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自我防护对策分析
2018-05-14段可佳孔学云
段可佳 孔学云
[摘要] 目的 分析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自我防护对策。方法 选择该中心采血室护士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2017年5月—2018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分析总结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性,并于研究时段内实施强化自我防护管理,分析对比管理前后护士自我防护质量评分。结果 经分析总结发现,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有: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工作环境危害。经强化自我防护管理后,护士自我防护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 对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进行分析总结,给予针对性强化自我防护管理措施,有效提高护士自我防护管理意识,进一步降低职性性危害,保障护士自身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采血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a)-0155-02
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多数患者需要实施采血检查。采血是由医务人员经动脉、静脉采集血液标本的一个过程[1]。但由于多种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再加上病毒性肝炎疾病、爱滋病毒的感染几率较高,使得采血室护士成为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2]。因此,针对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性,强化采血室护士自我防护管理措施,以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及其身心健康[3]。该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选择该中心采血室护士6名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5月—2018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分析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自我防护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中心采血室护士6名作为研究对象。6名采血室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5.6±10.5)岁,大专学历:5名;本科学历:1名,工作年限1.5~28.9年,平均工作年限(15.7±10.8)年。
1.2 方法
应用该中心自制量表进行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6名采室室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工作年限、职业性危害、自我防护措施、意识等,调查后将问卷收集上来,分析、总结采血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分析总结发现,采血室护士职业性危害;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工作环境危害等。并针对以上危害,实施相应的强化自我防护管理措施。
事故性危害防护措施:在处理锐器物过程中,应小心处理,如护士被血液污染过的锐器刺伤后,会增加被感染的危险,再加上皮肤创口是感染的主要途径。故在锐器物处理过程中,应及时、正确地放置锐器物。护士在操作后,应及时清理采血用物,避免刺伤他人。在处理玻璃碎片时,勿徒手处理,避免被刺伤;手持锐器或针头时,不要面对他人;端正采血护士受伤后侥幸心理,如出现刺伤,应立即将伤口的血液挤出,应用流动水与肥皂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再应用碘伏或乙醇进行消毒、包扎。伤后48 h内报告上级,填写报表,进一步处理与跟踪传播血液情况[4]。强化护士疫苗,加强对护士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物理性危害防护措施:在紫外线消毒时,离开现扬,不要直视紫外线的光源,之后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医院环境秩序。化学性危害防护措施:在擦试台面时应用消毒剂,带橡胶手套,在处理一次性用品及潜在针刺伤时,提高护士侵入性操作机会,提高职业感危险性,应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耐刺、密封、环保型锐器收集盒,医疗垃圾严格摆放与分类管理,减少流通性环境污染,降低职业危害性[5]。生物性危害:护士应严格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染途径,减少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对采血护士进行保护,强化洗手、口罩等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洗手六步法,减少交叉感染几率;在接触患者前后均实施洗手,如有血渍时,应先用消毒剂浸润30 min,之后再进行清理,勿直接对其擦试[6]。工作环境危害防护:采血室工作久坐、活动少,应定时活动腰部、颈椎、肩膀等,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在不断进行着扩展,且对护理工作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护士人员应主动认识与预防职业性危害,损伤后寻找心理支持,保持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缓解心理紧张感。医院应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激励制度,提高采血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回报。
1.3 分析指标
分析总结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性,同时分析对比管理前后护士自我防护质量评分。护士自我防护质量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包括采血流程、安全防护措施、自我处理措施、安全防护意识等4个维度,每项10分,分数越高证明护士自我防护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管理前后护士自我防护质量评分,管理后护士自我防护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与进步,采血室成为医院感染监控件与管理环节的主要部分,同时采血室也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场所,故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控制医院感染率,进而提高本院医疗技术。目前,医疗职业安全已成为所有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话题。而采血室作为临床疾病治疗的第一线工作,易出现职业性损伤,会对护士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故针对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性进行分析统计,同时实施针对性强化自我防护管理措施,以提高采血室护士安全性。
3.1 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性
事故性损伤危害性:在采血过程中,锐器损伤属于最常见的事故性损伤,其在传播职业性传染病中,占据80%,危险性远高于黏膜接触及皮肤接触。而采血室护士在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下,如高危险采血过程稍有不慎,均会出现针刺伤事件,如处理不及时,会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使得护士成为血源性传染的最危险性途经之一[7]。物理性危害性:在消毒、紫外线灭菌过程中,会对人体呼吸道、皮肤黏膜产后一定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引发肺水肿、哮喘等症状。生物性危害性:采血室工作较为特殊,在采血过程中,会经常遇到易感人体,会对身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工作环境、心理与组织因素的危害性:采血室护士工作内容均在台上操作,易增加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疾病,再加上患者对采血室服务要求较高,如采血不能一次性针刺成功,会出现易怒情绪,从而导致护士出现压抑与抑郁,影响工作情绪。
3.2 自我防护措施
针对以上职业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强化自护管理措施,以提高护士身心健康。在处理锐器物时,应小心处理,减少被锐器物刺伤及血液感染的危险,正确拿放锐器物,操作后及时清理,避免刺伤他人;在消毒、灭菌时,护士应离开,及时开窗通风,提高消毒、灭菌效果的同时减少物理性损伤。及时戴好胶手套处理一次性物品,提高职业感染危险性意识,严格遵守收集盒的使用流程,分类管理好医疗垃圾,减少污染的同时,降低护士职业危害性。了解并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减少院内感杂,强化基本防护措施,在接触患者前后及时洗手,严格遵守消毒剂的应用流程。采血室护士应积极认识与预防职业危害,提高护士心理支持度,促使其身心处理健康状态下进行工作;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争取最大的社会支持与回報。
综上所述,分析总结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并实施针对性自我防护措施,提高护士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郭运红.门诊采血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相关职业危害种类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109.
[2] 施雨.采血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自我防护[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3):228.
[3] 韦海兰.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95-196.
[4] 肖慧芬.采血室护士工作中的压力与自我保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268.
[5] 赵云萍.采血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与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144.
[6] 赵玲.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654-1655.
[7] 魏琛.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8):17-18.
(收稿日期:2018-06-03)