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探析

2018-05-14龙笑梅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引导乡村振兴

龙笑梅

摘 要:非公有制企业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非公有制企业在服务乡村建设中,存在政府部门扶持力度不够大、发展项目不平衡、对村企合作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要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科学引导、提高村民的村企合作意识等途径,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乡村振兴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3.007

[中图分类号] F121.23;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3-0035-04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非公有制企业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据广西工商局统计,截至2018年1月底,广西私营企业达到59.82万户。因此,如何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这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广西南宁、柳州、梧州三城市中抽取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旨在通过了解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广西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的现状

(一)参与的动机

在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的主要动机”时,有32.2%受访的非公有制企业认为出于“社会责任感”,有24.4%和21.1%的非公有制企业认为是“出于公益心”和“扩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或知名度”,认为是为了“回报家乡”“政治任务”“投资赚钱”的分别占8.9%、7.8%、5.6%(表1)。由此可以看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并不主要是为了谋取利益,而主要是出于社会责任感、出于公益心和扩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或知名度。

(二)参与渠道

在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非公有制企业是通过什么渠道参与乡村建设”时,认为是通过政府引导渠道或者牵线搭桥实现对接的占44.9%,主动找政府或村里洽谈的占20.2%,认为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或网络、新闻等渠道的占18.9%,认为通过其他渠道参与的占16%(见表2)。由此可见,政府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同时村里也要积极努力作为,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与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形成合力,共促乡村发展。

(三)参与途径

1. 通过产业带动,促农增收。培育富民产业、促农增收是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广西的情况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利用农村资源和市场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多种发展模式促农增收,实现非公有制企业与农村优势互补,村企合作共赢。有的通过村民以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使村民不仅能在家门口上班领工资,还能获得土地流转金分红等收益,帮助村民持续增收,还可以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的参与者。有的则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的模式,一头连接消费市场,一头连接农村,形成完整的产供销链条,坚持“一村一品”,帮助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如广西梧州岑溪市“九原生态”公司发展集约式订单种植,通过政府引导,以村为单位,实行每个村或者几个村集中、连片种植特色水果,由“九原生态”基地提供统一的种苗、技术、肥料、药剂,并由“九原生态”公司统一回收或帮助村里直接对外批发、销售。同时通过“九原生态”网,带动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者开展电商创业,帮助已有的农业生产非公有制企业、合作社开展电商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这不仅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当地群众每年可以在该项目获得每亩土地租金1 000—2 000元;基地工人年人均工资收入1.5—2.4万元,每年促农增收达300万元以上。还有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如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引进山臻农产品开发公司等非公有制企业与林农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发展农户达3 000多户,覆盖全县17个乡镇,带动了1 430户贫困户致富。

2. 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便民。一是政府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资金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有毅德控股集团、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非公有制企业针对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帮助其修桥、筑路、兴建水利设施、改善公共活动设施等。二是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开展村企联建。在新形势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的模式逐渐转变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新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如广西顺益和投资集团通过村企合作模式,自2015年起积极参与到移民搬迁项目实施上来,先后在环江、大化、隆安、上林等贫困县投资移民搬迁項目,打造了安居乐业的村企合作共赢的样板,既打破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困局,又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

3. 支持公益事业,服务便民。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捐款捐书、设立“贫困救助金”等方式加强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如广西瀚德集团有限公司给那度小学捐赠了500多册图书以及文体用品一批;广西鸿尊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鹿寨、融水等县提供资金援建小学,支持融水、柳城等县援建少数民族村寨,为鹿寨县拉沟乡出资新建乡村卫生院等。另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和吸纳劳力,提高农村就业率。如崇左市湘桂糖业有限公司招收农村党员群众和农民、农村残疾人入厂就业;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在“百企扶百村”活动中先后与苍梧县扶贫办联结,派遣农业技术人员到梧州六堡镇各贫困村举办六堡茶种植技术培训,直接带动农户2 100户,其中贫困户350户,大大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政府部门扶持力度不够大

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当被问及“对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力度是否满意”时,回答“满意”的占58%,回答“一般”和“不满意”的占42%(见表3)。

