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助力扶贫攻坚探析
2018-05-14项家春
项家春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是高校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助力扶贫攻坚,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做好经济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面对当前扶贫攻坚工作存在的一些困难,辅导员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经济资助与资助育人相统一、省内外学生资助政策一致性,精准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数据,做好分类资助、资助育人和效果评估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扶贫攻坚;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3-0016-03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所以作为教育扶贫主阵地的高校理应成为扶贫攻坚的主体之一,而辅导员是高校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一、高校辅导员在扶贫攻坚中的任务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是扶贫攻坚的重点,而在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是高校助力扶贫攻坚的重点。一般来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占高校学生总数的5%左右,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20%左右,这部分学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他们能否成才,事关能否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更事关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作为教育扶贫主阵地的高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最基层一环,是直接面向学生并施加资助育人影响的人,所以高校的扶贫攻坚任务主要是靠辅导员来具体落实。高校辅导员扶贫攻坚工作主要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主要任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落实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做好经济资助,解决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困难。二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成长成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高校辅导员助力扶贫攻坚面临的困境
(一)数据难以精准掌握。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是精準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但目前高校辅导员难以掌握所带班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数据。主要原因有:一是认定和资助分属不同的责任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认定由地方政府的扶贫部门认定,而在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一般是由高校负责。二是信息尚未实现共享。国家尚未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一些省份建立了本省的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可以掌握本省建档立卡家庭贫困户学生信息,初步实现了地方政府的扶贫部门和高校的信息共享。这种共享有明显的不足,如这种共享只是地方政府的扶贫部门与省内高校之间的共享,而无法做到与省外高校数据共享,这样就造成高校只能基本掌握本省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数据,地方政府的扶贫部门只能掌握在本省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受助情况,共享数据仍然不够准确,高校辅导员需要再进行排查。
(二)政策之间产生矛盾。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与原有资助政策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认定与国家助学金评审时间不一致。一些省份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必须给予国家助学金最高档(4000元/人)资助,没有实现最高档的由高校从校内资助经费中补发至最高档。但地方政府的扶贫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实行动态认定和调整;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审是每学年的第一学期(9至10月份之间)进行,实行一次评审,无动态调整。这样就造成了国家助学金评审结束后新增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无法获得国家助学金,虽然可以校内资助经费补发,但给高校带来了压力,更影响了其他资助项目的实施。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与国家贫困生认定政策不一致。一些省份出台文件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无须经过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国家助学金评审,直接给他们所有人国家助学金最高档,且已经脱贫的仍然要按照国家助学金最高档资助到2020年。这些规定与《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学校应及时做出调整”等存在矛盾。三是班级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不理解。一些省份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助学金最高档资助,但是没有增加国家助学金指标,这样辅导员只能减少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加之已经脱贫的仍然要按照国家助学金最高档资助,这样就造成班级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不理解,觉得不公平。
(三)育人举措相对不足。经济资助是基础,资助育人才是目的。目前,全国高校学生资助正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开始注重资助育人工作,但资助育人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资助育人体系。在这种资助背景下,从主管部门到高校,大部分制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主要是经济资助方面,育人举措相对不足,如某省规定高校要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全覆盖、最高档、无遗漏,且资助项目可叠加,但对资助育人工作没有明确要求。
三、高校辅导员在扶贫攻坚中应把握的原则
高校辅导员在做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时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高校辅导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扶贫攻坚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是扶贫攻坚的内容之一,必须坚决、彻底地执行政府关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同时在其他资助项目评审时,可以灵活处理,做到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二)经济资助与资助育人相统一。“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资助,解决生活困难,另一手抓资助育人,使二者有机结合。
(三)省内外学生资助政策一致性。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扶贫部门一般在出台政策时,更多的是关注本省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对在本省高校就读的外省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比较模糊。但是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一视同仁,做到省内外学生资助政策一致。
四、高校辅导员助力扶贫攻坚的路径
(一)校地联动,精准掌握数据。在全国扶贫信息管息系统尚未建立,扶贫数据尚未实现共享的情况下,为精准掌握班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数据,高校辅导员应做到“三个一”。一是制作一张调查表,每学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设计的表格,除有学生本人和家庭基本信息以外,还应增加学生是否与家长核实、家长是否与村委会核实、辅导员是否与学生核实等内容。排查时做到每位学生与家长核实其家庭是否被建档立卡、每位学生家长与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核实,最后辅导员与每位学生核实。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学生和学生家长因不知道其家庭被建档立卡而漏报的现象,做到精准掌握班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数据。二是发放一封致“建档立卡家庭一封信”,告知资助政策。每学期通过发放一封信,告知学生家长政府和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以免因不了解资助政策,而忽视相关材料的提供,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资助。另外在信中告知学生家长其子女在校期间的受助情况,让学生家长放心。三是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实地回访。利用暑假,对班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走访,了解其家庭真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学校反馈。
(二)分类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不同,对经济资助的需求也不同,高校精准资助的评判标准是能否适时满足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差异化的资金需求,解决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困难。辅导员在建档立卡貧困户家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最高档的同时,要根据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再次进行分类,在其他项目评审时做到分类资助。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到两点:一是掌握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在其他资助项目评审时,优先保障家庭未脱贫的,在家庭未脱贫的学生中优先考虑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或亡故的等。二是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只有了解他们的消费情况,才能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资金缺口,最终才能通过资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三)资助育人,提升综合素质。辅导员应做好思想浸润、个性指导和实践训练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中思想浸润是前提,通过思想浸润提升学生自强、感恩、诚信、奉献意识;个性指导是关键,通过个性指导分析学生成才需求;实践训练是重点,通过针对性训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一是思想浸润,激发成才意识。班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人数较少,不易开展大型教育活动,可以请优秀的贫困学子典型与他们座谈,带领他们一起看励志电影、访谈社会爱心人士,组织开展励志书籍读书分享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他们自立自强、感恩诚信、奉献社会的意识。二是个性访谈,建立帮扶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的成才意识一旦被激发后,辅导员要适时与每位学生深入谈心一次,了解他们自身的优缺点,重点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寻找成才的方向。根据他们的成才需求,向学院申请为他们安排有相关专长的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帮扶前制定帮扶手册,与学生协商确定帮扶举措,然后协助教师开展一对一帮扶,并根据学生成长情况,适时调整帮扶举措。三是实践训练,提升综合素质。辅导员主要围绕自立自强、创新创业、自助助人等三类项目组织开展实践训练。通过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让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解决自己的生活困难。通过名师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掌握本专业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自立自强能力。根据他们的特点,鼓励他们参加校院各类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并做好过程跟踪与指导。指导他们在班级牵头建立相关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围绕相关课题进行研究,提升他们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特长和专业特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他们自助助人能力。
(四)及时评估,巩固育人效果。资助育人项目实施后效果如何,不能等到学生走入社会后让实践去检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要及时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资助是否满足生活需求。经济资助后他们的消费水平是否能达到全校非贫困生平均消费水平。若达到,可考虑不再加大资助力度,保持原有经济资助即可;若未达到,就需要进一步加大经济资助力度,直到他们的消费水平达到全校非贫困生平均消费水平。二是资助育人实施后学生是否得到成长。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以一学年为周期,从思想状态、奖学金获取、竞赛获奖、志愿服务时长等方面考察对他们实施资助育人影响后,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升。若未提升,甚至是倒退,这时就说明开展的资助育人工作方向有误,需要及时调整;若有提升,这个时候需要继续保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