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2016-10-08张建国房丽华
张建国+房丽华
摘 要:随着国家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创业已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创业主力军,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已成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发展模式逐渐向创新型模式转变,以创业带动就业正成为保障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的得力措施。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起步较晚,因此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仍需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构建高校全程化创业教育模式,以助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投入到创业活动中。
关键词:创业教育;全程化;教育模式
一、高校传统创新创业体系教育的不足分析
1.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局限性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了保证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在学校中构建全程化的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实现将理论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学生完成理论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锻炼。但时下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开展更多地局限在小型的实验室或是课堂模拟,这种实践方式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就需要不断优化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拓展高校的创业实践能力。
2.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局限性
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增加学生创业知识及培养创业能力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成功实现创业离不开意识的支配,没有健康强大的思想素质支持,就无法实现对目标的坚持,更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创业能力如何是决定创业者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良好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素质更是助推其成功的重要条件。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造成学生在客观能力上可以满足创业需求,但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缺陷,面临着创业动机不足、创业意识不强和创业目标不明确等难题,当这类学生在创业活动中遇到挫败时,他们更容易放弃,导致创业活动的失败。
二、构建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当学生刚入学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需要从思想认知与精神层面为学生以后的创业活动打下基础,使学生对创业活动形成正确认知,其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需求、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念及创业观等。这就要求高校通过课程教学、创业报告、专题讲座及参观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业意识、商业动机进行培养,改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端正创业态度,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转换为个人素质,以促进今后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
2.对学生创业知识的传授
当学生拥有正确的创业动机之后,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教学。创业知识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对于现在的创业者来说,掌握多方面跨领域的创业知识是其进行各种创业活动的前提。一个人想要实现创业成功只拥有创业意识是不够的,只有熟练掌握创业知识,才能为创业实践打下基础。
3.对学生创业能力的训练
学生具有主动的创业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知识之后,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训练。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所体现出的特殊能力,高校毕业生是否能进行创业,一方面是来自创业资本的制约,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对创业者创业能力的考察主要体现在协调沟通、市场洞察、行政决策及综合创新等方面,而创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加强,这就需要高校在全程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中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4.学生如何开展创业实践
为了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创业实践中去,高校就必须加大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以创业实践活动为主要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一眠,李晓林.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221-223.
[2]许宝杰.强化意识 完善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