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YOD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建构研究

2018-05-14刘欣洁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辅导员

刘欣洁

摘  要隨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在BYOD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高校辅导员要加强网络话语权的构建,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传播正能量,提升学生网络政治意识和站位。高校辅导员可从构建网络平台,丰富内容,优化传播途径等方面构建网络话语权,从而创新辅导员网络育人的新途径,打通高校立德树人功能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学生的网络政治站位和政治定力。

关键词BYOD;辅导员;网络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4-0007-03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的基本内涵

话语权即指控制舆论的权力。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最早在《话语的秩序》中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观点。在我国,学者们对于“话语权”内涵的解读主要集中在传播学、新闻学、政治学等领域。在对“网络话语权”这一概念的诠释上,国内大多学者认为网络话语权是指网络主体借助网络技术、媒体,在网络中影响、支配其他话语的权力。

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是指高校辅导员借助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从而提升自身的网络影响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截至2018年1月,在我国7.7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7.5%,网民结构中学生群体占据25.4%。面对这一情况,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导的职责,辅导员必须主动出击,积极进入网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目前高校辅导员在网络中的发声权、影响力还不够,许多辅导员虽然认识到网络会给学生带来各种影响,但由于不善于运用网络媒体,对网络新媒体应用不熟练,或者仅仅停留在用QQ、微信安排日常事务的阶段,不能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上出现错误舆论没有及时进行监管,会出现“失语”状态。同时面对网络的复杂性,有的辅导员不能成为话语者和引领者,不能引领大学生走出误区;有的在网络平台的话语由于内容、形式等缺乏吸引力,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关注,难以融入大学生的讨论活动中。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建构的意义

(一)提升网络育人质量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中提出:实施“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任务,要求“大力推进网络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和提升网络话语权。把网络育人贯彻到工作的全方位,在网络上辅导员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立标杆,在强化落实、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实现网上管理育人,网络管理与教育的“零距离”。

(二)抢占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在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主战场的今天,高校辅导员担当着“网络红军”角色,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当前,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在网络上散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高校辅导员主动抢占网络阵地,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中国发展大势以及当代世界,提升学生的网络研判能力。

(三)打通高校立德树人功能的“最后一公里”

在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学习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不受时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接收各种教育信息,学生所需的信息不再是被推给(Push),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拉出来(Pull)。高校辅导员坚守网络阵地,对学生的网络动态进行研判,唱响育人最强音,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QQ等进行实时资源推送,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管理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目标,打通高校立德树人功能的“最后一公里”。

(四)创新网络育人新途径

BYOD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必须进行网络发声。辅导员在可以借助网络APP,创建专属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借助移动智能APP进行学习、反馈,辅导员可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精准研判,从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建构的主要路径

(一)构建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平台

网络平台是辅导员开展学生网络工作的空间和阵地。高校辅导员可以借鉴教学APP建立针对不同院系、专业的班课,形成一个交互式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上进行资源发布、讨论、私聊等,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取学生学习、心理、思想等动态,形成学生全方位成长的数字模型,获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数据视图,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辅导员网络平台是否具有实效性,关键在于辅导员的话语权能否被大学生接受。在网络中辅导员要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引和解惑。同时辅导员要把握机会,结合网络热点话题、问题及时进行集中专题推送,并与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以达到整体教育目的。针对一些学生个性问题可以通过QQ、微信等进行沟通。实现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的共性与个性,整体与个体教育的结合。

(二)丰富平台内容,强调阵地意识

在网络中,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有的大学生缺乏辨别力,容易受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辅导员要善于从网络话题、内容中汲取有效的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以比较幽默、简洁、生动的形式推送给学生,用正面的声音来引领学生。

辅导员在平台建设中要树立阵地意识,着力推进内容上的“供给侧改革”,要以政治教育为主导,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文化素质教育为根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贴近社会现实、贴近专业、贴近学生实际。平台内容设计上要注意学生专业、年级、性别等个体的差异性,形成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結合。

(三)把握话语传播环节,增强话语影响力

高校辅导员在加强平台建设过程中要体现自己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力、调控力和控制力。把握话语传播的各个环节,创新话语内容,丰富话语形式,将大学生热爱的社团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寝室文化活动等与平台的主流信息相融合,通过互动向学生进行详细地分析说明,给出主导性意见。

在网络平台中,辅导员不能简单地将网络流行语引入到平台内容中,要将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进行整理,迅速抓住学生的的“眼球”。同时,在内容推送、话题设置方面,辅导员要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话语体系,不断更新网络话语,保持新鲜度。

(四)提升辅导员的媒介素养

高校辅导员必须拥有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推送信息的工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及时地捕捉信息、甄别信息,及时处理不良信息,避免对大学生造成错误影响。高校要将辅导员网络素养培训纳入日常培训工作中,邀请相关的新媒体技术人员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帮助辅导员熟悉新媒体技术的原理、传播规律和路径及其操作方法等。

(五)组建校、院、辅导员三级联动的网络团队

提升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权,必须建立以辅导员为主体,校、院、辅导员三级联动体系。特别是平台的运行,需要由学校宣传部门、教务处牵头,学生处、院系和网络技术等部门支持,发挥各类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实现资源共享,以减轻辅导员工作负荷,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苏娜.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15(5):24.

[2]郭祺佳.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发展趋势探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0.

[3]何杰.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现状分析与构建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17.

[4]吴智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25.

[5]王欣玥,吴满意.国内学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研究状况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7(5):34.

[6]许占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研究—基于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的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27.

[7]陈韦宏.新兴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前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7(5):37.

[8]贺军生.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传媒,2017(1):28.

[9]王夏露.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见领袖”角色内涵及塑造策略[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3):34.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辅导员
画与理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