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12-01陈涛
陈涛
摘 要: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优化课堂教学方面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数学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有效性 课堂导入
随着新课改不断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成败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对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依然对学生施以灌输式教学方式,并将在应试教育中取得的教学经验引以为傲。传统教学模式制约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已经成为阻碍教学效率提高的障碍。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轻易克服遇到的困难,将数学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但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所有问题一次性讲完,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很难顾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不是不存在疑问,但只能被动学习,导致数学课堂机械而重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数学缺乏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这样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问题情境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新的教学内容。
例如:学习了垂径定理后,结合我地有多座圆弧形石拱桥的条件,指导学生选择以“石拱桥”为题的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出研究报告,并设计制作圆弧拱桥模型。学生要完成此项研究课题就必须实地考察石拱桥,必须考虑影响建桥的因素,如地质情况、地形情况、水文情况等。
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记忆和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是新课改倡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利于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局面,使课堂教学重新焕发出活力。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随心所欲地发表见解,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分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积极思考,并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如教学《梯形的性质》这一课时,如果按传统教学方法,那么学生不但不能熟练掌握梯形的性质,考试时很容易出现错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可以在对其进行讲述后,出一些开放式题目给学生,让学生合作学习,并找出错误或正确的原因,这样学生便可以自主探究,巩固和深化已有知识,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考试时便可以很好地应用。
三、重视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少不了高效的课堂导入。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一学期有很多课程,如果单纯使用一种导入方法,那么不仅不能达到导入效果,还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生出厌烦心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人或者事物作为出发点,在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内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圆周角”时,教学新内容前,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但是没有画出圆心,于是笔者给学生提出问题: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前提下能不能找出圆心的位置?问题一出,学生纷纷开始讨论,并表示如果不借助工具很难找到圆心,这时笔者顺势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新内容,寻求问题答案。这样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尝试和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刚.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1.
[2]何光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策略微探[J].教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