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的素养现状及提升途径
2018-05-14孙淑秀
孙淑秀
摘 要:高职教育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职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日益彰显出相对薄弱的一面。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相对薄弱的表现,探讨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学生思想教育、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素养的方法。
关键字:高职;大学生;素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3-0029-04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实践技能强、综合素养高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增强专业技能,还需要不断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各类活动及比赛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1]。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素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比较稳定,对我国的发展也很有信心。但是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惑,而且缺少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的意识;其次,对于入党的动机不够单纯,把入党仅仅当作是实现自我利益的一种手段;再次,高职院校学生清楚诚信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往往不能做到以诚待人、诚信做事,除了生活和学生中出现些许诚信问题外,在考试中也会出现作弊的不诚信行为;此外,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还不成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虽然在思想上认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行为,但是却不能真正付诸行动。
(二)科学文化素质
高职学生较本科生而言,文化基础薄弱,而且缺乏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遇到问题常选择逃避。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对高新技术不感兴趣,缺乏了解,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也知之甚少。
(三)身心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受到一些社会压力的影响,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定的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失眠、情绪焦虑、孤僻、过度紧张、亢奋等。一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融入大学这个新环境,过于孤僻,不愿意和别人来往。
(四)创新素质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越来越透明化,高职院校学生能接触到更全面、新颖的事物,这些都会启发学生的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并没有全面实施,没有为学生营建浓厚的创新教育环境。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创新教育,但并没有将之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施展创新意识的平台,创新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和发展[1]。
(五)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做了市场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仅仅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致使基本的专业知识限于表层。调研还表明,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弱,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或者很少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就算参加了也是态度不端正;加上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本就不扎实,导致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六)职业能力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薄弱外,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求职能力、应聘能力等同样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曾经“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不存在,很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就业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幸的是,很多大学生甚至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没有重视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搜寻就业信息、准备应聘材料等基本的职业能力都知之甚少[2]。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解析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细节中,并将之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这样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从潜意识里完成由“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提升高职学生的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当今,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正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由于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他们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进行正确地引导,他们的理想信念很容易发生偏离。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把握时机,教育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第一,及时开展教育活动。在学生刚进入校园时,院校和班级要举办各类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比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信念、如何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等;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确定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大学生的学习相比中小学而言,学习时间较为宽松,学习方式也比较自由,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将所学的思想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促进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3]。
第二,加强网络教育管理,抢占新阵地。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渠道和工作网络,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另一方面,把互联网作为重要阵地,加强老师与学生的网上互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关心的各种生活及学习问题。除此之外,要加强校园网舆情监控,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认真分析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他们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丰富网络宣传内容,形成正面的舆论环境,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坚定正确理想信念提供支持。
第三,重视人文关怀,解决实际困难。高职院校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有利条件。此外,高职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交、恋爱、就业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高职院校要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要进行科学指導,利用讲座、谈心会、个别辅导等方式解决问题,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
(二)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既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教师的人文修养水平的提高,让教师能够将人文教育无意识的穿插在专业教育中,使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共同提升,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4]。
1.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良好个人素养的最直接的一种渠道,就是用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为学生做榜样。因此,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建造一支具有较高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人才引进、培训、再教育等过程,对教师不断提出新要求,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增强个人素养,让自己成为优秀教师,以便在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带头表率作用[4]。
2.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素质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重任。他们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影响最大。他们的作用和任务是他人不可代替的。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积极引领作用,帮助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步入学习正轨。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刻苦努力的学习习惯,实现成才的目标[5]。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因素对高职学生个人素养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起到积极作用,高职院校要对校园的文化环境加以改变和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人素养培养氛围[6]。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为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环境,努力建造良好的校园氛围[4]。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校园文化是展示校园形象、校园容貌以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师生具有较强的引导功能,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第二,校园文化是学生精神面貌与文化风格的重要展现,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重要的载体。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经常性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有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校园文化氛围与办学地点紧密相关,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地域的文化特色。办学地点的文化与特色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促使学生为地方的发展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奉献意识[7]。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利用学生的各种光荣事迹对在校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光荣事迹就在身边,让学生在他人的事迹中看到个人素养的魅力以及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的提高个人素养[6]。
(四)开展特色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可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多角度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
第一,以重大节日为契机,深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利用重大节日,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如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一二·九”等,通过主题宣讲、专题报告、演讲辩论、活动宣传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导向,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9]。
第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社团是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补充,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社团活动独特的开放性、自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团体凝聚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归属感。社团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保持愉悦的生活状态。因此,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活动,通过社团提高学生政治、道德、专业、心理等综合素质,促使其尽快成人成才,为日后适应社会熟悉岗位需求打下结实的基础[10]。
第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代主力军是大学生。因此,大学生不仅要踏实学习,掌握多项知识,还要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可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如学校举办科技文化节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或者地方举办的各项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学会团队合作等等,从而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9]。
(五)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身欠缺的知识点,有利于拓展、深化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自觉补充、完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提升与锻炼。
第四,社会实践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增加工作经验。社会实践还可以让学生知晓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会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避免不切实际的定位,做到量能定位、量力就业[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职院校要组织开展更多的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个人素养,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6]。
参考文献:
[1]周伟毅.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33-34.
[2]运文强,吴燕.高职学生素质及职业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4(8):82-84.
[3]陈玉茹,张可然.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學论坛,2015(42):225-226.
[4]胡丽琴,陈少华.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3):182-183.
[5]林叙群.论辅导员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J].才智,2011(12):241.
[6]张潇予,谭毅.大专生个人素养的缺失与培养[J].商,2013(19):374-374.
[7]徐志勇.高校辅导员利用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7(5):199-199.
[8]肖文冲.班级文化建设与高职高专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相关性研究[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1):22-23.
[9]徐思群.如何以丰富的文化活动推进专科院校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培训,2016(22):123-123.
[10]任媛媛.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37).
[11]刘枫.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