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狼疮肠系膜血管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8-05-28李建国周志轩许瑛杰李胜男王新宁
李建国 周志轩 侯 俊 许瑛杰 李胜男 朱 佳 王新宁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9岁,2016年5月10日因“腹痛、呕吐及腹泻2个月”至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我院)就诊。
患儿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逐渐加重,阵发性加剧,严重时似刀割样。随后出现呕吐和腹泻。呕吐物为胆汁样。腹泻初期为黄色水样便,之后呈墨绿色水样便,每日腹泻呕吐数十次,每次10~100 mL,含黏液。无皮疹、口腔溃疡及脱发等。在外院消化科、外科考虑肠道、腹腔感染,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患儿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精神反应弱,无皮疹和水肿,浅表淋巴结不大,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心肺、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表1显示患儿入我院后不同时间的免疫指标、尿蛋白定量和ESR。入院时粪常规未见异常、隐血阴性,尿红细胞阴性,血、尿淀粉酶阴性,Coombs试验阴性;ACL阴性,ANCA阴性。心电图、心脏超声、颅脑MRI和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未见明显异常。肺部CT显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肺功能:小气道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提示中腹肠壁增厚,右中腹局限性肠壁增宽,蠕动差,腹水中量;腹部平片肠於张;胃肠镜慢性浅表性胃窦炎。SLEDAI评分13分。
表1 患儿实验室检查
注 正常值 ANA :<1∶100,C3:0.74~1.50 g·L-1,C4:0.10~0.35 g·L-1,ESR:0~20mm·60min-1
诊治经过:入院诊断儿童SLE、狼疮性肾炎,予MP(500 mg·d-1×3 d)冲击,CTX冲击(900 mg·m-2),消化道症状消失,尿蛋白阴转,继之MP(32 mg·d-1)和羟氯喹(0.2 g·d-1,qd)口服,每月1次CTX冲击。
治疗2个月时(MP 24 mg qd及CTX冲击2次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和腹泻。轮状病毒抗原(+)。腹部超声显示,全腹肠管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回声降低,蠕动差,腹腔积液,双侧肾盂肾盏扩张伴全程输尿管扩张,胆囊内结石,膀胱壁增厚。腹部增强CT(图1A~C)显示,腹部肠壁明显增厚,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呈“靶形征”、“梳子征”,双侧肾盂肾盏扩张伴全程输尿管扩张,胆囊内结石,膀胱壁明显增厚。结合SLE原发病以及典型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改变,并除外感染,诊断LMV。予禁食、抗凝、MP冲击(20 mg·kg-1·d-1×5 d),CTX 900 mg·m-2冲击,病情逐渐缓解,继之口服MP、沙利度胺(25 mg,qd),治疗后1周腹痛、腹泻消失,复查CT病变范围较前加重。入我院治疗3个月后腹部超声显示,肠道及泌尿系统病变无改善;入我院治疗5个月时腹部超声显示,肠道病变好转,双侧输尿管壁稍厚,双侧输尿管稍增宽;治疗7个月时腹部增强CT恢复正常。入我院6个月时患儿ANA滴度较前升高,补体C3下降,提示病情可能反复,加用霉酚酸酯(MMF)。
图1 患儿腹部CT
注 A和C:增强CT提示增厚的膀胱壁和靶形征; B:梳子征
入我院12个月时(MP 8 mg qd,MMF 0.25 bid,沙利度胺25 mg qd,CTX 3月冲击1次)再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粪常规及隐血阴性,复查ANA谱提示抗dsDNA转为高滴度阳性,补体C3/C4明显降低,ANA滴度较前升高。腹部超声显示,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远端扩张、膀胱壁增厚、右下腹回盲部肠壁增厚(4.1 mm),腹腔少量积液,腹部增强CT右下腹部肠管淤张,肠壁增厚,增强后见“靶形征”。考虑LMV反复,予禁食、抗凝,MP(20 mg·kg-1·d-1×5 d)冲击,CTX(900 mg·m-2)冲击。治疗2周,患儿腹痛、腹泻及呕吐消失,尿蛋白阴转,继续MP、MMF和沙利度胺口服。
