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8-05-31高鹏飞
高鹏飞
(成都东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前言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17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795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各类优秀人才。然而,实践中,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对滞后。[1]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情况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乏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动力
表1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调查表您是否了解职业规划的概念
上表显示出: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不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居多,占42.9%。 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第二,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我评估,它是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2]
大学生缺乏自我认知的主动意识,高达80.1%的人都不会为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主动做人才测评,同时测评工具选择的随意性导致了测评结果的信度、效度不高;并且有些测评工具是直接从西方引进的,不符合我国国情,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模糊,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科学的自我评估是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性格、兴趣、能力等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不明白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做好什么。难免在职业定位时随波逐流,不能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对个人发展、国家建设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三)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中缺乏挑战、开拓和创新精神
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仅占9.3%,选择私营企业的占11.7%,比例也不是很大。然而,选择国企、政府机关、外企的却占了79%。说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锚也就是核心就业价值观倾向于政府机关、国企、外企较稳定的工作,缺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精神,所以选择自主创业,或者私营企业的同学很少。
(四)大学生普遍缺乏个性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笔者掌握的理论、实践资料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我认知模糊;就业意向中缺乏挑战、开拓、创新精神不仅是河北省区域内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而是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 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全程化的建议
建立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指为了帮助大学生制定有个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形成大一至大四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要把这些落到实处,需要大学生、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在实践中共同努力。
(一) 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估,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基
SWOT态势分析法、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论”都强调在科学自我评估的基础上,达到人岗匹配,可见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第一,引进职业测评系统。可以借助于职业兴趣、性格测验、职业能力测验等,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引进了各种职业测评系统。第二,通过家长、老师、同学的评价,帮助学生科学认识自我。总之,要通过科学手段避免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制定有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改善家庭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全程化的生涯规划
家长提高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进行有个性的职业生涯设计。的确,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从幼年开始的,说明家庭教育很关键。家庭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例如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聪明的智力等。
(三)学校应利用各种条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工作
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是很早就制定了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也是真正步入社会的前奏。所以,在大学阶段有个良好的职业规划,关系着毕业生未来的发展质量。把握各阶段侧重点,建立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等措施。
(四)政府积极投入各种资源,从多方面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自2003年,国家有关部委、职能部门先后颁布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达14项之多。的确,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需要政府颁布相关政策、法规保驾护航,以下措施仅供参考: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培养个性化职业生涯意识,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联系,建立全国性职业规划网络。
[1] 董研均.2007年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综述[J].博士硕士论坛,2008(9).
[2] 张小红.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诉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
作者简介:高鹏飞(1986.05.14-),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助教,学士本科生,湖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