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院校合唱教学现状与创新发展
2018-05-14阳颖
【摘要】合唱教学作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职业院校合唱教学过程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缺陷,这需要教师积极在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拓展活动、选取曲目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使合唱教学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焕发活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合唱;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为积极解决合唱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使合唱教学适应现今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教师应积极致力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活动形式的创新。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合唱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教师应加强对传统合唱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更新,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一、职业院校合唱教学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在合唱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其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审美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合唱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挑战。具体表现在参与的学生整体音乐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课堂内部差异明显,对教学与排练等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目前合唱教学与排练等活动的实际形式相对传统、单一,缺乏有效的创新,难以有效适应新时期人文素质发展教育的实际需要,不利于有效培养学生参与合唱教学和排练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使合唱教学与活动过程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等素养与能力的预期教育目标。为了有效提升合唱教学的实际质量,教师应积极对这些问题加以清晰认识,并寻求解决与创新的措施。
二、职业院校合唱教学的创新發展
为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合唱教学的创新发展,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并在此基础上坚持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合唱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引入流行曲目的合唱训练、推进教学方式与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同时积极加强合唱团的内部互动,丰富拓展活动形式,从而有效实现合唱教学效率、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本文围绕湖南省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职学生专业合唱团建设研究—基于合唱意识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
(一)积极引入流行曲目的合唱训练
目前的合唱教学过程中,选取曲目过于传统、老旧,不符合当今学生的审美需求已成为合唱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兴趣与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教师为有效调动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有必要对目前学生的兴趣喜好、音乐口味和审美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实际的教学与排练情况,引入流行曲目的合唱训练,充分选取深受学生喜爱的、符合学生审美要求的优秀流行音乐作品,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教学与排练过程。同时,教师也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流行曲目的合唱练习,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大胆地尝试各类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1]
在选取用于合唱教学与排练过程的流行曲目时,教师应积极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备选流行曲目进行合理的检查与筛选。在进行曲目选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作品的背景与主题、适宜的合唱场合,并注重对各类流行曲目的难度进行划分,从而实现教学与训练过程的循序渐进,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在进行流行曲目作品主题筛选时,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需求,确定一项或几项作品主题、缩小筛选范围,并注意曲目正能量的有效传达,可选择一些整体思想内容与主题积极向上、可积极反映学生精神风貌的流行曲目,如《外婆的澎湖湾》《编花篮》《三月里的小雨》《童年》《鸿雁》等。为充分实现对教学曲目难度的有效分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排练情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各类合唱技巧,并在实际的学习与排练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团队配合与协作,从而实现合唱水平的有效提升。在接触合唱的初级阶段,教师可组织学生练习《大鱼》《南屏晚钟》(刘孝杨编)等曲目,待学生的水平有效提升后可适当提升难度,练习《飞来的花瓣》乃至《葡萄小夜曲》《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等曲目,从而有效加强合唱教学的针对性,在调动学生兴趣与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可充分实现合唱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在学生排练时,还可以选择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即无伴奏合唱),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更加纯粹的音乐,使得合唱效果更加清晰。另外,针对极具动感内容的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加入自己的肢体表演,使其能够与音乐节奏一同感受情感的传递,进而保障合唱效果。
(二)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训练形式的多元化
我国职业院校开设以合唱课程为代表的公共音乐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在相对短的时间范围内,实现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等的有效培养,这要求教师将快速培养学生的基本合唱能力作为重点。
为避免学生对传统合唱曲目失去兴趣乃至对合唱这一艺术形式产生误解,教师需要对合唱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行充分的理解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对传统的合唱曲目进行编排,实现曲式、节奏等内容的创新,从而实现对传统曲目精髓的有效传承。同时,教师也应积极采取交叉式的教学方法,将音乐教学与合唱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各类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和自身专业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从而加强合唱教学的延展性,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深度。[2]
此外,教师也应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参与音乐公共课的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往往在音乐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若教师无法根据学生表现出的素质与水平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将会造成学生的各种实际需求被忽视,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合唱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合唱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方法方面加大投入,在对学生的基础音乐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专业音乐技能的综合性训练。为帮助实际音乐素质与水平存在差异的学生群体积极融入合唱团这一集体当中。教师需针对学生的具体素质表现进行站位规划与安排,促使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掘并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合作意识。
在加强对学生合唱技能有效培养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将传统的歌唱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合唱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充分讲解传统歌唱形式的相关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有效理解,也应将通俗歌曲的元素与合唱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对各种音乐形式的积极理解与感受,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职业院校可以多举办班级合唱比赛活动、合唱音乐会,由优质教师带领学生登台表演,在提高学生合唱能力的同时积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感悟。如若有机会,学校可推荐教师担任市、区的合唱评委,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积极加强合唱团的内部互动,丰富拓展活动形式
音乐教育在具备自身艺术特征的同时,离不开相应科学性理论的支撑。因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應积极关注教育过程本身的科学性,积极加强合唱团的内部互动,丰富拓展活动形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有效形成师生间的友谊关系,促进合唱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选拔等方式任命声部长、合唱社团干部,引导学生积极组织并宣传合唱团的各类活动。
为有效动员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性和责任感,教师可鼓励成绩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助教师工作,对音乐能力相对较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合唱团内部成员关系日趋密切,为合唱团的发展提供推动型力量,实现合唱团整体艺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合唱教学的开展应在做好课内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向开展各类拓展性的实践活动方向发展,鼓励学生实际参与到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例如,教师带领合唱团参与艺术节、文艺汇演、班级合唱比赛等活动,可有效帮助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项艺术交流活动中,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实际水平与能力,也可借此机会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学校与单位的先进教学方法,实现自身的有效提升。[3]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可组织教师带领学生们下乡、入校园进行合唱知识普及,将音乐的感染力带给更多喜爱音乐的人,实现快乐歌唱。
三、结语
通过积极开展流行曲目的合唱训练、推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并积极加强合唱团的内部互动、有效丰富各类拓展活动形式,可以实现职业院校合唱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合唱教学在教育行业发展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切实实现合唱教学和其他相关人文素质教育的预期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亮.高校合唱教学现状与创新发展[J].音乐创作,2016(11):168-170.
[2]杨晓,许瀚心.合唱艺术在普通高校素质教学中的美育价值[J].新西部,2017(30):145-146.
[3]马进.高校音乐教育合唱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议阐述[J].黄河之声,2017(12):49.
作者简介:阳颖(1980-),女,湖南省邵阳市,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声乐、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