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2018-05-14张莉莉王强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联网+高职院校

张莉莉 王强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均衡发展,校企合作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势在必行,一要注重构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二要注重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进行规范管理;三要注重打造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四要注重利用互联网手段实行跨区域对接合作;五要注重共建校企、校际共享教学资源库。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3-0023-03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概念在国内首次提出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12年,它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型状态,借着这一发展大趋势,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主动与企业洽谈合作,形成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产教融合模式均衡发展

自2015年8月起,“产教融合”模式就逐渐被高职院校和企业所应用。“产教融合”模式打破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传统模式,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技能之后,被送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联合实训,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产教融合”模式适應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这种模式下,评定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由学校确定转化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公平的环境。学生在学校学习会有相应的成绩,在企业实习实训,企业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工作业绩给出相应的综合评价结果,两者的结合能更充分合理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互联网+”和“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学生的发展比较均衡,校企合作也变得长久科学可持续[1]。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优势明显

“互联网+”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在此背景下的相关信息化产业得到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和部分相关的信息化企业进行合作,主旨是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以及“计算机信息”产业为主要载体,组织学生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先进信息化设备开展实习实训,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

这种合作需要先进的软硬件资源,包括人才配备和设备支持,学校负责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并成立不同的创业团队,例如软件开发团队,智能化设备研发团队等,为校企合作奠定专业基础。学校寻求合作时,将选择有能力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空间。对于企业来说,素质过硬的人才也会合理应用自己企业设备,并生产出先进的产品。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每一种合作的背后都存在一些问题,校企合作也不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主要存在以下五各方面的问题。

(一)校区合作平台构建滞后,校企沟通不畅通

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但由于没有设立校企合作的信息平台,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了解,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合作不力。往往是一个专业与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运行之初老师和企业有一定的联系,后来由于教学任务紧、路途遥远等诸多原因导致老师和企业日渐疏远,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合作给学校和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互不信任。

(二)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

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通过沟通、洽谈、考察、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但有很大一部分都流于协议本事,有的仅仅是师生参观一两次后就搁置下来,后期对基地管理的规范缺乏统一要求[2]。有的学校制定了管理办法,但目标不明确、过程不清晰、考核不细致,最终收效甚微。教育部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尽管从顶层设计上对校企合作形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等进行了规范,但对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没有太多涉及。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授理论课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具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很少。其次,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课比例不得少于50%。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无法达到这一标准。最后,“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一部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偏低,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四)校企合作资源分布不均衡

校企合作主体为学校和企业,但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周边没有相关企业可以进行合作,无法满足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就是一些具有优质资源,发展能力较强的企业周边又缺少高职院校,无法实现校企合作,缺少了年轻人才的输入,造成资源的呆滞。

(五)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和实际脱节,缺乏共享性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于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库建设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职院校意识到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但由于校企合作表面化现象的存在,合作不够深入,资源库的建设很多以学校为主,没有与企业开展充分的研讨,也没有足够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建成的资源库和行业及地方经济脱节,实用性不强,访问量很小,没有共享,企业看不到建设成效,久而久之校企双方都失去了合作热情。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

(一)构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为了避免校企合作的“短视效应”,学校和企业应该考虑利用“互联网+”手段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借助网络互联打破校企原有的“一对一”合作模式,在同行业多领域跨区开展“多对多”培养,把合作交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在调整专业发展走向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相关合作企业,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手段,共同协商把关,综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学生实际进行修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开展实际有效的交流形式,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为学校提供基础设施,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共同申报并开展课题研究等。同时,双方可以针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学校根据企业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向,形成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机制。

(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进行规范管理

实习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依托,也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利途径,应从上到下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进行管理[3]。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从顶层设计上进行规范要求。其次,各地区应根据区域发展和特色优势,结合所属高职院校的发展层次,分大类专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群,进行标准化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再次,各高职院校在熟悉和把握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学校的校内外基地建设和管理细则,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细化建设规划,建设过程中结合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明确目标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对实训基地进行考核,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使其真正为高职教育服务。

(三)打造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

“互联网+”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便利,利用信息化建设平台,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打造師资队伍。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假期到企业跟岗实践,参与企业研发,提升教师动手能力,把教师塑造成为 “车间是师傅、课堂是专家”集实践与理论为一身的“双师型”人才。同时,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实训教学,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熟知企业文化和现代技能的能工巧匠。

政府部门或学校应尽早出台制度,对不同专业的教师信息化水平作出规范,除基本的办公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外,还应增加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公众号教学及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等。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面授和相关网络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比赛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四)利用互联网手段实行跨区域对接合作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实现不同区域的校企合作已不再是幻想。“互联网+”为社会带来了先进、创新的网络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同时也实现了高职院校跨区域的校企合作[4]。

目前许多信息化产业集中于一线城市,而高职院校分布于很多二三线城市,在以前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很多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到优质的信息化企业,但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互联网这个大平台,高职院校能够与跨区域的企业取得联系并建立跨区域合作的发展战略。跨区域多点的校企合作可以融合更多更好的优质资源为在校生服务,进一步优化合作渠道,提升双方竞争力[5] 。

(五)共建校企、校际共享教学资源库

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不仅可以服务本学校师生,也应体现教学资源建设的示范性、共享性和应用性,为企业和兄弟院校提供共享服务。首先,企业专家和区域内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确定教学资源类型及大纲,把任务驱动方法融入到项目化教学中,企业根据岗位实际工作需求确定项目,学校根据学生基础和教学实践要求确定教学素材和授课方式,建立资源库。其次,优化教学资源共享的流程,学校对平台进行角色分配,设校级管理、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负责老师和学生等。在平台中,企业专家和教师上传教学和实训视频供学生学习,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资源库对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最后,在资源库的使用过程中,校企定期举行研讨会,不同权限的使用者对平台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为资源库优化提供保障。

四、结语

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机会更加明显,高职院校应当抓住“互联网+”这个机遇,构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共建校企、校际共享的教学资源库,优化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规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校企之间在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交流。

参考文献:

[1]陈阳华.“互联网+”形势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 (7):58-59.

[2]张春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 (2) :13-14.

[3]郄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 176-177.

[4]韦佳.“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

[5]孟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以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为例[J].经贸实践,2017(11).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互联网+高职院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