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党社会化:当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8-05-14肖永军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基层党组织

肖永军

摘 要:政党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特定阶层利益的代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与需求。政党社会化要求在党的建设中要贴近社会和群众,在对国家政权进行行政化领导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的发展建设增强党与人民关系的贴近性。本文对政党社会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政党社会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当代基层党组织社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旨在通过本文的分析,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社会化发展,为我党的长效发展建设提供助益。

关键词:政党社会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

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在社会基层中进行发展的基础,是形成党的整体战斗能力的前提条件,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影响着我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基层党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最为直接和便捷的联系途径,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要将政党社会化的目标进行明确,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开展立足与社会实践,为党的全面、合理性政策制定和实施奠定基础。

一、政党社会化的相关概述

政党社会化的概念来源于对政党本质的认识和解读,也是在政党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与政党社会化相对应的是政党行政化,执政党在对国家公共权利进行掌握的过程中,需要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国家力量进行组织集中,进而实现对国家的管理,也就是说政党行政化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必要途径[1]。政党社会化强调的是在政党在发展和运作中,要结合社会现实的变化对价值观念以及组织、运行方式和技巧等进行适当的调整,采取更加贴近和适合的方式对社会需求进行满足。政党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对国家权利和利益进行有效掌控,又不能够脱离社会现实,而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将社会需求与国家政权进行有效的转化与融合。

二、政党社会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政党社会化是保障我国革命胜利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建设中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考验,由建设初期的小小火苗发展成为有力的国家执政黨,离不开我党根据社会现实情况对政党发展道路和途径的及时调整和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众多政党中崭露头角并最终取得社会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坚持社会化的发展战略和方针[2]。凭借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和对人民利益的有效代表,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

中国共产党在没有行政依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有两点重要的社会化策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利用社会化的党员建设工作,将党组织发展到繁复的社会网络中。我党在建设初期招收了众多行业和领域的先进人士加入到党员队伍中,他们有工人、学生、教师等,通过对不同领域社会人才的招收,我党的队伍得以扩大,并且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通过不同行业、领域党员的发展,使我党在诸多社会行业中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我党通过对工会、团体组织的占领,更好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政党吸收人才和团结群众的力量。正是通过对社会化道路的选择和坚持,使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逐步壮大,并带领让人民群众取得社会革命的胜利。

2.当代社会发展对政党社会化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社会革命的胜利,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化手段对国家政权进行了稳固。通过社会制度和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实现了党对国家的全麦呢领导,将我国的社会力量进行了有力地团结,使国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取得了长效的发展[3]。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产生了变革,外部信息和资源的传播和涌入,使我国人民的自主意识和自由化社会形势产生了较大的进步。

一方面,社会空间和资源的拓展与进步,使政党不能够依靠集成化的方式对社会事物进行集中管理,国家对社会发展的管控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和事无巨细。很多新型的行业领域以及社会组织不能够被国家政权直接领导和管控,一味地勉力对社会事物进行集中化的行政管控,既会造成政党资源和力量的浪费,又不能够达到有效管控的效果。另一方面,当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迁使人们的民主、自由意识得到了较强的发展,人民在思想和意识上不能够再适应传统的集成化政党管理模式[4]。当代社会对民主、自由和创新意识的重视,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动力,经济全球化的模式下只有各行业领域不断地进行发展创新,才能够使国家生产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人民的自主创新意识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在现代化的主观和客观环境发展下,政党社会化是促进政党和国家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当代基层党组织社会化建设路径分析

1.多角度地发展基层党员,增加基层党组织的社会覆盖

第一,从党员的社会关系角度来说,要推动党员作为社会人士开展的活动。我国的基层党员大多具有多样的社会身份,其工作和生活领域涉及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鼓励党员以社会身份开展积极的社会活动,增强党员与社会的联系与接触。通过基层党员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和影响,是基层党组织的影响面得到拓展。

第二,通过党员自然领袖力量的发挥,扩大政党的社会覆盖。社会领域中的自然领袖对人民群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自身的领袖影响力能够对人民的社会意识和活动产生影响。基层党组织要鼓励基层党员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不同领域中的自然领袖,利用领袖的力量强化政党对社会和人民的影响和管控[5]。在推动基层党员成为自然领袖方面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努力:一方面,要通过对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使党员能够对党的方针政策具有积极、准确的认知,在成为自然领袖后更加愿意对党的思想、方针进行宣传,进而促进党对社会领域的影响;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还要不断加强对党员综合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使党员具备成为自然领袖的能力和魅力。除了鼓励党员成为自然领袖外,基层党组织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将社会当中的自然领袖发展成为党员。这样既能够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的效率,又能够为我党收纳和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

2.优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运行模式

除了从广度上对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化覆盖进行拓展外,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化建设还要从加深党组织的管理和运行深度上着手开展。从领导方法上来说,基层党组织要摒弃传统的行政命令式领导方法,通过协作沟通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社会化领导。针对与基层党组织相对应的其他社会组织,要通过适度的合作沟通方式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6]。社会组织毕竟不是党组织的下属机构,一味运用命令式、领导式方法只会使社会组织对我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社会化活动的开展。针对人民群众则要以说服引导的方式进行领导,将民众的意愿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从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上来说,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建设上要根据社会和人民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及时摒弃不必要的组织结构分支,并根据新型的需求合理增设职能结构,以灵活、务实的理念优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上,要转变传统的说教式活动模式,利用娱乐性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形式,改变社会群众对党建工作枯燥、乏味的印象。

综上所述,当代基层党组织社会化建设路径的选择,是在分析我党革命胜利经验和考量当代社会发展对政党社会化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择,是符合历史和现实发展的。通过多角度发展党员以增加基层党组织的社会覆盖和优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模式几点途径,能够有效地促进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化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全面长效的发展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忠丽、周义程.利益、组织与价值: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弱化的三维解释框架[J].行政论坛,2017,20(06):88-93

[2]卿秋军.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7,23(01):89-92

[3]張伟、周建勇.政党基本功能视角下中国共产党的功能分析及其启示[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6,18(06):15-20

[4]吴恒同、席军良.政党社会化与专业化:新疆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路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18(06):55-60

[5]谢忠文.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政党在场与嵌入路径——一项政党与社会关系调适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4):41-46

[6]钟龙彪.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思考[J].长白学刊,2013,22(02):40-44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基层党组织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究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