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基地教学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8-05-14张立阳尚鹏礼
张立阳 尚鹏礼
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及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开始逐步试办文化产业基地,为保障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和文化产业基地如何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教育水平的提升成为又一新课题。本研究以河北美术学院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例,通过分析文化产业基地作为教学平台已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度整合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等路径,为国内文化产业地基教学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产业基地;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3-0087-02
作为艺术类院校的河北美术学院,明确把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办学定位之一,学校投资创办的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仅是美术创意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更是动漫衍生产品、工艺美术作品研发、生产、制作和销售基地。“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创立,充分打通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创意资产和创意资源等一系列的链条,推动了创新性和商业性艺术产品的生产,其作用是促进创作者(发明者)、研究者和决策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引进企业进驻园区,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1 东方文化产业基地教学服务平台的现状
1.1 文化产业基地在功能划分上以建立教学服务平台为目标
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规划为教学区、非遗体验区(鸡鸣城)、东方美术史园、西洋美术史园、世界图腾艺术园以及影视动漫城等六大部分,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业务开展类型多样,涵盖培训教育、影视及动漫开发、游戏设计与开发、创新设计服务、举办或承办各类学术研讨会、各类展览及商演推广等,与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产业基地目前以发展成为学校的助推器,为学校相关学科建设提供实践场所,将文化创新思维融入专业建设思维、融入专业定位和专业发展之中,力求实现“教学、实践、生产、研发、服务”的一体划功能。
1.2 以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伴随着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的逐步深入,基地教学服务的功能定位开始清晰。学校开始着手制定的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切合产业群需要,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依托产业基地功能,部分课程可在基地企业轮转后即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此外,以产业基地为平台,研发部分“工作中学习”课程,将企业工作目标引入教学目标,将工作内容引入课程内容,将企业员工评价引入学生评价,让课程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理论学习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渗入的载体。
1.3 成立直接对口的文创学院
在平台建设上,为适应新的需要,学校在2016年成立了文创学院。文创学院是我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以东方文化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原产品设计骨干师资为基础筹建的一个专业设计学院。该学院以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专业为蓝本,组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专业,以现代文化创意设计、非遗传统技法、新媒体展示设计等为基础,以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等为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与产业化发展研究为核心研究方向,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协同培养文化产业领域高水平专业设计性人才。采用小班制精品教学,聘请文化产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授课、讲座;配套专业图书馆建设;在强大的文化底蕴下,以“专业办公司,公司做品牌,品牌促产业,产业兴专业”的一条龙合作的团队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校企合一,产学融合的灵活培养方式,真正做到根据社会需求,与企业共同打造人才,从而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
1.4 利用文化产业基地资源强化项目教学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项目来源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以往都是凭借教师的个人关系,将相关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这种项目合作不仅缺乏长远规划,各种教学资源得不到很好利用,而且也耗费一线教师的很多精力和时间,影响了教学质量”[1]。而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建设阶段各类基础性设施的兴建可以为环境设计等专业的师生提供实际的项目来源,同时作为研发和销售基地也可为产品设计专业、动画等专业提供良好锻炼机会。
1.5 依靠文化产业基地建立大学生大学生创意孵化区
在国家创业浪潮的大背景下,利用基地的“鸡呜城”项目,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意孵化区建设,制定了关于大学生创意孵化区免费扶持政策,对于满足要求的文化创意礼品,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将会批量订制及产品代销。
2 文化產业基地教学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
2.1 教与学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仍然突出
在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仍然没有能够真正融合在一起,学生依然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集中进行实习;教学活动仍主要以校园为育人阵地、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学校教师专业对于文化产业内专业的认识深度不足,无法在课堂上将文化产业相关课程,特别是传统工艺制作等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内涵能够真实完成的表达,学生学而不懂的情况自然会层出不穷。
2.2 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合作项目尚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实训项目是高校学生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实践操作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训练环节。然后目前高校专业实训教师对于文化产业的了解水平还较为有限,难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标准的文化产业相关课程的实训实践。所以整体来看,目前已建成的基地和真实项目仍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贯穿企业真实项目,削弱了“项目提升技能”模式的实施成效。
2.3 基于“岗位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缺乏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
尽管我们设计基于“岗位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但仅少部分课程已开发了“基于岗位”和“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教材,大部分课程仍然沿用学科本位的传统教材,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脱节,没有反映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与对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4 校企合作缺乏持续发展机制,产业基地部分合作企业积极眭不高
产业基地合作企业对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活动兴趣不大,这些因素均影响了企业及其技术骨干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导致部分校企合作流于表面,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5 资源整合力较弱,文化产业基地教学投入不足
文化产业基地和传统教学场地有着鲜明的区别,教師要在文化产业基地进行教学需要将个人教学习惯、教学内容和文化产业基地设施及内涵进行有机整合,但由于尚缺乏此类经验,目前整体资源整合力仍处于较弱水平。文化产业基地核心功能定位是促进文化产业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对于引入教学环节,扔将其定位在文化传承的环节,因此对于投入和支持有限,而仅仅依靠学校投入,明显不能完整支持在文化产业基地进行的所有教学环节,影响教学效果。
3 文化产业基地教学服务平台建设路径探索
3.1 依托文化产业基地合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
河北在悠久的岁月中诞生了种类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并一直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创设非遗专业学院能够将致力于学生深入体会非遗传人的工匠精神,建设非遗传承人群高校学生培养基地、高等院校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体验基地、设计专业非遗创意产品研发设计中心、非遗“政校行企研”合作平台,打造立足河北、服务京津冀的的河北文化传承与传播载体。
3.2 合作制定社会契合度高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展现以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特色,逐步完善学校教学、企业生产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产业基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以产学研结合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实践课程改革为核心,制定社会契合度高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学校同资深文化企业合作,聘请文化产业一线人员和学校教师进行研讨,为培养该专业什么样的学生提供建议,和教师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定位。
3.3 共同制作MOOC课程
目前,在线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及社会继续学习人员的青睐,组织教师和文化产业基地一线工作人员以及文化产业传统从业人员、非遗工作人员等进行合作,推出一套地域特色明显、具有感染力的在线课程为教学服务是极为重要的。MOOC作为一种在线教育模式,其具有学习和教学方法简单、易于使用及用低廉等优势。MOOC基本不收取费用,能够有效覆盖在校学生及社会自主学习人员。MOOC课程能够为在线学生特别是对文化产业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途径,也能为即将到文化产业基地进行调研学习的预备学生进行前期预习和准备环节。如果学校和文化企业合作开发MOOC课程,可以在校开始成为选修课程,鼓励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并对通过MOOC学习的学生根据成绩,给予学分认可。
3.4 深度整合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深度资源整合,充分将学校技术创新能力与文化产业基地的设施、技术优势进行组合,深度开发才能将双方优势共同引入教学之中,使教学效果能到最大保障。协同创新机制是指学校和文化产业基地共同以平等、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协同构建的以文化产业基地和学校为主体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合作机制。新的创新机制能够为文化产业创新教育提供最大支持。协同创新机制具有以下优点:
1)协同创新机制能够推动高校与文化产业基地之间共同建立联合培养体系,形成灵活多样的校企双主体办学机制,并合作形成专兼相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优秀教师及教学团队;
2)协同创新机制能够推动高校与文化产业基地双方共同组建各类实习、实训基地,形成过程和结果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以及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3)协同创新机制能够为研究产学研合作新思路,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选拔模式,搭建文化产业行业人才缓冲带,以学生创新的文化产业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的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
参考文献
[1]胡文超,陈童项目教学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