14个月时不明原因出现腹泻,初期无腹痛及呕吐。粪常规及培养未见异常。腹部CT检查显示肠壁增厚。予头孢类抗生素。之后逐渐出现严重腹痛、频繁胆汁样呕吐及腹泻,每日呕吐及腹泻数十次,大便呈墨绿色,水样便,含黏液。尿蛋白90 mg·kg-1·d-1。腹部超声显示,严重全结肠肠壁水肿增厚(7~8 mm),腹水。增强CT显示典型LMV表现。给予MP冲击(20 mg·kg-1·d-1×3d),症状缓解;但MP改为40 mg后再次反复,予利妥昔单抗(每次100 mg,1周1次,共2次),1周后呕吐及腹泻渐好转,蛋白尿仍然+++,出院。
随访:出院后在当地治疗近1年,MP 24~32 mg·d-1,继续CTX冲击治疗并用中药(具体不详)。随访至2018年5月1日,患儿未再发生LMV,尿蛋白+~+++,肾功能正常。
2 文献复习
采用主题词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7年12月30日。英文主题词:“ lupus enteritis”、“ lupus mesenteric vasculitis”、“children”,中文主题词:“狼疮肠系膜血管炎”、“狼疮肠炎”、“儿童”。共检索到6篇英文文献,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共报告10例LMV,1篇提及发生12例次LMV但病例数不详。总结文献中能提取详细临床信息的6例和本文病例共7例,LMV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随访情况(表2)。7例均为女孩,SLE和LMV诊断年龄9~16岁,均有腹痛及呕吐,腹泻3例,5例提及神经系统受累情况者中3例受累,血液系统受累(包括WBC低、贫血及PLT减少)6例,肾脏6例受累,包括蛋白尿、血尿;7例均有ANA高滴度阳性和补体C3/C4下降,抗dsDNA升高6例,抗SSA、SSB抗体阳性5例,ACL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各3例;7例均予大剂量MP冲击治疗,6例予CTX冲击治疗,1例予利妥昔单抗;随访中3例复发。1篇文献报道的12例次LMV,多数有腹痛、呕吐和腹泻,均无发热,4例次有中枢神经受累,6例次有肾病水平蛋白尿,未提及具体治疗,随访中易反复。
3 讨论
SLE消化系统受累并不少见,占儿童SLE的20%~30%[1-3],包括胰腺炎、假性肠梗阻和LMV等。1980年首次报道LMV,为成人SLE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约占45%[4],在儿童SLE中LMV病例极少见。LMV早期可能是SLE的唯一表现,也可以在狼疮完全缓解的情况下发病,容易误诊、漏诊,部分病例经历消化科、外科,导致肠坏死、肠穿孔而行肠切除术,如果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完全有可能避免手术。LMV在诊疗过程中极易反复,目前尚未发现引起该病复发的高危因素,如何采用有效的维持治疗方式来预防复发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LMV病理显示空回肠最容易受累,其次是结肠、十二指肠及直肠,为小动脉炎和小静脉炎,发病机制不清楚,几乎所有的病例均有补体降低,故有人提出补体激活机制,即系统补体激活可以促进弥漫微血管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肠壁毛细血管渗漏,肠壁水肿。肠壁病理黏膜下小血管纤维素蛋白坏死、免疫荧光见免疫球蛋白沉积在血管壁,电镜见免疫沉积在小毛细血管壁[5,6]。
复习文献的7例患儿均为女性,SLE发病年龄9~16岁,确诊LMV年龄9~18岁,确诊儿童SLE后2~3年出现LMV。本文患儿9岁起病,首发症状为腹痛、腹泻及呕吐,诊疗过程中逐渐出现其他SLE表现。Janssens等[6]2013年总结了1964至2012年报道的成人LMV病例150例,平均诊断年龄32.5岁,最小13岁,男女比例1∶14,极少数在诊断SLE之前发病,诊断SLE至发生LMV的平均时间为60个月(5个月至20年),提示儿童与成人LMV发病情况具有类似的特点。
本文文献复习的病例中均有腹痛和呕吐,半数有腹泻;Janssens[6]综述中,150例成人LMV腹痛为97%,其次是呕吐(42%)和腹泻(32%),与儿童临床表现一致,成人报道腹痛从轻度胃肠炎综合征至类似急腹症样的严重腹痛,儿童病例未对腹痛性质进行描述。本文患儿腹痛表现为逐渐加重,阵发性加重似刀割样,每次发作均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胆汁样物,排大量含黏液的墨绿色水样便,伴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等假性肠梗阻表现,大便常规、隐血及培养均阴性。LMV呕吐物多为胆汁样呕吐,大便呈墨绿色便,考虑为肠道麻痹、蠕动差和肠壁炎症所致。
