
二、纲举目张
“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除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同时,更以此为契机,走进文本,掀开文本的缝隙,引领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抓住了这一主要导入点,由此铺开课堂,带动其他环节,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使课堂成为一个紧凑、有机的统一体。
特级教师王君在执教《老王》时,课堂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王老师是个热爱生命的人。我经常对我的朋友和学生们说,日子要像鲜花,一朵一朵地绽放。但是同学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艰辛,不仅不是鲜花,甚至连草都不是,只像被人任意踩踏的尘土啊,就如今天我们学习的《老王》,老王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读课文中的这个句子,预备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请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地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
这一导入语,入“课”三分,巧妙地串连起了课堂的各个环节,先让学生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再步步推进,让学生真切感受杨绛的“活命”状态,最后总结,“活”出高贵的“命”。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导入语固然要激趣,更要担负起高效课堂的使命,纲举目张,不蔓不枝,成就完美课堂。
在教学中,由若瑟夫的这句心理话导入课堂,由此,分析小说的情节,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深入探讨人物的微妙内心世界,探寻小人物的命运挣扎。课堂最后,让学生重新品读若瑟夫的话,真切感受“身处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社会现实,以及若瑟夫的悲悯情怀。
三、前后照应
“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做到前呼,后应,即课堂教学的结尾与起始之间相呼应,进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尽善尽美,更加完整、圆满。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诚如是。
在上《陋室铭》时,可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导入:
“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话说时任监察御史的唐代诗豪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县当了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厅的房子。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故意刁难,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子居住。对此,刘禹锡毫无怨言。刘禹锡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文采非凡,他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幅‘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这次的房子面积虽然小了些,但是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半年光景,刘禹锡搬了三次‘家。 他在愤激之中,写就了《陋室铭》,并请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
这一导入语,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了教学情境。
最后,老师以这样的话结束本堂课:
“被策知县活活‘气出来的《陋室铭》,名扬天下,是知县始料不及的。刘禹锡借此表明不求闻达、豁达乐观、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同时嘲讽统治者及小人,是一篇讨伐险恶官场的战斗檄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刘禹锡的信念,这是他的乐观,这是他的执着。刘禹锡,好样的!”
课堂结束语,照应了课堂的导入,前后衔接,浑然一体。
综上所述,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开门见山,构建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槌定音”式有效课堂导入的追求。
同时,用新奇或新鲜的导入语,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调动他們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走入文本,又要跟所学内容自然衔接,纲举目张,提纲挈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一槌定音”式有效课堂导入的探求。
精彩导入,精彩收课,前后照应,以完美的结构构思语文课堂,这更是“一槌定音”式有效课堂导入的方向。
“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坚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改常规课堂导入的学习疲劳,按照教学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新课导入方法,不追求花里胡哨的形式,不以视觉冲击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一切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从兴趣出发。注重形式与方法的灵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特点,利用多种方式来导入新课,注重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拓宽学习的思路,点燃学生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为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君. 听王君讲经典名篇[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陈坤.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2(6).
[3] 库尔特·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