课题组在与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访谈交流时,他们也反映了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政府扶持政策不够明晰,企业寻找对口扶持政策及落实到位有难度;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参与项目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企业间交流平台少,交流机会不够多;企业用工难、激励机制不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优惠政策和补助未落实;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力度仍需加大,从整体上完善政策体系和机制建设,同时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二)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发展项目不平衡

从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的内容来看,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和农村基础教育、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是非公有制企业热衷参与的项目,占到63%;产业投资占到项目总数的18.5%,而水电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投资项目占的比例很低,分别是3.7%和2.5%(见表4)。因此,未来需考虑如何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项目方面能平衡发展。

(三)对村企合作认识不到位

一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主回报家乡意识、社会责任感、公益心不强,如有的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只是为了得到政策扶持、扩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或知名度,对服务乡村建设存在被动、应付现象。二是部分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如一些干部存在向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摊派情况,对村企合作发展面临的问题、矛盾纠纷协调解决不够积极,对村企合作支持不够。三是村民配合积极性不够,主动发展、改变现状的意识不强,如对村企合作中需租用的土地,一些村民宁愿荒山闲置也不愿意出租给企业,土地集中较难。

三、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了回报家乡和社会公益愿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体现出了对国家和社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及造福人民的基本价值取向。但同时也有少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没有必要,不愿意参与乡村建设。对此,应按照习近平提出的“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要求,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引导工作。一是抓引导。通过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搭建企业间交流平台等方式,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安置就业等活动,让他们了解国家帮扶企业的大政方针政策,近距离了解乡村的实际困难和发展机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坚定助力乡村振兴的步伐。二是树典型。充分挖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对乡村建设贡献突出的典型人物和事例,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同时,对典型人物授予“乡贤典范”“乡贤模范”称号,通过在受赠者、受赠地区为捐赠者树碑立传等方式,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乡贤、尊重乡贤、崇尚乡贤的良好氛围,从而引导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为广西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破非公有制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瓶颈

一是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据调查,一些企业主反映政府扶持政策不够明晰,许多扶持政策或文件太繁琐、太深奥、专业性太强,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读不懂,看不明,不知道如何去执行。同时,一些政策没有真正找准现实情况“痛点”“难点”和“关键点”,使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创造条件,消除中梗阻,畅通微循环,政策要做到简单易懂、操作性强、针对性强,让非公有制企业真正有获得感[2]。二是解决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的区域划分不同的模块,在每个模块下根据不同的需求(如土地保障、金融信贷、平台搭建等)细分成多个网格,同时增设监督网格和评估网格,外包给有资质的组织或机构,实行第三方监督和评估制度。这样,通过网格服务与外部监督评估相结合,每一网格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三是协调各方,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协调力度,加强银企沟通交流,密切银企合作关系,拓宽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实现金融资本和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同时,针对非公有制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进行联合担保、互助担保、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等多项担保模式的创新。

(三)注重科学引导,变“盲目”为“有序”

针对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结合农村当地实际不够密切,出现不同程度的盲目性、无序性、不可持续性和人财物浪费、资源枯竭等问题,各地党委政府应总结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乡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可通过SWOT(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分析法,在对当地乡村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企业与乡村合作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双方生产要素优化整合。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地产”等模式,在企业和村、农户之间建立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促农增收。在村企合作过程中,既要解决企业和农民的合理诉求,又要监督企業不得有损害当地生态环境、风土人情和农民切身利益等行为,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乡村建设的实际效果,开创企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提高村民的村企合作意识

一是在人才方面,选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鼓励本村大学生或引进其他有知识、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到村里担任“村官”,聘任非公有制经济精英或知名人士担任乡村经济顾问。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群众,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引导乡村村民加强学习,发挥乡村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成立乡村建设组织,如成立由相关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致富能手、乡贤(族老、老党员、退休教师等)、村民小组组长等成员组成的乡村建设协会,定期召开协调会,加强各方沟通协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25.

[2]郭伦德.以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6).

责任编辑:朱 列

猜你喜欢

引导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