成人报道有20%伴随发热,对成人和儿童LMV进行比较[4]提示,儿童LMV无发热。本文患儿在反复复发的过程中从未出现发热,与一般感染性腹泻不同,提示临床对于SLE患儿如果出现严重腹痛,呕吐及腹泻,且不发热,要考虑LMV的可能性。LMV患儿其他系统表现包括皮疹、神经精神性狼疮、蛋白尿、血液系统受累(贫血,PLT减少,WBC降低),肺部、心血管受累少见,少有溶血性贫血等。本文患儿每次LMV发作均有肾病水平蛋白尿,无血尿,始终未出现皮疹,无明显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受累。
Tu 等[5]和及Janssens等[6]报道,成人和儿童LMV发作时SLEAID评分均>8分,本文患儿为13分。本文文献复习病例中均有ANA 、抗dsDNA阳性,ANA呈颗粒型、斑点型及均质性;均有补体C3和/或C4明显下降,与成人报道一致,而抗Sm抗体阳性率较低;6例有SSA、SSB抗体记录的患儿中5例为阳性。有研究报道SLE发生消化道受累的病例抗SSA、SSB抗体阳性率也比较高[8],由此提示抗SSA、SSB抗体阳性与SLE消化系统受累关系较大。还有报道ACL抗体或者抗内皮抗体可能提示发生LMV。Tu等[4]报道,30%LMV有ACL抗体阳性,本文复习文献中例5和例6均有该抗体阳性,本文患儿该抗体阴性。
CT检查是诊断LMV的金标准,典型表现为[9]:①肠壁异常:肠扩张,肠壁水肿、增厚>3 mm、肠腔扩大,呈“靶形征”或“双晕征”样改变;②肠系膜血管增粗、增多,呈“梳齿状”或“栅栏样”排列,其改变可能是LMV的早期征象,具有一定的诊断特异性;此外还有肠系膜脂肪衰减增加。LMV诊断主要依赖于腹部增强CT,本文患儿符合LMV的全部影像学特点,腹部超声亦显示肠壁增厚,肠蠕动差,腹水。患儿首次入院时未行腹部增强CT检查,故不能判定是否为LMV,但是其临床表现与之后反复发作的表现类似,随后3次复发时腹部增强CT均有典型LMV特点。LMV易合并肾盂肾盏扩张伴全程输尿管扩张,成人文献报道LMV发生率为33%[6],8例有膀胱壁水肿,又称SLE膀胱炎,其中5例有肾盂积水,并进行手术处理。对于儿童LMV,本文复习文献中例1~6未见肾盂肾盏扩张伴全程输尿管扩张表现,但本文患儿在每次发作时均有典型肾盂肾盏扩张、全程输尿管扩张以及膀胱壁增厚,且经过治疗后均可以完全恢复,提示儿童LMV可合并泌尿系统异常,通过内科治疗可以缓解,外科干预需非常谨慎。泌尿系统受累的可能机制是,血管炎引起内脏平滑肌缺血性损伤、支配肌肉的内脏神经免疫损伤,从而导致平滑肌动力障碍,似乎可以解释LMV、输尿管肾盂积水及假性肠梗阻三者并存。本文患儿每次发作均具有三者并存的典型特点。LMV胃肠镜检查无特殊,可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表现。
关于儿童LMV治疗,Janssens等[6]建议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治疗策略。本文复习文献中7例LMV患儿全部给予大剂量MP冲击,剂量为10~20 mg·kg-1·d-1,其中6例给予CTX冲击,本文病例还给予了利妥昔单抗,以及禁食、低分子肝素抗凝、静脉营养及预防感染等治疗。本文病例3次复发均用MP冲击治疗,随着复发的次数增加,可能MP冲击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对于难治性病例,利妥昔单抗可能是一个选择,本文病例使用利妥昔单抗后随访近1年未再复发,但患儿出院后激素剂量一直很大,同时服用中药,是否是利妥昔单抗的作用尚不能肯定。文献复习中有使用CTX、MMF及羟氯喹者,本文病例给予正规CTX冲击每个月1次的过程中病情反复,曾经联合应用过近半年的MMF未见到效果而停用。
LMV极易复发,成人文献[6]报道23%的病例平均发作3次,其中1例复发9次,1年复发率25%。与成人比较,儿童LMV更易复发,文献复习中半数反复复发,本文病例在随访24个月中复发3次。LMV复发的诱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有关,本文病例前两次复发之前均有感染,第1次复发时存在轮状病毒感染,第2次复发有不洁饮食史,第3次复发无明显诱因。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确诊SLE治疗后2~3年发生LMV,其发病诱因和高危因素尚不清楚。
