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精准扶贫 决胜全面小康

2018-05-14汪美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短板贫困人口总书记

汪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扶贫开发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4年时间,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而在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同时我们党也做出了庄严的承诺——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中央如此重视扶贫工作,那我们回望来路,看看到底取得了怎样的脱贫成绩。

一、回望来路,脱贫成绩举世瞩目

我们通过一组数据具体的来看一下扶贫成就。2013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我们所取得的扶贫成就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对全球消除贫困的进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和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是分不开的。

二、精准扶贫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2011年我国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这种扶贫模式在短期内集中了政策和资源优势,能够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但也有贫困地区存在一直未实现脱贫的群体和一度脱贫后又返贫的群体。于是在2013年,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

那么精准扶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主要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个目标、两个确保、三个格外、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一个目标是指要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两个确保是指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三个格外是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四个切实是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五个一批具体包括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过去,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究竟哪些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尤其是哪些户属于贫困户,属于贫困人口?这些问题上弄得并不是很准确。而采取的一些扶贫措施也是大而化之,并不能真正解决贫困户的问题。总书记提出了“六个精准”。总书记提出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既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扶贫理论,是对我们党的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集中各类资源,聚焦扶贫对象,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三、提出精准扶贫的原因

有人就问说我们为什么讲要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手榴弹炸跳蚤”,这是不行的。提出精准扶贫是基于两个层面的需要。一个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另一个是现实的需要。

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说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既是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其他理论的基本特征。

2.现实需要

我国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2016年10月1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有832个贫困县,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630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凸显了扶贫脱贫形势的严峻性。实现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任务巨大。

四、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绣花必须凝神静气、心无旁骛。精准扶贫,就要像绣花一样足够精细、下足功夫,才能实现真扶贫、真脱贫。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习近平總书记指出,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2014年4月至10月,全国扶贫系统组织了80万人进村入户,共识别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录入信息,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把真正需要扶贫的人扶起来。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总结出具体的方法进行把握。诸如“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等评定程序,让扶贫工作更具操作性。作为我们各地县的扶贫干部呢,更是要强化措施,精准识别,真正的把需要扶贫的人识别出来。

2.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俗话说:不怕有一个穷摊子,就怕没一个好班子。我国形成了一个“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局面。习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知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选派77.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选派18.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

3.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有两个意义深远的节点,一个是江西井冈山宣告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另一个是,河南兰考也宣布摘下贫困的帽子。探究两个地方的脱贫密码,最根本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列,并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的斗志和力量。

(1)坚定信心、补齐责任短板

扶贫开发攻坚任务艰巨,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有使命感,甘于奉献,重责任、敢担当。补齐扶贫责任短板,应看清贫困现状,心中有责。补齐扶贫责任短板,应牢记扶贫目标,坚定信心。

我们的扶贫干部因此要坚持当好“五大员”:一、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二、当好科学发展的指导员 三、当好治村理家的管理员 四、当好清正廉洁的守门员 五、当好为民尽职的勤务员。

(2)靶向治疗、补齐发展短板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找到“贫根”,对症下药,实行靶向治疗。

要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多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努力实现更多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每个地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区位因素,因地致宜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贫困县要实现脱帽的目标,发展产业是治本之策。

(3)扶志扶智、补齐精神短板

精神脱贫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补齐精神短板,要做到两个先行:一是扶志,二是扶智。要做到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

如果贫困户自身没有脱贫的愿望,没有发家致富的信心,那么我们如何帮扶都是没有作用的。因此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发展能力,既是关键,更是目的。

在国际经济学界,也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提出能力贫困的问题。他认为,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是没有自我发展能力,主张反贫困首先就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发展能力。

扶贫必扶智。我们现在的贫困户中研究其致贫因素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技术。而很多乡镇干部反映工作难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百姓文化程度偏低,对法律、政策等知识知之甚少。而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而也只有发展教育,才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4)协调推进、补齐机制短板

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在基层,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总书记强调,“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一是强化党组织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策引领、组织协调、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支部+合作社”模式,重点发展种养殖、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因地制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二是提升党组织造血功能。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内生动力。我们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真正做好以基层党建促脱贫。

三是要搭建社会帮扶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各类企业、商会协会等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物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上下同欲者胜。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召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眼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堅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短板贫困人口总书记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时局图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