LMV的早期诊断和积极MP冲击治疗至关重要,否则易出现肠坏死、穿孔,成人报道LMV中约7%发生肠穿孔和肠坏死,病死率2.7%~13.4%[6, 10],原因包括弥漫性肠坏死、神经系统并发症和败血症。本文文献[11]报道的病例经历了2次肠切除,提示部分病例亦存在严重的复发情况,目前尚未检索到儿童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儿童LMV罕见,多见于女孩,临床可以消化道症状首发,或者在SLE正规治疗过程中出现,容易误诊、漏诊;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胆汁样物、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确诊依靠腹部增强CT,对于学龄儿童尤其是女孩出现不明原因上述症状要考虑LMV可能,尽早行腹部增强CT协诊;抗SSA、SSB抗体以及抗心磷脂抗体可能对预测LMV有一定价值;早期诊断积极进行MP冲击治疗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肠切除;该病极易复发,感染可能是一种诱因。
参考文献
[1] 唐晓艳, 李正红, 宋红梅, 等.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统表现及急重症分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29(9): 1451-1454
[3] Richer O, Ulinski T, Lemelle I, et a1. Abdominal manifestations in 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n Rheum Dis, 2007, 66(2): 174-178
[4] Hoffman BI, Katz WA. The 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emin Arthritis Rheum, 1980, 9(4): 237-247
[5] Tu YL, Yeh KW, Chen LC, et al. Differences in disease features between childhood-onset and adult-onset 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11, 40(5): 447-454
[6] Janssens P, Arnaud L, Galicier L, et al. Lupus enteritis: from clinical findings to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rphanet J Rare Dis. 2013, 8: 67
[7] Tu YL, Chen LC, Ou LH, et al. Mesenteric vasculitis as the initial prese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09, 49(2): 251-253
[8] Fotis L, Baszis KW, French AR, et al. Mesenteric vasculitis in children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lin Rheumatol, 2016, 35(3): 785-793
[9] Byun JY, Ha HK, Yu SY, et al. CT Featur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emphasis on ischemic bowel disease. Radiology, 1999, 211(1): 203-209
[10] Yuan S, Ye Y, Chen D, et al. Lupus mesenteric vasculit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for the recurrence and prognosis of disease.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14, 43(6): 759-766
[11] Albuquerque-Netto AF, Cavalcante EG, Sallum AM, et al. Mesentteric vasculitis in a juvenil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 Rev Bras Reumatol, 2013, 53(2): 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